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
关键词:
A:不辱使命、不慌不忙、不拘一格、意想不到。
B:一目了然、焕然一新、一针见血、十年一剑、百里挑一。
C:有条有理、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卓有成效。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评课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在评析课堂教学时,我认为:用成语评课,不仅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点评到位,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1:2015年11月19日,我校项红艳老师上了苏教版二数《7的乘法口诀》后,我用了四个含有“不”的成语(即“不辱使命、不慌不忙、不拘一格、意想不到”)来评析这节课。具体表现为:
一、不辱使命
项老师在课前曾对本节课进行试上,到本节公开课的完美结束,可以说:“向老师不辱使命,出色完成本次校级学科带头人示范课任务。”
二、不慌不忙
教者从7、14、21()、()、()()数列的出示,到规律的揭示;从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到利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最后到游戏的教学,每个教学环节间的衔接,语言的过渡,教者都不慌不忙完成教学任务。
三、不拘一格
从教学环节来看,教者用孙悟空故事中的歇后语,小卡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
从练习形式来看,教者出示前半部分,学生答后半部分。教者出示口诀后半部分,学生答前半部分。连线题等多种练习形式,练习形式真正达到不拘一格。
四、意想不到
由于教者对教案设计匠心独运,教者指导有方,学生学得踏实,整个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2:2016年3月17日,我校杨胜东主任上了苏教版六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后,我用了含有五个“一”的成语(即“一目了然、焕然一新、一针见血、十年一剑、百里挑一”)评析了这节课。
一、一目了然
从课堂教学流程看,教者从课堂的导入,优秀学生照片的展示,照片的放大与缩小。如何辨析、判断放大与缩小,抓住放大与缩小本质,通过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比,剖析图形放大与缩小。再经行有针对练习。整个教学流程,教案设计,教学程序,一目了然。
二、焕然一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用学生的照片,不断地放大与缩小。许多图片,图案都是教者自己制作,课件制作精美,的确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三、一针见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辨别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它们是几倍关系(或几分之几),教者板书:变化后的图形︰原来图形。教者强调:比的后项是原来的图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根据比值大于1,还是小于1,来辨别图形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
教者在辨别图形是,抓住:“对应”这个词,强调长方形图形长扩大(或缩小)几倍(几分之几)时,宽也必须同时扩大(或缩小)几倍(几分之几),这是辨别图形,计算图形变化的依据,绘画图形的本质。教者抓住本节课关键的两点讲解,真是“一针见血”。
四、十年一劍
本节课,从教者的课堂教学板书,对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的启发,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都可以看出:教者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十年一剑”。
五、百里挑一
本节课,从教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让学引思”效果明显。课堂教学关键词的板书,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测,都可以看出:这是“百里挑一”一节好课。
例3:2016年9月20日,我校李杨老师上了苏教版四数《周期现象》一课后,我用了含有四个“有”的成语(即“有条有理、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卓有成效”)评析了这节课。
一、有条有理
教者从记数游戏的揭题,到图形的出示,算式的出现,规律的揭示,分层的练习,规律的总结,都有条有理。
二、胸有成竹
在教学环节中,无论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授内容的教学、问题的提出、规律的揭示、言的铿锵有力方面都能看出教者胸有成竹。这应该归功予教者课前准备充分,教案设计新颖,熟记于心。
三、有的放矢
在本节课中,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是:列式:A÷B=C……D。在此式中,教者每次列式后,都让学生说出A、B、C、D分别表示什么。最后解决问题是,关键看什么。真正让每个学生知道:A表示总数,B表示每份的个数,C表示有几份,D表示还剩余几个。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教者的确做到有的放矢。
四、卓有成效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无论是导入,新授,还是解决问题,都能反映出:学生对本节课“周期现象”本质规律已经掌握,并能说出A÷B=C……D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真正达到“卓有成效”。
总之,在评析课堂教学时,用上恰当的成语,的确收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点评到位,印象深刻之效。长此以往,你的评课一定令人期待,独特、精彩!
学子·上半月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