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君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也是在高考语文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两项内容。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近些年来有多位学者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入手,认为教师应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统一起来,利用阅读“输入”为写作“输出”做好准备,以写作“输出”深化学生阅读“输入”的理解程度,促使学生的全面进步。本文将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明确主要教学目的三个方向来讨论读写一体化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应用策略
通过观察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都习惯按照教参与教案内容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且以阅读教学为主。每周,教师会在作文课上提出明确的写作任务与主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写作任务,然后由教师批改,展示并讲解优秀作文作为作文教学的结束。这就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导致高中生缺乏写作材料,不懂写作技巧,只能生搬硬套地按照固定框架填充作文内容。可想而知,这种脱离了学生真情实感,缺乏写作素材与技巧指导的写作教学活动是低效的,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解决这个教学弊端,笔者认为教师应以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难题,利用阅读与写作的促进关系综合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读促写
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各种文体的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篇章布局等多种写作技巧的基本途径。为此,教师便应实施以读促写教学活动,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优秀文本所蕴含的写作技巧组织仿写练习,锻炼高中生的遣词造句与篇章布局能力,为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积累经验与素材。
就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文便是海子通过美好的想象与优美的诗句描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能够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内心情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文笔流畅,结构优美,所以笔者便以本文作为学生仿写练习对象,鼓励高中生根据本文的篇章结构与文字特征展开仿写练习。本班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充足的写作经验,但是他们却很少写诗歌。然而,由于诗歌朗朗上口,意象优美,所以学生们是十分喜欢诗歌的,也对本轮读写结合活动产生了兴趣。在本节课上,笔者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海子所使用的描写手法,鼓励学生改编诗歌内容,以同样的结构描绘自己的梦想,训练了高中生的写作能力。
二、以写促读
人们在研究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时会过于强调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反而忽视了写作对阅读活动的影响。读后感、续写、改写等多种写作活动都是十分常见的读写结合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深化高中生的阅读感受,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也应及时实施以写促读活动,让学生们及时写下人物小传、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在优化学生阅读效果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写作与阅读经验。
就如《雨巷》是戴望舒通过“丁香姑娘”来描绘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一篇诗歌。这首诗歌内容抽象,想象空间很大,所以笔者鼓励高中生根据他们的阅读感受,结合自身想象写一写与“丁香姑娘”有关的小故事。在本輪写作学习中,高中生需反复品读《雨巷》内容,思考戴望舒对“丁香姑娘”所赋予的意义与品质,然后编写一个合理的故事,安排线索与故事情节。同时,在扩写活动中,学生还需延续作者的情感,表达诗人一直在黑暗中寻求光明,要勇敢面对人生中的“雨巷”的坚韧心智。本轮扩写活动需要高中生对《雨巷》这首诗歌有深入、全面的认识,所以能够加深学生的阅读程度,使其深入思考丁香姑娘的形象。同时,在想象中,学生也能与戴望舒产生相同的情感,产生精神共鸣,而这则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产生德育影响。
三、明确主要教学目的
虽然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十分紧密,不可分割,但是每一轮教学活动都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师混淆了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任务,那么高中生可能会产生错乱无序的学习感受,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十分混乱,影响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教师应主动分析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现实确定学生的学习重点,明确教学方向,使学生灵活转换学习思维,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笔者在上文所阐述的两个例子便有不同的教学目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的读写结合活动的突出目的是要让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练习诗歌的创作方法,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学生的学习重点需放在诗歌的修辞手法、结构特征等内容之中。《雨巷》一课的读写结合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想象写作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在于加深学生的阅读认识,所以学生的学习重点便需放在分析诗歌的意象、作者所使用的表达技巧与诗歌情感等内容之中。
总而言之,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改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新课改也将听、说、读、写活动看成是统一体,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主动分析读写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要点,充分发挥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玉南.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2]宋现梅.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