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精彩生成源于优质问题

2017-12-20 00:16戴启江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巧妙问题设置精彩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编者和作者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这多重对话催生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多样化。好的课堂教学,必然伴随着优质的课堂提问。问题设置的精准巧妙,可以带动课堂精彩的生成。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置;巧妙;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5-0036-02

【作者简介】戴启江,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23)教师。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编者和作者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这多重对话就催生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多样的特征。好的课堂教学,必然伴随着优质的课堂提问,问题设置的精准巧妙也就带动着课堂精彩的生成。教师如何借助准确有效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文本,引导学生思考文本,最终走出文本,积淀自我,尤为重要。本文试从课堂中教师对“教学问题预设”这一角度出发,阐述其设置要点,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问题切入巧妙,牵一发而动全身

南宋学者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叶圣陶先生也主张“入境始与亲”。入的方式会影响入之效果,如何既能点拨学生,又能使其不觉得问题过于容易或是过于困难,最佳者,让其有种耳目一新的愉悦感。

例如在教授《逼来的春天》一文时,教师的提问方式有很多。如:文章题目为什么叫“逼来的春天”?或者提议将“逼来的春天”改为“到来的春天”好不好?等等。如果文题很吸引人,那么这样的“披题入文”自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本文标题中的“逼”字自然是别开生面,但要考虑到学生进入文本“先快后慢”的特征,抛出的问题就需要更加缓和、巧妙一些。笔者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后,选择了另外一种导入的方式——

师:如果春天到来了,你觉得她应该是怎样的步伐?

生:温柔,轻盈,喜悦……

师:映入你眼帘的样子呢?如果你要选择一个事物作为到来的春天的使者,会是什么呢?为什么是它呢?

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课堂气氛热闹,在学生的回答中呈现出诗意、美好、自然、宁静的春天。

(PPT呈现“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漆黑又明亮。”一段文字。)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段文字中春天到来时留给你的感觉吗?

生:慢慢的,隐约的,艰难的……

这种对比阅读的方式,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和感官双重交叠的投影和比较,这样一来,问题抛出的针对性更强,更形象。让原本深奥的文字在学生心底留下了一丝活泼的影子。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老师的问,是促使学生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去探究课文的意思和意味。但教师更要设计优秀的问题,注重其开放性、启发性与整体性。”优质的问题是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以串联课堂,将课堂由眼前引向远方,将课堂散乱的节奏串联起来,成为有机整体。

二、问题设置巧搭“阶梯”,带来思维层次感

思维的层次性意味着问题的层次性,一个主要问题不适合开场就抛出来,一个次要问题也绝不适合当成主要问题反复研讨。在问题与问题之间,做好衔接、铺设,可以决定课堂的层次,带领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索。因此,在条件和结论之间搭设适当的“阶梯”很有必要,它可以降低思考者接受文本的难度。通过这个合理的思维坡度,将问题分解成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加以研究,逐步推进,直到连接已知与未知,实现问题的解决。

以《逼来的春天》为例,在落实“逼来”一词在全文中的内涵时,如果一下子抛给学生为什么要用“逼来”这个词,学生很难马上理解。于是,笔者进行了情景化设计,在教学中让学生回到文本去体会“逼来”的过程及这一过程中作者赋予的感情——

先由“春天像天边的情人”开始理解春天初来时人们的反应:“天边的情人”可望而不可及,等待的心却在迷蒙中变清晰又忽而黯淡,正所谓“望断伊人来远处,纵使相见也她思”。更何况,你根本不可预知她何时到来呢。所以你能感受到春天到来时透露的丝丝柔情,像是冬天撕开了口子,隐隐约约让你嗅到了春天的芬芳,却又敌不过冬天遏制她的强大的威严。再到后文说起春天一步步到来时“刚刚从开裂的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漆黑又明亮,使你想起一双因为爱你而无限深邃又默默的眼睛。”这让我们感觉到春天的力量相较过去已不再是那样微妙,漆黑深邃的眼睛一经张开,便能传递出春天到来的热情和坚毅的力量,冬天虽未走远,但已无力阻止春天宣告归来的脚步声响!

通过情景体验,学生能够感受到两股力量交替出现,彼此发力。于是学生的奇思妙语源源不断,也就不难分析得到“逼来”的内涵了。显然,对某些课的教学难点,将难点拆解后,接受的难度会随之下降,学生也就易于理解了。

三、问题设置指向学情,兼顾学生阅读困惑与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中借助学情反馈,抓住学情中展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更快更高效地指向课堂教学的效率,指向学生的生命成长。

以《逼来的春天》为例,一个“逼”字的内涵丰富,而文本中的语句描述则更加耐人寻味。在文本分析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己挑选喜欢的语句进行品读并且分析,学生经过品读分析后提出疑问:“刚刚从开裂的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漆黑又明亮,使你想起一双因为爱你而无限深邃又默默的眼睛。”如何理解“默默”这个词?是不是换成“脉脉”更好?根据这一生情,笔者及时肯定了学生的问题问得好,然后马上组织学生展开了探讨,引导学生明白“默默”一词是拟人化的表述,它既体现了春天在冬天的逼迫下,安静的蓄势,爆发出强大的反抗力量;同样也是春对她的守望者含情而视的回应。学生自己的疑问得到解答,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又因为问题是学生自己经过思考提出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继续思考的热情,课堂氛围热烈,教学效果出乎意料得好。

四、问题设置类比提示,联系生活,丰富生活

作者的经历往往是高于学生的,因此,不少文本中透露出来的生活面貌是远远超出学生的想象和理解的。如果遇到的问题紧扣文本,而学生对文本中一些重要的语句一时又无法理解,那么问题就会陷入泥沼,难以寻得解决的路径。

以《逼来的春天》教学为例,在“冬与春的较量”达到巅峰时,笔者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此时春的力量显然在和冬的对抗中占据了上风,请你用一个词描述一下此时春对待冬的情态,进而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五花八门的词语都用遍了,但是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于是教师又换了一个问法——

师:这一小节中说,春天吐着舌头舔弄着冰块,把它举过头顶,让你想起了哪两种动物大战时胜利一方的行为?

生:猫和老鼠。

师:你能说明当时它(猫)的心理和情态?

经此一点拨,学生马上明白了,争相回答,且观点更加明晰和深入。这样一个流程把学生不熟悉、难以理解的事物进行类比转换,用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找到熟悉感,很多主题理解上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犹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问题设置精准巧妙,就会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更多靈动的语言和智慧的火花,更加体悟生命、成长自我,真正将母语文化之精髓继承下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巧妙问题设置精彩
巧妙的过渡,流畅的节奏
巧妙暗示催生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技巧的思考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巧妙”还是“坑人”?我看到的星巴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