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的路径探析

2017-12-20 19:39徐清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高职院校

徐清

摘 要: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集聚地、统战工作的战略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党外知识分子 政治引领 路径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团结引导,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最大限度地把知识分子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激励他们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1]。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群体庞大、构成复杂、思想活跃、组织分散、利益多元、管理不易等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做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是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的迫切需要,是做好高职院校统一战线工作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对夯实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增进政治共识和价值认同,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将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广泛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激发、调动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创造热情,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现状解析

(一)知识层次高,主体能动性强。

作为吸纳培养人才的聚集地,高职院校近年来加大了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师资队伍,教职工中党外知识分子教师所占比重有所增加。独立意识较强,跨文化跨学科研究逐渐深入,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主体能动性较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觉醒意识逐步增强,更加注重个人意志和自我价值。

(二)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外高知分子思维活跃、理念先进,在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高度結合中发挥所长、各抒己见,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格局和形形色色的各种社会思潮有着较清醒的政治头脑,大局意识依存。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社会改革持续深入、学术研究国际化的背景下,普遍具有“经济人”思想,即不管在职业选择、社会交往、行为处事上越来越看重经济利益[2]。较为注重自身发展和自身权益,需警惕出现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等现象。

(三)政治参与度较高,关注自身较多。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能够通过本单位或者相关媒介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观点态度,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积极性较高。某些党外知识分子缺乏组织归属感,偏向于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福利待遇层面。愿望诉求在个人待遇层面最为希望提高他们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福利,在政府职能层面最希望党和政府在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政治参与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得更好。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的目标要求。

1.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做好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必须从一致性着眼,熟悉群体的本质特点和行为特征,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成长规律,做好“面”上的工作。在把握一致性的同时,需要关注多样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切实做好转化教育工作,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势而进,做好“点”上的工作。

2.坚持持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政治引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对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纳入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这一工作的顶层设计,按照既定的工作安排做好各阶段的工作,避免出现“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在用力做好持续性工作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做好阶段性工作。

3.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做好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工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首先要强化理论学习,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专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等形式提升党外知识分子对政党制度、统一战线、参政议政等方面的科学认识,引导他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充分利用挂职锻炼、调研考察、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实践方式进一步深化政治引领工作,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接受教育。

(二)加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的路径选择。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政治引领的“护航者”。一要党委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要把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纳入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和统战工作重要议题,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的督促落实。二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建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三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干事业的激情活力。四要充分保障统战工作正常开展的活动经费,为基层组织提供工作所需的物质条件,适当提高民主党派自身活动的经费支持。

2.强化理论学习,做好思想引领的“传道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列入重点学习内容,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他们思想的自觉和行动的指南。在“传道”中给予党外知识分子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深入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开展党外知识分子主题学习教育,围绕十九大报告谈认识、谈体会、促提高。endprint

3.提升内外服务,做好行动引领的“践行者”。要提升内外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时事认知、参政议政、履职尽责、联谊交友等渠道,锤炼活动组织和品牌宣传。一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党外知识分子服务的理念。二是要注意服务态度,能容人之短、容人之异、容人之失。三是要抓住服务重点,紧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导向。四是要力求服务实效,以服务实效作为检验服务工作的标准。

4.发挥网络作用,做好网络引领的“先教者”。网络现已成为影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行为的重要场域,对他们政治引领的工作方式除“面对面”外,还需要“键对键”、“心对心”。需充分发挥网络的正效应,抢占网络引领新阵地,开创探索具有统战特色的新媒体宣传模式,提升统战话语权、引导力、吸引力、渗透力。用网络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新脉搏、新动向,引导他们合理参政议政、协商监督、表达诉求。

(三)完善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的配套保障。

1.完善政治引领工作内容体系。紧跟新形势的新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将对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细化为思想政治引领、参政议政引领、社会服务引领等,在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对外联系拓展资源,为参政议政引领和社会服务引领创造有利条件。从提高能力、激发活力、凝聚合力着眼,在理念思路、内容设计、方式策略、成效评估等方面逐步构建完善。

2.建立思想动态反应机制。高职院校统戰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党外知识分子的信息采集和资料管理工作,及时更新信息数据库,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利用定期开展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析研判契机,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的排摸和关注,尤其是做好有宗教信仰的党外知识分子的动态掌控工作。二级学院要安排好兼职统战干事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沟通交流,及时向学校相关负责人反映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

3.构建政治引领工作评价体系。构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评价体系是统战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统战工作科学化的内在需要,也是及时发现政治引领工作中问题短板的重要途径。构建中要遵循实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的原则,设定具体的、相对稳定的指标体系,使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科学有效地实施评价,实现过程与目标的统一[3]。将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平面考核与立体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

4.探索新型社会组织的联谊交友渠道。当前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活动阵地较单一,与校外的新型社会组织联系互动较少,没有形成统战合力。在新形势下可加强与新型社会组织的联谊交流,拓宽双方平台资源,增加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维权解难、联谊交友等渠道。在参与具体事务活动中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在互动交流、服务社会、发挥作用中结成广泛的“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将党外知识分子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精彩论述摘编[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19/c _127214470.htm,2014.08.19.

[2]张雪芳,郑庆彬,陆锋,蔡锋.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问题研究[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

[3]金更新.新时期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困境及对策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校党建与思政研究会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7DJSZ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外知识分子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民族地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微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融合期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