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应遵循的五个原则

2017-12-07 20:13李俏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诵读

李俏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诗文应遵循精读、“不解”、差异、运用、激励五个原则,让学生从经典诗文诵读中获得情感熏陶,厚实自身的文化底蕴,感悟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经典诗文 诵读 五原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080-02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国家,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国古老智慧的文化沉淀,是优秀文字和思想的融合浓缩。2010年,国家教育部召开“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研讨会,确定“诵读经典”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诵读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活动,引导人们研究中华文化,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在古老的文字中寻找应对世界危机的策略。但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华经典文化面临着不断遭受西方文化影响、挤压,被当代青少年渐渐弱化的现实。学校里,不少学生存在着语文学习能力弱、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表现为不懂基本礼仪,不会关爱他人,不关爱周边环境,不关注社会,对人对事易怒、冲动、暴力。有些学生语文素养不高,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退化,阅读量少,语言文字积淀浅薄,语言表达不强,书面语言贫乏。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拓宽其思想境界呢?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诗文”活动,让经典诗文滋养学生的性情、气质,点亮学生的智慧,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为了让诵读经典诗文活动能持久有效地开展,教师在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精读、“不解”、差异、运用、激励五个原则,指导学生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精读原则

经典诗文要有两个特征。一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具有在时空里沉浸的魅力,并且保持与时代相通,为不同年代大众所喜爱、接受,这样的诗文才可以称为经典之作。如《诗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经典,现代许多作家,如冰心、鲁迅、巴金、郭沫若、老舍等的优秀作品同样是经典。语文课题组教师选用这类书籍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可以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经典诗文要可以传承人文精神,传递“真善美”的品质,陶冶学生情操,端正学生品行。如《弟子规》《三字经》《增长贤文》《论语》这些经典内容朗朗上口,思想性强,学生时时诵读能纯净心灵,开启智慧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开阔心胸、端正行为,增强理解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经典诗文众多,需要教师从中精心选择。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诵读水平,不同年龄的学生要诵读不同的经典诗文。要选读经典的精彩华章、语言优美之作,而不是全本通读,这样更有利于小学生实现人文教育,进行语言积累。

二、“不解”原则

古代诗文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现代文有较大的差异,教师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时,让学生模糊粗略地感知大意,通过反复吟诵“知其大意,不求甚解”,更有助于学生记忆诗文,熟读成诵,提高诵读经典的效果。如《弟子规》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读本,对学生行为规范指导意义重大,但其中有些内容学生不易理解,如“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指导我们什么行为呢?我们的行为规范怎样做到“温”“清”“省”“定”?因此,教师让学生初步了解大意:夏天穿得凉快,冬天要穿得暖和,早上起床要问候父母,回到家让跟爸爸、妈妈说一声,让他们不要担心。学生知道了诗文大意,背诵时得心应手、知其大意,可以规范自身的行为。学生如果逐字解释不易于深入理解,如“冬则温”表明“孝”的内涵,古时候它的意思就是寒冷时为长辈暖被窝,但现今我们生活中冬天有暖气、电热毯,不需要暖被窝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重新定义冬天要关心父母冷暖等。可见,教师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只要求领会要旨,了解大概,不死扣字句,学生不要全面理解,但要理解感悟、渐进渗透。通过诵读诗文,学生慢慢地感悟、背诵积累,让经典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积淀在心灵里,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而真正体会其内蕴。

三、差异原则

承认学生个体记忆思维的差异,并尊重其差异,教师可以快乐地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尊重他们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让学生感觉诵读是痛苦的事情。诵读经典诗文也要“因材施教”,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诵读目标要有弹性,这样学生们才愿意诵读,在诵读中找到乐趣,慢慢积累、不断进步。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作为座右铭,激励其主动地参与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每次诵读活动中,教师要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差异诵读、弹性诵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诵读中有所收获。除了诵读基础经典诗文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诵读更多的经典内容,从中肯定学生,让他们都能从经典诵读中体验快乐,获得成就感。

四、运用原则

经典诗文诵读得越多,在不知不觉之中积累其精美的语句、修辞、布局等,成为学生知识能力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情景里,许多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吟出几句经典诗文,有的描写景物,有的记叙事情,有的抒发感情。在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后期,学生积累诗文达到一定厚度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加以运用,这就是“运用原则”。如小青同学和家长一起到海邊看日出、日落,看见海鸥飞过,不由得吟诵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小明写读书体会时,会引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总结。班长小真“教育”老逃作业的小邱:“小邱,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啊,就是书读得少,所以上课老师提问总是一问三不知。”学生珊珊在《观荷》作文中这样写:一场小雨过后,池塘里的荷花挨挨挤挤,有才露出尖尖角的花骨朵儿,有别样红的大花盘,若把荷花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小俊的家乡在桂林,他在《我的家乡》一文中这样写道:漓江的水绕着两岸青山,真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习作能力,随着诵读深入开展而不断地厚实,不少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引用恰当的古诗句,使语言表达锦上添花,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小小境界。积累是运用的前提,学生熟读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厚实文学功底,为此,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学以致用”“厚积薄发”,充分发挥经典诗文的运用价值。

五、激励原则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要以兴趣为前提,诵读经典诗文也一样。诵读时,教师要善于选用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将鼓励、表扬作为评价的主旋律,要提倡愉快诵读,让学生把诵读经典诗文当作一件有趣的事情。激励赏识原则也就是采用宽容评价,只鼓励、不批评,坚持“多奖励、多表扬”,引导学生诵读要善于发现乐趣,分享成功感受。学生做任何事情关键在于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诵读,才会对诵读有热情、有动力。初读经典诗文的学生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一段适应期,教师要有耐心,逐渐引导其入门,要让学生心情愉快,避免批评、打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兴趣的现象。教师、家长要以赏识的目光和心态,不断地肯定孩子,采用“比一比谁读得多,背得熟,记得牢”等方式,激发学生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获得成就感。

经典诗文优美的语言、韵律、篇章影响着学生,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师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文,遵循精读、“不解”、差异、激励五原则,让学生用心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让经典诗文散发和谐美,不知不觉熏陶和感染着学生,让他们的性情更平和,师生、生生之间关系更融洽,让经典诗文滋养着学生的成长之路。

(责编 杨 春)endprint

猜你喜欢
诵读
古诗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不识“文言”真面目只缘身在“剖析”中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美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