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青
摘 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要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必须搞好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内涵和本质。本文以济南市及周边城市为例,分析山东省医药生产、销售行业技能人才供需现状,强化教育内涵和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内涵建设 校企融合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培养一支符合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任。职业院校要培养出大批适应工作岗位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提升内涵和本质。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重任,牢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把具体的事情做实、做好,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山东省正由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跨越,2015年15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4544.6亿元,同比增長9.5%,全国领先;50家重点企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3家企业过百亿,7家企业过50亿,33家企业过10亿,82家企业过亿元。全省药企稳中有升,有些企业已走上国际化道路,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居全国前列,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需求不断提高,笔者院系处在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大省,要切实履行好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进一步培养和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动力,提升专业乃至学校的竞争力。
一、适时增减专业,做优专业结构
笔者所在院系围绕全省医药行业的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注重发挥办学优势,调整专业设置,深化职业教育校企融合,提高办学质量,努力为全省医药经济发展培养更好的技能人才。职教的发展离不开用人单位的支撑。多年来,学院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紧跟医药行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的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为医药行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笔者院系原来的主打专业是济南市名牌专业——化工工艺,为化工行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近几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对化工行业的不认可,化工工艺专业一度缩减。专业人才只有顺应区域需求的新变化,才能在区域经济建设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学院经过深入调研,整合相关资源,先后增设了化学制药、药品分析与检验、药品营销、护理专业,使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从而更好地适应了医药人才市场的迫切需求,同时学院削减了社会需求不足,家长、学生不太接受的专业。并紧紧围绕市场经济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走企教结合的办学路子,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医药技能人才。
二、加强内涵建设,服务人才需求
1.一体化教材建设
近几年,医药行业学习借鉴国际领先企业的经验,不只是对技术和制造进行改革创新,更重视对管理经验的创新,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学院从社会经济市场需求出发,培养出与之接轨的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课程,因为制药行业的企业管理与其他企业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所以开设共性的企业管理课程不能真正满足药企需求。系里和药企联合编写了与药企接轨的《医药行业管理、销售知识》教材。在教学管理中引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根据教学特点对其加以改造,用类似“企业化”的严谨制度规范师生,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校企制度文化的融合接轨,让学生提前感受和适应企业的制度和文化。一些大药企的硬件设施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了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学院针对进口精密仪器的使用编写了《药物分析专业英语》教材。
为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无缝对接,保证各专业课之间具有很好的衔接性和系统性,学院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开设顺序,与企业一起商讨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大纲、调整课程开设顺序,突出教材的“地域性、实用性、适时性”,并对部分专业教材采取“编、删、补、改”的方法,适当地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学院不断加强专业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整合,实时引入医药企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国际对药品的新标准,帮助学生展现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与学的情景创设
教学内容要解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创新、发展,一体化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其过程要有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创设主动学习、实践的好氛围。实训室管理企业化,老师就是厂长,统一安排实习教学和设备管理;学生干部任车间主任,优先掌握技能的学生任技术指导;全体学生是职工。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做到理论基础和实训内容一致,学练合一,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多样、灵活、开放,根据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教学的直观性、示范性,加大动手操作的时间。促进专业理论的教学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适用岗位变化,具有职业智慧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从而适应职业生涯中的激烈竞争。
3.学习空间的延伸
学校和企业是职教的两大主体,企业早已改变了只借助学校资源解决内部人力储备,提高员工素质的做法,而是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参与到职教中来。学院秉承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这一理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周边企业为基础,建立教学基地,设立冠名班等形式,形成校内校外共同促进、互相补充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安排2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工学交替”。在此期间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工厂的准职工,同时受学校老师和工厂师傅的双重教育。枯燥的学习行为变为一种置身于工作情景的学习,学生经观察、模仿逐渐内化、升华技能。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找到了一种知识“归属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更新教法适应企业
职业教育根基是企业,要“思企业之所想、救企业之所急、培企业之所需”,全方位助力企业的发展。学院也开展了企业部分在职职工入职前入职后的培训,入职前的学历教育延伸到入职后技能的培训。endprint
针对他们不能长期脱离岗位的实际情况,学院到企业设培训班,培训内容做到“实、精、短”,把课程模块设置的更加合理、深化、贴近企业生产。采用适应在职员工心理特点和岗位能力需求的教学方法,应用基于生产过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编写相应的一体化教材,与企业人员一起规划课程建设。学员结业可考取相应的技能证。这样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服务全体劳动者,带动社会整体实力的提升。
5.知行合一,德艺并修
“做人”与“做事”同等重要,筆者学院技能、人文培养并举。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针对不断变化的劳动环境,能深度感知世界经济的脉搏跳动,能深刻感悟职业生活与人的关系等多种综合素养的人。学院注重学生的知行合一,开设多样化的课程,突出自己的方向和特色,使学生成为具有宽厚的文化底蕴、技能基础、人文素养、社会关怀,与业界接轨的专业人才。
针对未成年学生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人文修养、礼仪、审美素养、国学等选修课程。因为人文课程是能教人如何“做人”的学问,而“做人”企业和单位又尤为重视。审美作为一种教育意识、教育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行为文化体现一个人或团体的传统习惯、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去企业感受榜样行为文化和活动行为文化。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的专业多为调转的专业,符合专业的师资尤为匮乏。为解决师资问题,满足教学的需要,学院采取了“外聘和内转相结合”“外培和自培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专业师资建设,解决教师不足问题,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外聘”,即聘校企合作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到校任专业课。“内转”,即让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师转到所需专业上来。他们凭着对工作的高度热情和执著追求,很快适应了专业课的教学。
“外培”和“自培”相结合。“外培”,即挑选事业心强、思想素质高的年轻教师,外出深造学习专业技术。“自培”,即在校内和到企业自己培养提高,方式是:先自己收集材料自学;其次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学术论辩,各抒己见的博采众长形式研讨理论;另外是技能比武,学院把4月份定为技能竞赛月,师生同台开展技能比武,以此为契机培养锻炼大家的技能。对教师提出“一专多能”的目标,并把技能比武列入教师的年终考核,从而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多种措施并举,加强师资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出培训的专业教师,要举行培训展示汇报,与大家分享培训成果。教师到企业调研、顶岗锻炼要写出调研报告和专业知识实习总结与同行分享,使各种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邀请企业技术、管理专家到校给教师开培训班,通过面对面交流指导,解决教学难题,使教学活动在理念和模式上有了很大提升。
职业教育的核心规律是校企融合,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发展,紧密对接相关产业发展,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