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当代背景下传统女学之妇德的教与学

2017-12-09 03:24
文化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女学

邓 婕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浅探当代背景下传统女学之妇德的教与学

邓 婕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伦源于对人类社会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探索,传统女学中妇德的教与学则建立在这样一个自然规律之上。一个女子的德行和智慧对于一个家庭的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在当代社会,妇德的教与学可从学习、落实《弟子规》开始,上行下效、克己复礼,以培养自己的真诚心和恭敬心,从而为更深层次的德行培养奠定牢固的基础。

传统女学;女子教育;妇德;女子地位

世界上任何一个时代、种族抑或国家都离不开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即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千年来,中国先祖发现并总结出这五种人际关系中保持社会安定的规律,即夫妇有别、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种规律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英国、德国的传统家庭理念也讲求夫妇在分工上的差别,男主外女主内。在英国,许多中产阶级家庭的母亲在家全职抚养、教育孩子,并料理家务。[1]在荷兰,68%的妇女平均一周只工作25个小时,其余时间皆在家中相夫教子,并乐此不彼。[2]此外,不论在中国、英国还是荷兰,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亲情是自然的流露。其他三种人伦关系也能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期找到相通之处。由此言之,中国五伦中的智慧实质上来源于对大自然规律的不断探索和发现,其适用于全人类,而传统女学是中国古人基于五伦的自然规律而建立的女子教育理念和体系。

一、女子于家于国的重要性

在五伦中,由夫妇关系衍生出父子关系及其他三种人伦关系,因此,夫妇有别位居五伦之首。古人云:“天下之治在风俗,风俗之正在齐家,齐家之道当自妇人。”[3]为什么说女子是治天下的源头?纵观古今中外,对地球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人类,而人类的繁衍取决于女子,不论伟人还是恶人,皆由其母亲所生所养。一个女子的德行决定了她的念头及言谈举止,男子亦如是。《易经》上说:“蒙以养正,圣功也”[4],女子怀胎十月时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对胎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且胎儿出生后,常在母亲身边,因此继续受到母亲的影响。周文王是一代圣王,《列女传》记载他的母亲太任“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太任在怀文王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而生文王”,文王出生之后,“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5],由此可见,文王母亲的德行和胎教造就了一代圣王。现代临床研究也证明母亲怀孕期间的心态、行为举止、生活习惯对胎儿及其整个人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6]由于每一位母亲都是从一个女孩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为尤要……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7]

二、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

既然妇女如此重要,中国先祖对妇女的看法如何?《太平御览》记载:“白虎通曰,天子之妃谓之后何?后者君也。天子妃至尊,故谓君也,明海内之小君也。”[8]可见,古人并不认为天子之妻是女性而低于天子一等。《礼记》曰:“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9]父与母地位等同,并不因为性别不同而有高下之分,两者只有分工之别。孔子说:“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10]孔子的这番话足以展示中国古代圣明的君王极其尊重自己的妻子。此外,中国文化是孝文化,尤为注重纪念祖先,因此祭祖是全民最重要的活动[11],《礼记·祭义》云:“君牵牲,夫人奠盎;君献尸,夫人荐豆……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12]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极其重视妇女,否则不可能让妇女参与如此重要的祭祖活动。相比之下,欧洲历史上妇女反而被除去参与许多宗教活动的权利。[13]

再者,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历史记录,历朝历代专门设有史官及女史官,而女史官在欧洲历史上鲜有所闻。[14]这些史官对一些重要女性的事迹,尤其是皇室女眷和德行突出的普通女性的记录,相当详实。例如,《汉书》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用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娥,纣之灭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嫄及太任、太姒。”[15]周朝的兴盛源于三太,而商朝的灭亡则始于妲己,古之圣王无一不得教于贤母,无一不受助于贤妃,中国人自古便认识到女子对于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除《汉书》外,《二十四史》中其他多部史籍中专列的外戚传或列女传及刘向的《古列女传》,都详述了女子对某一朝代的影响;《太平御览》的皇亲部亦详述皇室女眷的生平;《诗经》中的《关雎》描述了文王妃子太姒的美德[16];民国初期蔡振坤先生也从各种历史文献及文化典籍中搜集了七百余篇中国历代男子和女子躬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优秀事迹,并汇集成册,编成《八德须知》,又名《德育课本》[17];孔子亦云:“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18]。古人能够在史籍中详实公平地记录女子对一个朝代兴衰所起的作用,并在诗歌中赞颂女子的美德,足以说明古人对妇女的重视。

三、传统女学中妇德的根本

就传统男子教育而言,孔子教学有四科,其首重德行,其次言语,然后才是政事、文学,而孔圣人也以“温、良、恭、俭、让”五德而流芳万世。[19]对于传统女子教育,《礼记》明确记载:“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20]由此可见,不论教育男子还是女子,中国先祖首重道德,其次是言语。历史上诸如《女诫》《女论语》《内训》等有关传统女学的训文,亦依照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个方面来撰写。德行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言谈举止及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因此,一位女子妇德的高低决定了她的妇言、妇容、妇功,进而决定了当代女性非常重视的“气质”。

妇德列于女子教育之首,那么妇德的根是什么?《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21]既然父慈子孝是五伦中的一伦,那么“德”则是按照五伦的自然规律来待人接物。孔子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22]一个男子或女子不爱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却爱其他人,这种对他人的爱显然是虚情假意,此念此举违背了父子有亲这一自然规律。因此,不论男德或女德,皆源于对父母真诚的孝心。一个人有了孝心,知道感恩父母、感恩历代先祖,才会有羞耻感,才会在为人处事、言谈举止上恭敬谨慎,进而为社会的安定繁荣而敦伦尽分。正如班昭在《女诫》中所言:“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23]作为万德之本的孝道,其源头是什么?《礼记·曲礼》开宗明义即言“毋不敬”,可见,中国古人把“敬”字放在第一位。因此,恭敬心可谓孝道之源,亦是男德和妇德的根本。春秋晋国大夫臼季看到贵族冀缺与妻子“相待如宾”,于是向晋文公推荐冀缺做官,说道:“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24]这一历史典故一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夫妻在恭敬心上的修养,另一方面也为当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古代明君任人唯贤的范例。

四、妇德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大学》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25]《易经》亦云:“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26]人类需要以德行作为存在的根基,而没有性别上的差异。古今中外大奸大恶之男子,无不才华横溢,但因德行缺失,而于国于民于自身酿成大祸,女子亦然。从古至今,中国孝女不胜枚举,缇萦上书救父,秀贞至诚谏母,李秀代父统兵,这些都是古代女子妇德中孝德的彰显。[27]妇德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更加突出地体现在女子出嫁后相夫教子的角色之中,如明成祖的妃子仁孝徐皇后曾说过:“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28];汉朝班婕妤贤德辞辇进谏汉成帝[29];周朝齐候的夫人虞娟冒死向齐候谏言[30]。相反,妲己妖冶无德,殷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导致商朝灭亡。[31]

谈及为人母之德,汉朝隽不疑的母亲以仁教子,隽不疑因此为官公正,严厉却不残酷,造福百姓。[32]战国赵括的母亲秉公进谏孝成王,直言任用赵括必遭兵败,假使孝成王采纳赵母的谏言,赵军则不至全军覆没,赵括也能得以保全性命。[33]相较之下,三国嵇康的母亲对他有慈无威,未能严加管教,导致嵇康成年之后一度侍宠放荡。庆幸的是,嵇康在成家有儿女后,开始吸取自己儿时的教训,教育儿女“立身当清远”,要培养正直的品德。[34]但是,古往今来,像嵇康这样能够从负面的教育后果中反省改过的人并不多见。因此,一位母亲德行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35]不论是妻子还是母亲,以德助夫教子,则是积善,其后代必享余庆,反之亦然。在当代社会,女子与男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可谓才女辈出,但倘若没有德行作为基础,则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诚可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36]

五、妇德的教与学

习近平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37]那么,培养德行应当从何处着手?《礼记》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38]可见,学习礼仪是古代男子道德教育的必修课,依此类推,女子亦如是。但是,礼仪又是什么呢?《礼记》解释道:“夫礼者,自卑而尊人。”[39]“自卑而尊人”就是谦卑,其外在体现是恭敬心。因此,妇德教学的整个过程应该围绕着孝和敬而展开,男德教学亦如是。由此言之,不论古今中外,德行的培养不能向外求,而需向内求。我们在阅读经典时,必须戒骄戒躁,用恭敬心去体会经典中的经句,并身体力行,而后才能逐渐体悟其智慧及利益所在。正如班昭所言:“此四者(妇德、言、容、功),女人之大节,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惟在存心耳。”[40]孔子亦言:“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41]我们的德行越靠近古圣先贤,则越能正确地体会古人字里行间的真实意思,如此一来,便能真正体会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境界。[42]

妇德的实践教学体现在妇言、妇容、妇功三方面的教学,而妇德的精神和存心则贯穿于妇言、妇容、妇功的整个教学过程。在当代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不论男子还是女子,成人还是孩子,许多人从小没有受过严谨的传统道德教育,加之一些媒体的负面影响,显得浮躁不堪。在如此一个大环境下,女子学习妇德及其相应的礼仪应从何处着手?《弟子规》是一部名不见经传的修身书,但其中许多经句源自《礼记》。相较于其他修身书,《弟子规》为女子和男子培养德行提供了一整套明确而具体的指导。学习传统文化重在用心体会、身体力行,在学习《弟子规》的经句时要用真诚心、恭敬心去体会古人的精神境界。例如,“亲有疾,药先尝”是指古时孩子在将熬好的中药递给生病的父母之前,先用嘴唇试一试中药是否过烫还是过凉,这是对父母深爱的体现。[43]《说文解字》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44]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德行教育重在上行下效、克己复礼:父母做到,孩子效仿;老师做到,学生效仿;雇主做到,员工效仿;领导做到,下属效仿;自己做到,他人效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用《弟子规》中的教诲来指导自己的起心动念、为人处事。

有了学习、落实《弟子规》的根,有了真诚心和恭敬心,才能真正读懂诸如《女孝经》《女诫》《内训》等内涵更深更广的传统女学经典。诚如王阳明先生所言:“求古人之志者,必将先自求其志,而后能辨其出处之是非;论古人之学者,必先自论其学,而后能识其造诣之深浅,此伊尹之志、颜子之学所以未易于窥测也。”[4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曾经评论道:“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有耐心的民族;它考虑问题时想到的是几个世纪,而其他民族只想到几十年。”[46]一个外国人尚对中国先祖的智慧如此认可,当代炎黄子孙更要用真诚心和恭敬心去学习国学中的智慧。

[1]Bingham,John. Middle Class Mothers Deserting Workplace to Care for Children [EB/OL].(2014-01-30)[2017-07-17].http://www.telegraph.co.uk/women/10608528/Middle-class-mothers-deserting-workplace-to-care-for-children-Government-study-shows.html.

[2]Acosta,Rina Mae. The Eight Secrets of Dutch Kids[EB/OL].(2013-09-19)[2017-07-17].http://www.findingdutchland.com/happiest-kids-in-the-world/.

[3]蓝鼎元.女学六卷[M].济南:齐鲁书社,1995.486.

[4][26][35]南怀瑾,徐芹庭.周易[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54.27.40.

[5]刘向.古列女传(卷一)[M].北京:中国书店,2013.8-9.

[6]Huffington Post. Working Late In Pregnancy May Affect Baby's Weight [EB/OL].(2012-07-31)[2017-07-17].http://www.huffingtonpost.ca/2012/07/31/working-late-pregnancy_n_1725856.html.

[7]释印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与聂云台居士书[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336.

[8][16]李昉.太平御览(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94.361

[9][10][12][20][25][38][39]朱彬.礼记训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6.882.742.703.880.868.5.7.

[11]阎爱民.中国古代的家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67.

[13][14]Wiesner M. 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Modern Europ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15.14.

[15][29]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3933.3988

[17][27]蔡振坤.德育课本(第二册)[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4.29.

[18][19][41][42]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三联书店,2012.197.13.174.3.

[21][22]孔子,郑氏.女孝经[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7.3.21.

[23][28][40]黄嫣梨.女四书集注义证[M].香港:商务印书馆,2008.5.70.19.

[2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三十三年[M].北京:中华书局,1990.78.

[30]刘向.古列女传(卷六)[M].北京:中国书店,2013.17-18.

[3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7.105-108.

[32]刘向.古列女传(卷八)[M].北京:中国书店,2013.10.

[33]刘向.古列女传(卷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3.25.

[34]阎爱民.中国古代的家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7-38.

[36]释印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336.

[37]唐述权,张玉珂.习近平: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国无德不兴[EB/OL].(2014-05-05)[2017-07-17].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5/c1024-24975911.html.

[43]李毓秀.弟子规图说[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1.

[44]段玉裁.说文解字[M].台湾:艺文印书馆,2007.128.

[45]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5.1376.

[46]RUSSELL B. The Problem of China [M]. Rockville:Arc Manor,2008.13.

【责任编辑:王崇】

G122

A

1673-7725(2017)11-0117-05

2017-08-01

邓婕(1978-),女,广东河源人,讲师,主要从事德育与教师教育研究。

汉 长生无极

猜你喜欢
女学
无声之声:明末清初政统与儒教中的女学
美育史料·民生女学艺术会
赞乡村女学霸王心仪
论常州张氏家族母教与女学的传承及新变
清末女学的受阻和破阻
——由1902年《大公报》所见
关于秋瑾女子教育与女权思想之研究
从清末新政看四川妇女地位变化
从《时事画报》看清末岭南女学
晚清最后十年女子教育发展概况
从女学到女界:晚清广州女性群体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