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梅
摘要:动手能力是数学素养的灵魂。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辅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我们可以在代数、几何、概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数学素养;动手能力;培养
动手能力是数学素养的灵魂。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辅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培养动手能力
操作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它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变成有趣的、快乐的、带有思维形式的游戏。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活动,以达到知识的内化。《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獲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
教学第二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解决,用三角形与圆片比多少。操作时,先要求学生第一行摆三角形,摆10个,每个三角形之间空开一点;学生摆完后,再提出第二个要求:第二行摆圆片,从左往右摆6个,上行的三角形和下行的圆片要一个一个地对齐,最后从两行中移出同样多的三角形和圆片。通过操作学生发现:从三角形的个数里面减去圆片的个数,就能求出三角形比圆片多的个数。经过动手操作,学生清晰地抽象概括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操作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动手能力
几何知识抽象,学生难理解。单纯的讲解枯燥、乏味。课堂上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如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内化知识。
例如:在预设“长方体的特征”教学时,我在想:如果让学生看老师演示,节省教学时间,但学生理解起来一定十分困难。学生过去认识了一维、二维空间的平面图形,对于三维立体图形只有初步的了解。长方体的棱、面、顶点的产生和具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白纸一张,只看老师演示,是很抽象的。怎样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这些概念,我认为让学生动手切长方体、拆长方体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切(切洋芋,先切出一个面、一条棱,一个顶点,感知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最后切成一个长方体),看(看面、棱、顶点的形成),摸(摸面、棱、顶点,感知面、棱、顶点的形状),数(数面的个数,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量(测量棱的长度,得出棱有不同长短的三类或两类,相对应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标(标出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拆(拆除长方体纸盒的各个面),叠(用重叠的方法得出相对应面的大小相等)等操作得出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学生理解起来轻松、透彻。
三、在概率教学中培养动手能力
概率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是通过操作来获得的,比如分类与整理、可能性等。单纯的教师说教学生难以理解,同时又枯躁无味,学生很难投入学习之中,被动的学习效果低下,用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更直观、更有效。如:在教授一年级上册《分类》这一知识时,我拿出各种衣服、裤子混在一起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将图片分类,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个个跃跃欲试、人人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这个时候,我给每小组发一套同样图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类的方法,然后学生动手亲自分。最后抽小组汇报、展示学习结果。通过大家的发言,我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将分类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去,课堂不仅变的生动有趣,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如果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看一看等亲身体验,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数学素养。”我们的操作教学让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课堂的生成更有趣、更精彩;让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更快。
参考文献:
[1]崔滨. 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杨维娜.凑整思想在简算教学中的应用——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亚太教育,2015(12):31.
[3]罗利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整合——抓住实质 灵活简算[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67.
[4]谢淑梅.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