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马
摘要:中学生耐力跑是一项发展耐力素质的基本训练形式之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坚强意志的目的;但由于教学内容枯燥,手段单一,运动负荷较大,不少学生往往产生厌跑情绪。本文作者理论联系实际,畅谈了提高初中生耐力跑能力的体会,值得大家一起研究。
关键词:学生实际;教学环境;良好习惯;初中体育
中学生耐力跑是一项发展耐力素质的基本训练形式之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坚强意志的目的;但由于教学内容枯燥,手段单一,运动负荷较大,不少学生往往产生厌跑情绪。笔者借此平台,就如何提高初中生耐力跑能力浅谈肤浅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结合学生实际,提高思想认识
教师可以灵活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亚洲飞人刘翔、东方神鹿王军霞等体育名将刻苦训练、奋力拼搏的画面,逐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利用下雨天上室内课的机会,向学生讲解参加耐力跑锻炼对提高人体生理机能的价值,使学生在理论上认识到,从事耐力跑活动不仅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而且使学生胸怀远大抱负,对自身体魄的增强产生需求感,从而充分提高学生对耐力跑的认识,进一步磨炼坚强的意志。
在耐力跑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极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所谓耐力跑中产生的“极点”是指人体有生理上的惰性,通常人体由安静状态进入剧烈运动状态过程中,肌肉能很快进入到工作状态,而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及一些内脏器官不能很快发挥最高机能水平,从而造成机体缺氧和代谢产物堆积,产生“极点”现象。一般“极点”产生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都是因人而异的,经常锻炼的人“极点”现象出现得迟,持续的时间较短;反之,出现得早,持续的时间长,反应强烈。凡是学生在耐力跑训练中出现“极点”现象时,应积极鼓励他們坚持下去,不要停止运动,注意控制呼吸节奏和增进呼吸深度,延缓呼气,使呼吸变慢变深,使肺脏吸入较多的氧气,这样能消除“极点”现象或缩短“极点”现象持续的时间。
二、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参与热情
根据耐力跑的单元计划和内容要求,合理选择教材内容,使每次课的内容不重复,使学生感到新鲜而不枯燥。学校耐力跑教学多数在跑道上进行,一圈接一圈周而复始,单调而频繁的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在心理上产生恐惧与厌烦情绪,造成学生对耐力跑不感兴趣;同时,学校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水泥地面的操场上进行,周围很少有花草树木,这种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练习的心境。因此,教师在耐力跑教学中,既可以利用校园内其他道路进行模拟野外环境进行越野跑,也可以在跑道上摆放障碍,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增加跑、跳、钻、穿、绕、翻和过平衡木等既有速度又有力量和灵敏的综合素质的练习,教师也身体力行,带领学生进行耐力跑的练习,并不时地对落后生给予技术指导和鼓励;或者也可以根据学生好胜心比较强烈的特点,合理选用如下定时跑:男生跑10分钟,女生跑7分钟,到最后看谁跑的距离最长,根据学生跑的距离来给学生排名次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耐力跑。
进行耐力跑训练时具体措施虽然没有固定模式,但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要把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核心环节。诸如在定时跑中讲清身体评定的方法,以增强求知欲,并使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的体能;同时,采用“刺激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在后半节课中允许合格者活动自己喜爱的项目,刺激学生努力按要求完成课上的任务。但是,教师还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体育课的内容,把强度、密度、运动量科学地运用到课程中,从而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使学生完成规定任务,顺利达标。
三、坚持以生为本,培养良好习惯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并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这充分体现了“阳光体育,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宗旨,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坦言:“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养成不得。”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一蹴而就,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尤其在进行耐力跑教学时,应牢固“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合理调整耐力跑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将枯燥、无趣的耐久跑教材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诸如采取小组比赛形式、情境教学模式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乐练,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教无定法。但愿广大初中体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认真贯彻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颁布的有关条例,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力跑训练指导,营造愉快、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耐力跑成为学生人人喜爱的运动。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