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宇顺
摘要:小学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数学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应该侧重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建设,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一个规范的概念,也让他们形成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帮助他们打好进入初中和高中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教育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符合他们这一年龄段的思维,所以课堂应该尽量避免死板的上课模式,通过一些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的教育手段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高效地完成小学学业,还能为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思维;培养
一、培养数学思维,注重理性教育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严谨且理性的过程,但是小学生的头脑思维建立过于简单,他们的思维模式也比较单一,对数学的认识也不够清晰。所以,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对数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不是盲目的给学生灌输课本内的基本知识,这样会让他们对数学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且对数学也会很快的产生厌倦,导致他们很难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所以老师的教学任务要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对数学问题有一个理性、逻辑性强的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过于抽象,不能被快速地理解。但是這个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可以在不断的积累中感受到它带来的改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有答案,而是要给他们思路,开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学习,再不知不觉地塑造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遇到数学题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解题思路,这也是数学思维的强大所在。所以建立数学思维是学好数学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这些在基础的学习中是可以慢慢积累的,所以数学思维的建立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二、利用学生兴趣点,创造学习新模式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更是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更多的是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例如动画片、游戏、运动等,这些带来感官上冲击比较大的事物往往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但是老师和家长通常会认为这些活动只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会对他们有所限制,这不但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还可能会让他们反感学习,造成恶劣的影响。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反思,要理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事情是必须参与他们的生活的,如果一个从小就只会埋头读书的孩子,家长不会感到害怕、担心吗?一个孩子的成长应该是活泼阳光的,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应该有一个平衡,甚至是相互融合。
那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兴趣如何结合呢?对于孩子来说,上课如果是一个有趣好玩的活动,他们一定会很积极地参与、探索,所以应该将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把学习模式和兴趣有机地结合创造更多的火花。例如,老师可以把学习的单元设计成主题模块式的游戏环节,可以是抢答、闯关、模拟课本中的环节等方式,将教学内容、课堂的模式变得多样化。又或者在户外、在数学实验室、在教室之外让学生去学习,因为往往开阔的视野,自然环境等因素可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课堂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将课堂的模式与学生的兴趣相联系,创造更多的学习新模式,让他们对课堂有新的认识,对学习更加积极,学习的方式也会发生一些更积极地改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发达,而且渗入到了很多领域,其中教育也是多媒体技术施展拳脚之地。所以现在的教育环境应该与时代接轨,让教育模式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黑板上写写画画转变成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模式转变是无法避免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现在的小学生和原来的孩子有很大的区别,他们能够接受更多的信息和更高科技的网络设备,所以他们的眼界和思想也会更加多元化。针对现在小学生的接受事物的程度,教学的方式可以更加科技化,而且也能更新他们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思维,让他们的学习模式更加多样。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以简化教学过程,让他们对一些复杂、抽象、逻辑性强的数学问题有一个简单的理解过程。例如,像两个不同车速的汽车,快的在后面,慢的在前面,两车间隔一定距离,计算快车追上慢车的时间问题。这类问题对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逻辑混乱,思路不清,分析问题时容易绕晕自己,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将这个追及问题的条件、车辆行驶变化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如此问题得到剖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也简单明了。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的必要改革,也是未来实现教学的重要举措。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所以小学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应该得到重视,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葛鹏.小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期19期
[2]陈进美.小学数学重要性分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年10期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