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之战的史实考察

2017-12-09 08:25刘天伦
文化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世家郑国国语

刘天伦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鄢陵之战的史实考察

刘天伦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鄢陵之战作为春秋时期一场重要战争而一直备受关注,因此,关于鄢陵之战的史料也十分丰富。在众多史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之处。清华简《系年》的出现非但没有解决史料间的冲突,反而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考察作者叙史的主观目的。

鄢陵之战;《系年》;《左传》;史料冲突

鄢陵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于晋楚之间的一次大战。这场战争及相关细节被很多史料保存下来,包括《春秋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国语·晋语六》《韩非子·十过》《韩非子·饰邪》《吕氏春秋·权动》《史记·晋世家》《史记·楚世家》《淮南子·范祀训》《说苑·敬慎》。众多相关史料的存在,一方面证明了鄢陵之战在春秋战争史中的重要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为后世历史学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即众多史料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且不可调和,本文将举例对此展开分析。

一、传世文献中鄢陵之战史料冲突

首先,关于晋军将领的安排,《左传》是“欒書將中軍,士燮佐之;郤錡將上軍,荀偃佐之;韓厥將下軍,郤至佐新軍。荀罃居守。”[1]而《国语·晋语六》却是“鄢之役,晉伐鄭,荆救之。欒武子將上軍,范文子將下軍。”[2]对比两则材料,首先是晋军将领的职务安排不同,《左传》记士燮(即范文子)为中军佐,而《国语》认为士燮将下军,人事安排有重大冲突。其次,《左传》以为晋军有上、中、下三军,《国语》以为是上、下两军。最后是楚国将军子反的死因,《左传》认为是自杀,而且“王使止之,弗及而卒”。《史记》则将子反的死归结于楚王的怒杀,如《史记·晋世家》“王怒,讓子反,子反死”[3];《史记·楚世家》“王怒,射殺子反,遂罷兵歸”;[4]《淮南子·范祀训》记载楚共王在鄢陵之战中曾被活捉,则与其他史料都不相同。

近年发现的清华简《系年》中也记述了有关于鄢陵之战的史事,新出土的文献本应当有利于史实的订正,不过就鄢陵之战而言,《系年》反而使本就已经比较混乱的史料更加矛盾,如鄢陵之战的发生时间及战役发生的原因等。

二、《系年》与传世史料间的冲突

(一)战争爆发时间

按《春秋经》,鄢陵之战记载在鲁成公十六年条下,作“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5]春秋三传的时间点也都没有异议,《左传》记载得更详细一些,“六月,晉、楚遇於鄢陵。”[6]《国语》作“厲公六年,伐鄭,且使苦成叔及欒黶興齊、魯之師”,晋厉公六年,也就是鲁成公十六年,即两者的时间点是相同的。《史记·晋世家》作“六年春,鄭倍晉與楚盟,晉怒。”[7]《史记·楚世家》作“共王十六年,晉伐鄭。鄭告急,共王救鄭。與晉兵戰鄢陵……。”[8]而按《春秋》,在鲁宣公十八年有“甲戌,楚子旅卒”[9],那么楚共王就应当是即位于鲁成公元年,《史记》的共王十六年就是鲁成公十六年,两者时间点是一致的。

按《系年》简作“共王使王子辰聘於晉,又修成,王又使宋右師華孫元行晉楚之成。明歲,楚王子罷會晉文子燮及諸侯之大夫,盟於宋,曰:‘爾(弭)天下之甲兵。’明歲,厲公先起兵,率師會諸侯以伐秦,至于涇。共王亦率師圍鄭,厲公救鄭,敗楚師於鄢。”[10]按《左传》,合晋楚之成在鲁成公十一年,作“冬,華元如楚,遂如晉,合晉、楚之成”。[11]而弭兵之会发生于之后一年的鲁成公十二年,《左传》作“宋華元克合晉、楚之成,夏五月,晉士燮會楚公子罷、許偃。癸亥,盟于宋西門之外。”[12]但接下来的时间点就完全不同了,《系年》以为接下来的晋伐秦导致了楚国出兵郑国是鄢陵之战的开始,也就是发生于鲁成公十三年,这与《左传》的鲁成公十六年存在巨大的矛盾。

(二)战争责任的归属

《左传》将战役的爆发归咎于楚国子反出兵打破了盟约,“楚將北師,子囊曰:‘新與晉盟而背之,無乃不可乎?’子反曰:‘敵利則進,何盟之有?’申叔時老矣,在申,聞之,曰:‘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禮,禮以庇身,信、禮之亡,欲免,得乎?’”[13]而楚国接下来向郑国求和,“楚子自武城使公子成以汝陰之田求成于鄭。鄭叛晉,子駟従楚子盟于武城”。[14]郑国叛晋,直接导致了郑、宋、卫三个小国陷入战争,而面对郑国的背叛,晋国选择了讨伐郑国,这才有了之后的鄢陵之战。

而《系年》的理由则完全不同,按简文作“厲公先起兵,率師會諸侯以伐秦,至于涇。共王亦率師圍鄭,厲公救鄭,敗楚師於鄢。”[15]首先,《系年》作者认为最先破坏盟约的是晋国。其次,在《系年》的叙述中,不能看出郑国曾经投楚背晋,仅仅是因为楚国趁着晋国讨伐秦国的间隙围攻郑国,才迫使晋国回救而发生了鄢陵之战。

三、关于史料的反思

纵观《系年》与《左传》两部作品,能清晰地看出两者之间在叙述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差异。联系前后内容不难看出,《系年》更为关注的是对晋、楚争霸这一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注重的是各诸侯国势力在这一历史时段的此消彼长,进而提纲挈领地把握住当时的“国际”关系走向,而《左传》在史料的选择上更加重视对事件、人物的道德评价,并借由这种道德评价来宣扬作者的“春秋之义”,且在叙述过程中增添了不少占卜、预言等超自然因素来预测战争的走向,从而宣扬了一种天命思想。

《左传》的逻辑显然不同于《系年》,与其说《系年》可以考察鄢陵之战的史实,不如说是《系年》多出了一个关于诠释鄢陵之战发生的视角。因此,当拿到一篇文献时,也就得到了一种不同的历史认知观念,而就在这一篇篇的历史观念中,我们能看到人类认知观念的丰富和理解世界的进步。仍以《系年》为例,《系年》的选材就不再相信那些虚浮的占卜预言,虽然这不意味着《系年》不相信一种神与人的宗教关系,但《系年》不再是一个宗教史观,而是更加贴近于一种人文史观。如果这种认知的进步就是人类进步的话,考察人类认知的进步就成了历史学家的重要工作之一。

[1][5][6][10][12][13][1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880.878.882.776.854.856.873.

[2][7]坞国义,胡果文,李晓路.国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87.380.

[3][4][8][9]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0.1680.1703.1680.1703.

[11][15]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M].上海:中西书局,2011.174.174.

【责任编辑:王崇】

K225

A

1673-7725(2017)11-0238-02

2017-09-06

刘天伦(1989-),女,辽宁营口人,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猜你喜欢
世家郑国国语
做别人家的父母
SAGA世家表:跨界演绎,链“饰”潮流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木玩世家第三代的接班故事
论“国语骑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萧相国世家1
皮影世家
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