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愿
近年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的重要性呈现与日俱增之势。读与写本来作为一个完整的结合体,它们互为依存相互促进,成为学生在积累与掌握字、词、篇章和语言方面取得进步的主要途径,“读写一体化”已经逐步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怎样保证“读写一体化”在普通高中的有效实施,使语文教师不断进行探索,不断取得进步,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对“读写一体化”在农村普通高级中学的有效实施的看法。
一、“读写一体化”的概念
所谓“读写一体化”,就是用听说读写互载、互为、互动的理念,强化读写一体化意识,用一体化读写的方式、方法,重新整合因多年拆开而散乱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写”文章可以让人们表达想法和传播看法,相互交流意见,而“读”文章则可以了解别人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学习新的思想和文化,汲取别人思想的精华,一读一写就构成了文章的两翼,“读”和“写”成为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社会言语现象。“读”和“写”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完善,是提高语文水平过程中的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只“读”不“写”,那么读书所产生的感悟和想法便会一闪即逝,以后再想要把握便是不可能的了,那么经验就不会得到积累,能力也便无法得到提高了。同样的,如果只“写”不“读”,那么所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乏善可陈的,思维能力如果得不到提高,总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又会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读”与“写”虽然各有侧重,但却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读归读,写归写,就自然地违背了文章产生的构成规律,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
二、“读写一体化”在农村普通高中的有效实施
1.一个主题的多篇呈现,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一个主题多篇呈现,就是通过较短的单位时间在教学现场,要围绕一个主题阅读呈现多篇文章,少则三五篇,多则七八篇,这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农村普通高中,“读写一体化”教育方式,如二月春风一般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扇集知识性、趣味性、能力性于一体的大门。在施行“读写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创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活跃了与课堂的气氛,也开阔了学生阅读的视野,使学生乐于在语文“读写一体化”的体验中获得知识的积累,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促使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了快乐的教学氛围
纵观整个“读写一体化”阅读的教学过程,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们都能够围绕教师的问题精心地品读凝神地悟读。针对这篇文章,学生们沉醉于阅读、思考、交流、倾听、反馈。然后通过具体的文章素材来总结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思想品质,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且各有各的道理。能够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予以及时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读写一体化”阅读教育方式是一种真正的读写方式,实现了“读”和“写”有机的结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再结合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语文积累,往往能够在不经意问创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式,教学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提高得也容易,也就更加愿意参加学习活动了。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加有效地相互补充,更容易碰撞出新思维的火花,也更容易获得持续学习的长久动力。
3.跳出以往的教材束缚,打造了理想的语文课堂
“读写一体化”教育方式,是基于学生目前阅读不积极的现状而提出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教育方式,该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高中学生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多么阳光多么幸福的事情。在“读写一体化”教育方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必须弄清“读写一体化”的实质意义。但深究之,不难发现,三者源自不尽一致的教学理念。“主题阅读”的文本组合,往往需要有一个清晰的阅读主题。“阅读主题”的确立,只是“读写一体化”的一部分内容。主题的“退隐”,是为了更好地考查和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概括能力和对信息的提炼能力,多重阅读信息的出现,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用自己的判断标准在比较、分析、判断中去提升阅读能力,相对“主题阅读”,“读写一体化”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单元整组”呈现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课文“整组”了。而“读写一体化”的文本来源却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它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扩大了阅读内容的涵盖面,对教材原有的内容来说既可以是补充也可以是扩大。“读写一体化”的出现,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性,让我们拥有了“选择”阅读内容的自由和决定培养学生思考方向的权利,教师研究“读写一体化”,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4.汲取浓缩的作品精华,提高了阅读的学习效率
“读写一体化”教育方式可谓匠心独运,我姑且归结为立意、选材、组材、习作之四部曲,设计者可谓环环相扣,而我们应运者则应是步步为营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既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引发共鸣,又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走出文本自成作者,并非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成材。这样,才能真正让“我的设计”彰显其魅力,这里的“扶”“放”结合依然存在,只不过是二者的比例有失偏颇,怎么个偏颇法,偏颇的比例有多大,需要执教者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现在就我教过的学科、学生并截取教学中的细枝末节做一举例探讨:
立意这个环节一般交给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来汇报,再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以期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选材这个环节一般采用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的方式来展示,既可以对文本进行充分交流,又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组材这个环节一般是组长带领组员自主合作完成后再汇报交流,这样把学习权力完全归还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快乐。习作这个环节一般让所有的学生先在书上一边读一边做标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这些作品。只要有充分的理由都可以成为独立的观点,让学生由“读者”变身“检验者”“和”鉴定者,让其不仅充分汲取别人作品的精华,也让其能够拥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和宣传自己的作品的能力。这也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在农村高中采取“读写一体化”的教育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语文课死板的教学方式,也更新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使之对语文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和热情,
“读写一体化”在普通农村高中的实施不仅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积累下丰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在“读写一体化”实施的过程中获得了教学经验的提升和教育方式的新启示,是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也培养了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