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英语写作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要从一级目标提出的“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能模仿范例写词句”开始练习英语书写,并逐渐过渡到二级目标指出的“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以及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从《课标》对写作目标的描述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从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词汇、语法知识的学习及听、说、读能力的提高。
一、目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练习不系统
许多教师普遍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优先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故而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殊不知,写作教学不但不会“干扰”到学生的听说训练,反而有助于学生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英语思维的养成,从而促进其他语言技能发展。
2.语言输入不足
写作属于语言输出技能,而理想的输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充足的信息输入。但是,小学的英语写作练习的普遍状况是大部分写作练习停留在机械的抄写层面,学生觉得枯燥无趣;在书面创作方面,学生对写作内容欠缺相应的知识储备,导致其写作流于形式、言之无物,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
3.评价方式单一
现有的英语写作评价方式通常是:教师全批全改,将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等问题一一标注出来,学生收到教师的反馈后进行更正或者重写。这一写作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耗费大量时间来批改学生的作文,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往往对存在问题认识不够,屡改屡错。
二、小学英语写作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写作,这一创造性的语言运用活动往往让许多学生觉得头疼,学生会因为畏难情绪等原因逐渐丧失写作的热情。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写作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使这种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成“学好写作”的内在动力。
2.情境性、生活化原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做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只有当写作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时,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生活化的写作内容更容易使学生认识到书面交际的重要性。
三、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模式及方法
英语写作教学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写作前(pre-writing)、写作中(while-writing)及写作后(post-writing),每個阶段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各不相同,现进行具体分析。
1.写作前活动
(1)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已有背景知识。“提问”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寻找有助于写作的信息。以PEP六年级上册Unit 4 My Holiday为例,该课的写作任务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度假经历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张明信片。在开始写作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帮助学生手收集信息,整理思路。
1.Where did you spend your holiday?
2.When did you spend your holiday?
3.Who did you go with?
4.What did you do in your holiday?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学生理清思路,为下一步写作找到素材。
(2)通过阅读找到写作思路。必要的信息输入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及写作的顺利进行,以PEP五年级下册Unit 1 This is My Day为例,在该课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本中阅读材料,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教师鼓励学生参考这位警察是作息表制作自己的作息表。
学生根据自己及同伴的作息表编写对话或者小短文。
2.写作中活动
英语写作练习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灵活选择。
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书写练习上,具体形式有:抄写、仿写、填空等,看似简单的书写练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信心,为下一步写作打下基础。
在学生能熟练书写英语字母和单词之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完成较为简单的写作任务,如:写卡片、写清单、写海报、补充句子等,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之中体验写作的乐趣。以PEP四年级下册Unit 5 How much is it?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该单元中的Task Time板块开展写作练习。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如:超市购物、逛商场,引导学生根据上图写出购物清单。
学生完成购物清单,并于同伴交换检查有无拼写等错误。
3.写作后活动
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写内容进行评价。如前文所述,应摒弃全批全改的传统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评改之前,教师应先向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和所用意义符号,如“?”表示“表述不清”,“∧”表示“遗漏”等,以便学生准确使用和理解。评改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认真修改、积极反思。
学子·上半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