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本解读应把握“三度”

2017-12-07 00:48宁海明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广度文本解读厚度

宁海明

【摘要】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应把握“三度”:先整体感知,再品悟词句,而后加强体验,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凸显文本解读的深度;知人论世,联系单元,由所学文本适度拓展出去,彰显文本解读的深度;把薄的读厚,把厚的读薄,把握文本解读的厚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本解读 深度 广度 厚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087-02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文本进行解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文本解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会有更为透彻的体会。而文本解读的重点在于解读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下面笔者对其进行具体说明。

一、纵深挖掘,凸显文本解读的深度

一篇课文所蕴含的知识和哲理往往不是表面的,通常来讲,作者都是将思想与内涵隐藏在文本的最里层。因此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应当由表及里,纵深挖掘,逐步深入到文章中,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握其底蕴。

(一)整体感知文本

整体感知文本是进行纵深挖掘的基础。所谓整体感知就是指读过一篇课文后产生的心理感触,即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它要求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阅读文章并且对文章有大体上的认识与领悟。这个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可以有很多运用机会。在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让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此获得整体感知。比如通过阅读文中对济南的冬天的描写,顺应文章去想象文中的意境,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触,然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写作意境,这样就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及快速阅读能力。

(二)品悟关键词句

每一篇课文都会有一些很重要的句子,或是段落的主旨句,或是文章的中心句,有的是为后文作铺垫、埋伏笔,有的是为了承上启下使得上下文过渡自然,还有的就是明里暗里表达作者心情和情感的句子等。不管怎樣,这些句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作为重点来品悟,因为都是文章的关键句。如何来品悟呢?下面举例予以说明。在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文中关键语句的品读来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如文中开头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放在文章的起始,是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的喜爱之情,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还有“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作为文章的结尾句,有着深深的意蕴。不仅总结了全文,而且表达了读书的要领,同时也能让读者深深感受到冰心对于读书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引领学生学习文中的读书历程,还要让他们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冰心的读书态度与情感,这样学生才能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结合自身体验

有时候,一篇文章的成功可能并不因为其文学功底有多深厚,语言有多么华丽。只是源于其贴近读者内心,引发共鸣,使读者感触深刻甚至感动不已。因此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体验去体会作者写文章的内心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品析文章。例如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时,文章回忆了作者母亲的一生,这是贫苦的一生,勤劳的一生,善良的一生……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母亲的联想来体会作者对于母亲的爱,感悟文中母亲的美好品质。这样结合自身体验将自己带入课文中学习,对课文的认知与感悟才能更深刻。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能对文章进行纵深挖掘,对文章的品悟与感知也能随之逐步深化。从而达到对文本解读所要求的深度,也因此更有利于对文本的学习与感悟。

二、适当拓展,彰显文本解读的广度

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适当地拓展广度是十分有必要的。要学习一篇文章,就应该试着去了解更多有关的内容,如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资料等。在对与文章有关的东西有了一定了解后再来学习会容易得多。

(一)知人论世在别处

知人论世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单纯通过课文来体会和理解一篇课文中的情感,可能并不太透彻。但是如果我们先去了解这个作者,如他的身份、经历、所处的时代等,或许就可以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那些特殊而强烈情感的来源了。例如在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背影》一文时,可以先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那是一个帝国主义势力暗自争斗,知识分子生活朝不保夕,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状态之中的年代。而朱自清的家里,光景也趋于惨淡,父亲为了差事东奔西走十分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在儿子临别时,翻过站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行为,表现出对儿子深深的爱,尤为感人。通过对作者身份经历及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作者写文章时的深刻情感,从而更加深入地解读文本。

(二)纵观单元出新意

我们可以通过纵观单元来了解一篇课文。课本上每一个单元的编排都经过编者精心考虑,单元里面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关联,通过对整个单元的大致翻阅来了解要学习的文章,有利于更好地体会编者的用意从而更好地学习文章。例如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都是在回忆一件事。通过纵观这个单元,可以发现这些事对于作者而言都是难忘的。带着这种理解去学习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就能够品悟出不一样的新意。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拓展对课文认知的广度,根据课文外的知识来充分了解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三、注意厚薄,把握文本解读的厚度

不同的文章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读。有时候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所要说明的哲理又是十分精妙的,而这些都蕴藏在短短的一篇课文中;而有时候作者要表达的就是浅显的道理,但是对其有着各种方面的描写,使得文章看起来很难懂,但其实要表达的情感却是简单纯粹的。

(一)把薄的读厚

对于上述提到的短短一篇文章中却蕴藏着复杂深厚的哲理与情感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不仅只探究其表面、字面上的东西,还要通过字面上的东西深入到里层去,将浅薄的文章读深厚,充分体会作者从笔尖流露出的情感。例如《乡愁》这首相对短小的诗就是寥寥几十字,如何能写出乡愁呢?而作者也没有直抒胸臆,直白地表露乡愁,而是通过将乡愁比喻成各种事物,让乡愁有了具体的形象。看起来简单的“乡愁”两个字,却因为这些比喻有了更深的意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认真分析这些比喻的意象,就可以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从而深入作者内心,品味出更深的意味来。这就是把薄的读厚,它有助于我们对文本进行更深的挖掘和品悟。

(二)把厚的读薄

如果一篇文章内容十分复杂,方方面面都有十分具体的描写,我们就要认真地阅读它,找出其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和浅显道理。这样可以将复杂的文章变得简单易懂,不至于学得一头雾水。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关键词句,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梳理出文章的主体内容,由此来了解文章。例如在学习《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我们就要知道作者的情感就是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但是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与华丽优美的辞藻来表达这份炽热的情感。文章看似复杂,其实都是围绕着这种情感来描写的,艾青将自己比喻成各种事物,以此来表达其深刻的情感。诗歌比较长,每一句描写都十分精妙,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我们把握住这种情感,就能够读懂这些文字,并能深刻体会这首诗歌的精髓。这就是把厚的文本读薄,有利于我们从复杂的文本中提炼出主题,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不同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其不同特性来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从简单浅薄的内容中读出深刻复杂的情感与哲理,从复杂深厚的内容中抽离出主要的思想感情。这样对于文本的解读便有了厚度的掌控,更有利于理解文本。

总之,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我们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品悟和剖析文章的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纵深挖掘、拓展广度、把握厚度,语文学习能力会得到更好地提升。

(责编 秦越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度文本解读厚度
大厚度填土场地勘察方法探讨
诗要有温度,有厚度
深耕,才会有报道的温度和厚度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现代热连轧带钢的厚度控制
金融广度:指标选择与政策建议
科学把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深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