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言
【摘要】 高中数学教学中文化渗透已经被专家、学者、一线教职人员、家长等接受。因此本文主要概述高中数学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有效方式,并从学生的学习理念和课程情景创设的角度探寻问题,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字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预设动态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1-076-01
0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渗透,导致数学教学很看重眼前的利益与功效,反而忽略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部分学生始终认为数学学习就是无尽的计算、无尽的公式和繁琐的图形,并用考试来衡量数学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将数学看成是解题,对数学学习无太多的兴趣。由此可见,很多人还没有清晰的数学理念。教师此时应将数学文化思想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领悟到数学之美,探索数学之妙,领会数学之精,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性。
一 、数学文化课堂设计原则
(一)重视学生个性 因材施教
现代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数学教学中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在不摒弃传统教学中优势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实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成长环境、兴趣爱好等都不同,所以应针对学生的情况开展具体的教学方略。所以在课堂上为能让学生更好的认知数学,适度的引入数学文化理所当然,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经历和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素材和不同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进而渗透不同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上对知识开展深度加工,这对于重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虽然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使得他们在面对相同文化背景时产生着不同的认知,所以在数学文化教学中,应以尊重学生个性为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二)重视过程 重视体验
高中数学教学能对学生产生显性和隐形两种影响。显性影响,主要是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知识讲授提升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在考试中深化知识学习;隐形影响主要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进而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的目的是对学生产生隐形影响,但隐形影响不同于显性影响能在成绩上体现出来,隐形影响是一个知识和文化渗透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循序渐进才能有所收获,因而对其进行考评很困难。另外,教学中开展的数学文化主要是以数学知识传授为载体,这就表明了数学文化教学的开设需要重视具体的教育过程,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数学文化渗透到高中数学中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数学史上很多伟大的数学家,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他们的数学精神、价值观和数学理念等全面介绍给学生,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进而坚定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通过引入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看到前辈们在数学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某种学习的愿望、情感和兴趣。其实小的故事中往往蕴含着大的智慧,学生若能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人生启迪、探讨到思维的窍门,这对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数学故事给学生展示出科学家在数学学习时的孜孜不倦,同时将数学家科学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传递给学生们,让学生能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和精神。譬如,教师在学生引入立体几何时,发现部分学生受到立体几何的立体性思维局限影响,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动摇,这就可以借助名人事迹来增强学生的信心。为学生讲解我国数学家陈景润,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去证明一个定理,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演算纸便需要用多个编织袋来装。秦元勋在中考时数学成绩最低,虽然总成绩非常理想,但数学成绩的不佳使其非常伤心。中学阶段,他为了将数学学好,便进行了刻苦的学习,最终通过努力取得了好成绩。老先生在24岁便取得了博士学位。
高中通过大量名人经历的介绍,能够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减少,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需要刻苦学习,勤奋练习的学科。名人故事的讲述,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建立一个情境,使得学生融入其中,能够更好地体会名人的想法以及动力来源,以此来激励自身,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形成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既使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而数学思维作为数学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学生多了解不同的数学文化,才能在知识学习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并通过数学这一学科表现出来。历史上很多优秀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有必要进行引入,以引导学生向以往数学家那样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球的面积公式推导时,中国数学家就使用过截面的方法推导出球面积公式;国外的数学家有的使用的是力学的方式进行的推导,有的则使用棱锥求和的方法推导出来。教师鼓励学生查询每种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选择一个球体,使用上述方法进行计算,看是否能根据查阅出来的验算步骤获得答案,同时探寻哪种方式最合理。教师将这些教学方法引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公式的源流,拓宽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继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与数学文化之间的关系。两者的结合能真实的展示出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下,深化知识累计,提高知识认知,并能在学习到数学验算规律的同时,真正地了解到让人获益终生的数学精神与数学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史玉华.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及其途径[J].考试周刊.2015(11):12-13.
[2]洪兵.关于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渗透研究 [J].高考(综合版).2016(11):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