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心得

2017-12-12 00:47程东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育小学教育

程东林

【摘要】我国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环节中必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个人的思想模式倾向图像化,认知习惯较为被动,思维发散性不足,所以不懂得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时机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顺利。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育;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43-02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帮助学生养成逻辑思维基础,逐渐从依赖性思维向自主性思维转变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一阶段,必须要逐渐学会摆脱图像要素去思考问题,学会举一反三,以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学习的成果。因此教师在这段期间必须要把握时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扎实。

一、小学数学教学要点分析

(一)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习惯等都并未养成,因此多数依赖教师的引领,但在未来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不可能时时在旁,所以学生必须要逐渐学会自主思考,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对于数学科目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并不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在应试体系下,教师习惯于主导课堂,因此学生便也习惯于被主导,所以也不会想到依靠自己的分析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学生只会依靠教师,便没有自己的理念,而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的思考与理解恰恰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忽略这一点,显然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无法达到理想的。

(二)养成逻辑化的思考模式

逻辑化的思考方式,是数学学习与知识探索过程中必要的因素,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借助图像等要素去理解题目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后续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必须要逐渐学会摆脱图像去思考,不依靠图像,自主在脑中建立题目的模型,不是依靠直观要素去理解数字、公式及文字,而是要根据数字、公式及文字描述去在脑内建立印象,这才是对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思维转化过程[1]。

(三)养成多方思考的发散性、灵活性思维

许多人普遍认为数学是一个无需变通的科目,一即是一,二即是二,题目的答案是固定的,但实质上,同样的题目,也是有不同解题过程的,而且题目表达方式或是参数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导致结果大相径庭。为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养成细致审题、发散思考的习惯,这是创新精神的最基本体现,学生能够跳脱固定的框架,去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才能得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纠结于一点,便很容易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

二、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助其解决任何难题的关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课下的部分时间去指导学生,但不可能始终在学生身边时时指导。这也是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解题过程当中,教师不应当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应当给出隐晦但有针对性的提示,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学生掌控了解题的自主权,等同于让学生脱离了自身的控制,摆脱了思想上的束缚,这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感到自己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才会敢于发挥出自身的创新思想,做到敢想敢说敢问。例如在学习分数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自己先用纸做出一个圆形、正方形或是长方形的整体,并给出学生一个分数,如五分之三、三分之二,让学生去在自己做出的整体模型上去进行分割。这样的过程会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更会被激发出来,也许会有更多新的发现[2]。

(二)逻辑思维的培养

所谓逻辑思维,也称作抽象思维,主要是指人的理性认知阶段,在培养起逻辑思维的基础后,人会逐渐养成运用概念解析、判断及推理等方式反映事物规律及本质的习惯,这对于数学教育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思想,学生只有逐渐从图像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才能更好的面对后续数学知识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当积极融入图像,促进图、数与文三项要素的结合,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可利用文氏图、统计图、分支图等不直观但能明确体现逻辑走向的图示让学生解题思路更清晰,到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反向思考,通过文字与数字,去完成图示的制作,学会利用直观要素体现自身的思路,这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

(三)发散思维的培养

以上已有所谈及,数学题目的解题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同样的题目,只要思路正确,通过不同的解题过程最终能够得到同样的答案。例如(2+3)*6与2*6+3*6得出的结果便是没有差距的,最终答案都是30。也许在不同章节所要用到的计算方法不同,但了解到不同的计算方式,可以做到相互验证,进而提升计算结果的精准性,可见学会发散思考十分重要,只有学会发散思考,发挥出另辟蹊径的创新能力,在解题过程与考试过程中才能不纠结于一点钻牛角尖。注意到这一点,教师在课上更应当积极的开发学生的大脑,对于相同的题目,教师应当激励学生去思考不同的解题途径,对敢于突破常规解题的行为应当给予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敢想敢实践,在遇到问题时不慌张,不依靠教师,做到以自己的能力,开动脑筋,发散思考,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目标,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3]。

三、结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逐渐习惯于独立性的、逻辑化的、发散性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数学教育过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学生摆脱教师主观思想的限制,做到敢想、敢說、敢问、敢实践,这样才能够最终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胡倩.试析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教育与时代发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7):124.

[2]张鸿.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4):215.

[3]季加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437-440.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育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