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蕊芳��
摘 要: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高中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学生貌似成熟,可实际却很单纯,容易受到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他们对网络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流连于其中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传统的单纯的说教方法已不能满足德育发展需求。如何利用学生对网络的热情进行德育教育是对教育者的挑战。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有效性;高中生
一、 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半封闭式的市级普通高中学校,寄宿生特别多,且多数来自农村。许多学生一两个月都难得见父母一面,更谈不上和父母沟通。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空巢”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留下他们单独在家。父母以为孩子已经上高中了,可以自己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结果就造成了我校目前这种家校相对孤立,信息彼此封闭的现象,学生的德育教育远离父母教育,而主要靠老师的说教,形式单一,效果不尽人意。这种现象给我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中德育工作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趋势,必须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发展性的育人观为理念,构建动态、开放、互动、共享的家校融合互动新模式,推进德育信息化。这是提高德育教育針对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德育教育的一种主流。
二、 研究的实施
(一) 建立具有班级特色的网页,构建班级文化,搭建班级道德教育的全景化平台。
网络教育在我校已相对普及,学校给每班提供电脑投影仪等硬件设施,各班可发动班集体的力量丰富班级主页内容。“班级QQ群”,“班级论坛”,主要用于课后就班级近期出现的某些现象或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既可以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又可以节省课内时间,提高效率。“说说心里话”栏目便于同学们在里面留言,说出平常不敢说的话,缓解了心理的闭锁性,尤其是给那些内向的学生提供了吐露心声的天地。“班级成果展”用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提升班级文明建设的内涵。“有待改善区”用以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刻提醒自己。总而言之,力求网页成为班级道德教育的新窗口。
(二) 开通微信交流平台,加强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资源共享
微信是一种新兴的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具有快捷、功能强大等特点。从我年级的一份学生微信使用调查表可以看出,超过91%的学生使用微信,因为电脑电话被部分家长老师限制后,微信无疑弥补了他们与人沟通的渴望,但由于自控力差,很多学生被一些负能量的内容欺骗,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但如能合理地加以引导,微信也能给高中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教师可利用这个微信平台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宣传正面的、积极的信息与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我校德育处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了公众订阅号,专注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版块。各班级都建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搭起了家校合作的“多元信息的桥梁”。班主任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家长反映学校的德育状况以及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促进家校合作。
(三) 利用信息技术,让班会活起来
主题班会既是班主任的一个常规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而传统的主题班会主要以老师的说教为主,学生从小被说到大,到了高中阶段,对这种班会课已感到厌烦,根本听不进去,主题班会课成了学校的摆设,陷入尴尬境地。而信息技术可以使班会直观化,想象化,多样化,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应用多种呈现方式、缩短时空差距、丰富德育内容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自然而然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比如笔者在上“感恩”这一主题时,先是通过多媒体播放著名歌手陈红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导入,“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接着再抛出大量父母为家不辞辛劳的图片,从听觉视觉上震撼学生的心灵,灵魂得到了洗礼。
(四)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德育的主阵地
面对网络的冲击,德育工作应紧跟形势,针对热点问题,在校园网上开辟德育网页,适时设立教育专题。教师可根据学校德育工作总体要求,积极组织专题式德育活动,以便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还可以结合传统节假日与纪念日进行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班开展文明祭奠、和谐清明活动,号召学生摒弃传统祭祀陋习,引导学生通过鲜花、网络等新型环保祭扫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从而树立社会新风,减少祭扫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消除火灾隐患。这种活动不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参与度高,打造了课外高效德育课堂。
三、 研究成效与思考
实践表明,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校德育建设中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得到了增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畅通了家校交流的崭新渠道。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及积极性有待提高;盲目夸大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对于网络德育教育效果缺乏及时的反馈等。
总之,随着全球范围的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已呼啸而来,学校德育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促进德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丽.学校德育的新视点——网络德育[J],北京教育,2002,(11).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3]保护孩子上网的几点建议[N].中国教育报,20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