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刚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关键词:初中德育;工作;更新;观念
随着新课改推行,初中德育工作面临新的工作思路。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已现雏形,德育工作开展对于初中生发展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在新课改指导下,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是摆在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初中德育工作。
一、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
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可见德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首先就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而应该认识到,德育不能离开政治,这是毋庸讳言的,但是,政治不能涵盖德育,更不能替代德育。德育是以育人为背景的比政治有着更丰富更广阔的内涵,从根本上讲,德育和德育课程就是要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凡与做人相关的思想、观念、规范,都可称之为德育。
二、发挥班主任作用,实行系列教育
落实到具体班级单位,班主任就是进行学生工作的组织和实践者,学校要想最终实现德育创新就必须从班主任教育工作做起,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以前班主任的工作仅仅是简单的纪律监管,安排学生座位,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或者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等。事实上,这个角色能够起到的作用远远不止是这些,班主任应当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第一点就是进行系列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观念、集体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等,这一系列的教育都可以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第二点就是紧抓道德教育系列活动,包括新生军训、爱国主题演讲、元旦知识竞赛等,班主任在其中可以发挥其作用,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
三、重视主体需求,寓德育于精神引导
首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即是要引导中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并进行自我教育,学会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进而增强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其次,增强对学生的综合关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态度、价值观、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等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铸就自尊、自信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刻苦奋斗的精神,承受压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拥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爱憎分明的人生态度。
四、建设校园文化,寓德育于潜移默化
首先,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做好人。其次,培养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极其重要,它可以转为一个人的内在性格情操,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五、加强师生沟通
师生之间沟通效果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职责,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引导者,避免成为学生单一的说教者。如果单纯从说教的角度出发,那么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开展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其一,利用多种社交手段。相比较于家访的方式来说,如今社交手段越来越多,聊天工具、社交网站等等平台,已经充分发挥出沟通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当代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社交工具,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其二,要注意采用多种沟通技巧。在实践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其行为观点对整体学生产生引导,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的沟通问题。从总体原则上来说,可以采用总体平衡和个别把控的双重原则。使学生心中的“榜样”成为积极向上的学习对象。其三,要准确定位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于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存在自身独特的个性和思考模式,因此要从心理和生理双重角度来考虑学生的德育问题,从而能够把握住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德育工作获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六、拓宽德育渠道,建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网络
德育工作是多层次、多渠道的。然而,通常学校的德育组织系统,却往往是“校―团队―班”式的封闭系统。这种系统所组织、指导的德育活动与内容,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程度的封闭性,具体表现在内容的确定与形式的选择上,常常会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其教育效应也会有“隔靴搔痒”之感。因此,学校着力改变德育组织上的这一弊病,把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结合起来,逐步构建起开放的校内外结合的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教育作用。
总之,中学生作为将来建设祖国的主力军,需要拥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的优秀政治思想素养和文化素养,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品质。学校进行德育工作创新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能够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真正“四有青年”,为社会主义建设献上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段婷婷.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 胡若静.生涯教育视角下的初中德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