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探究与实践

2017-12-11 19:59陈卉
关键词:个性培养初中德育

陈卉

【摘要】 传统初中德育教学活动存在诸多弊端,如习惯将形式固化、标准的思想和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将学生塑造成为一种理想的“模型”。课程改革对初中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工作并非将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样板型人才,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对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转变德育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思想道德体系,发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型人才。初中德育教学任重而道远,既要做好衔接工作,又要帮助学生渡过青春期,提升关键性的品质。随着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和多方努力,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一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不断深化改革,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个性。

【关键词】 初中德育 课改目标 个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1-026-01

0

1.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初中生个性的意义

新课改的教学方向是结合社会发展研究制定的,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初中生个性的意义深远。首先,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都给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培养人文精神和自身个性的主要阶段,此时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较易被外来信息影响,个性化的德育教学能够帮助教师读懂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吸收积极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今后进一步的思想教育奠基。2010年以来,我国上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现任主席习近平都不止一次在会上强调过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当前初中教育工作充满了机遇,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完成教学模式的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现阶段初中德育教学的问题分析

初中德育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在新旧交替的教学环境下,还存在一定的实践性问题。首先,应试教育下教师和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缺乏重视,德育工作流于表面,弱化现象严重。德育课程原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却在往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为应试教育让路,长期不受重视。导致教师和学生都缺乏相关的经验,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转变。即使现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减少了障碍,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德育工作的进行当中过多地强调了学习的层面和简单的讲述状态,学生很难参与其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导致对德育工作丧失兴趣,不能感知德育教育的意义。初中生课业任务较重,且身背较大的升学压力,导致德育教育的比重较低,法制教育也比较欠缺。

3.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实践

3.1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多层次人才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不需要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也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动者。初中德育教学的开展前提,就是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发扬自身长处,改善自身缺点,让学生均衡发展,进而培养出多层次的人才。物质生活的优渥和网络信息的多样,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信息风暴中丧失了自我,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在需要树立偶像的阶段,学生周围充斥着欧美、日韩、内地等纷繁复杂的明星信息,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够帮助学生辨别和筛选信息,帮助学生在文化抉择和挑战中保持自我。

3.2革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少年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别人在教育他。心理学显示,人的心理都是有着暗示性的,如果仅仅依靠那些反复的说教,会让学生产生疲倦的感觉,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拉近距离,革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德育学习活動中的自主权,用平等、尊重替代灌输、训斥,帮助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继而控制自我、实现自我,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理想境地。初中生叛逆心理较强,斥责学生的不良行为很容易起到反效果,教师如果顺应学生需求,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将教师当作良师益友,就能找到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采用暗示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自觉规范言行。

3.3发挥学生才智,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道德品质

王礼湛先生提出,任何理性教育、形象的感染,都是外部的客体,都只有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才能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作用。与其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玩,不如让学生当自己的主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内容,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道德品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合作教育的顺利开展,依赖于教师的凝聚力和掌控力,也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才智相关。作为德育工作者,一定要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处理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转变以往过分强调竞争的传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例如在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查阅资料、整理归纳资料、总结小组观点、撰写心得等任务,让学生小组协作完成,并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展开小组沟通和交流。将合作机制引入德育活动中来,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全面提高。总而言之,德育工作要取得突破,就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个性,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2012,(04).

[2]马丽.浅谈初中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4,(33).

[3]张丽颖.初中德育管理者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99-102+74.

[4]谢建华.实施教学生活化策略促进学生知行统一[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培养初中德育
浅析互动游戏对留守儿童良好个性的培养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探究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