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秀凤
【关键词】 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素材;心理特点;时
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115—01
由于学科自身的内容特点,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育人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教学的一条主线。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必须在历史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要充分利用历史课本的教育素材
历史学科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等特点,在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实、感人、可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人物和事例去感染、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要讓学生了解并明确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通过对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利用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素材,让学生们去感受虽然处于清末腐朽落后的社会,却依然不乏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而献出宝贵的生命;让学生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激发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要切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阶段,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表现为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增强,而且具有叛逆性。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和风细雨般的渗透,才能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对千古传诵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气概的历史名言,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要有感情地朗读,才能燃起学生的热情,激起他们的联想。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教师如能用动人的语言讲述出来,定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要多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祖国历史的起伏,引发他们的民族认同感。比如,在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可将彩陶、瓷器、地动仪、长城等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讲帝国主义侵略的暴行时,可将南京大屠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要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介,展示历史事件,如,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表格列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对比,使学生从中认识到“闭关锁国” 的弊端,“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历史,从而达到将爱国主义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目的。
三、要体现出时代特征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我们现在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让学生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兴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从林则徐、魏源向洋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农民自发的义和团运动,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落后挨打的状况。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是千万仁人志士经历了无数次曲折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得来的真理。如果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尤其是介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懂得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自觉地树立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编辑:孟 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