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攀科,李增变,张国胜
(郑州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科,河南郑州450007)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经络特征的临床研究*
张攀科,李增变,张国胜
(郑州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科,河南郑州450007)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经络特征。方法:68例首次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选择醋酸纤维素膜透析器,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液流量控制在500 mL/min,每次透析至少4 h,每周3次;每4周需进行1次血液透析加滤过治疗。持续透析24周以上。采用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人体十二经络的24个原穴电能量值,观察首次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24周后的经络特征。结果:透析前、后,体能、代谢状态、精神状态、运动状态均处于偏低水平;透析前,体能、运动状态、精神状态明显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代谢状态稍偏高;透析治疗24周后,患者经络指数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改变,其中代谢状态呈下降趋势,精神状态、运动状态及体能均呈升高趋势,较透析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透析前以体虚为主要证候,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态差,可伴有痰湿、血瘀证候;血液透析能够清除湿邪、瘀毒,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体质状态,增强脏腑机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透析后患者仍以虚性证候为主。经络检测结果反映了上述变化情况,可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
慢性肾脏疾病;血液透析;经络检测;经络特征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肾脏专业mainline的严峻形势[1]。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慢性肾脏疾病的逐年增加,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有244 121例;据估计,我国透析人数还将以20% ~30%的速度增长[2]。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学主要从各种血液生化指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中医学对此类患者的检测缺少相应的方法。2015年2月—2017年1月,笔者采用经络检测的方法对慢性肾脏疾病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此类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经络特征,总结报道如下。
68例均为首次在本科室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6~70岁,平均(45.3±16.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性肾病22例,高血压性肾病16例,痛风性肾病2例,狼疮性肾炎2例,多囊肾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CKD 5期的诊断标准[3],且属于首次透析患者。
按照《K/DOQ I指南关于慢性肾脏病分期的临床指导意义》[3]中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和分期标准。CKD 5期:肾小球滤过率(GFR)<15 mL/min/1.73 m2,或透析。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标准,分期为5期;②属于首次进行血液透析;③年龄在35~70岁;④能够坚持规律血液透析24周以上;⑤自愿参加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病例标准者;②有严重的感染、出血倾向、电解质紊乱、心脑血管疾病、肝损伤等并发症者;③存在智能障碍、交流障碍、精神疾病者;④其他不能配合检查者。
所有病例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选择醋酸纤维素膜透析器,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液流量控制在500 mL/min,每次透析至少4 h,每周3次;每4周需进行1次血液透析加滤过治疗。持续透析24周以上。此外,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特征,针对性进行降压、降糖、纠正贫血等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
所有病例均于首次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24周后各进行1次经络检测,方法:采用中医经络检测仪(由北京身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SHXK-JL-2000),对人体十二经络的24个原穴进行测量,记录电能量的变化数值;经过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自动分析,得出脏腑经络虚实诊断的参考报告。经络检测的条件:患者进食1 h后,平静状态下进行。注意事项:避免饮酒、咖啡,避免服用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避免剧烈运动;经络检测的同时摘除金属物品及手机,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6.1 体 能
脏腑的元气盛衰程度主要通过不同能量区域的位置变量来观察,各个脏腑能量数值之和所得的平均值表示为体能。正常值是25~55,表示元气状态良好;<25,表示元气状态下降;>55,表示元气状态亢奋。
6.2 运动、代谢、精神状态
左侧经脉能量总和与右侧经脉能量总和的比值为运动状态,代表经气的升降平衡;阴经经脉能量总和与阳经经脉能量总和的比值表示代谢状态,代表机体阴阳的平衡;手部经脉能量总和(上)与足部经脉能量总和(下)的比值代表精神状态,代表上下的平衡。运动状态、代谢状态、精神状态的正常值均为0.8 ~1.2。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检验水准α=0.05。
见表1。
表1 血液透析前、后经络指数对比±s
表1 血液透析前、后经络指数对比±s
注:与透析前对比,** P <0.01。
时 间 例数 体能 运动状态(左/右) 代谢状态(阴/阳) 精神状态(上/下)透析前68 21.89 ±9.10 0.82 ±0.37 1.21 ±0.41 0.96 ±0.43透析后 68 29.76 ±8.87** 1.03 ±0.33** 0.95 ±0.38** 1.17 ±0.35**
慢性肾脏疾病已成为目前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水平。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替代疗法,是一体化治疗的主要方式[4]。随着血液透析的普及,逐渐形成了一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特殊人群,该人群从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均与非透析患者不同。因此,有必要对血液透析治疗进行深入研究,以发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随着中医学现代化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模拟中医学理论的检查治疗仪器逐步问世,经络检测仪就是其中的一种新型仪器。经络检测仪主要通过测定人体十二经络的24个原穴电能量值,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初步判断潜在性问题,对疾病有所提示[5]。该方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根基,量化了中医病证的部分指标,为中医诊治疾病提供了临床参考。
表1显示:透析前、后,体能、代谢状态、精神状态、运动状态均处于偏低水平;透析前,体能、运动状态、精神状态明显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代谢状态稍偏高;透析治疗24周后,患者经络指数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改变,其中代谢状态呈下降趋势,精神状态、运动状态及体能均呈升高趋势,较透析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无论是透析前还是透析后均存在体能不足的表现,代谢状态、精神状态、运动状态均偏低,提示此类患者透析前、后多存在虚损状态;也提示此类患者体质衰退,脏腑功能下降,活动耐力下降,精神状态不佳,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容易发生感染、肌肉痉挛、心功能衰竭、中风等。透析前,患者的体能状态明显偏低,提示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精神状态明显偏低,提示上虚下实,正气虚于上,邪气实于下;运动状态明显偏低,提示升降失常,升发功能下降,气机不畅;代谢状态稍偏高,提示阴盛阳虚,痰湿阻滞,运化无力。此时,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无华,胸闷气短,少气懒言,腰膝酸软,腹胀,纳差,甚至恶心、呕吐,肢体水肿,小便量少,大便干结。透析治疗24周后,患者头晕、乏力症状多有缓解,胸闷、气短症状发作减少,恶心、呕吐症状基本缓解,纳食增加,肢体水肿消退,小便仍少,大便可正常。此提示:患者透析后的脏腑元气有所恢复,上虚下实的表现得以改善,升降失常得以调节,阴阳平衡有所变化。这与经络检测结果(精神状态、运动状态、体能均呈升高趋势)一致,说明血液透析能够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功能,恢复脏腑功能,改善营养状态,改善精神状态,减少感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可能与体内毒素水平下降、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脏腑机能得以恢复有关。代谢状态下降,提示患者透析前阴盛阳虚,痰湿、血瘀阻滞,气机不畅,运化无力;透析后阴盛状态减少,阴虚增多。此可能与痰湿、血瘀得以改善,以及患者限制饮食和水量导致阴津不足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透析前以体虚为主要证候,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态差,可伴有痰湿、血瘀证候;血液透析能够清除湿邪、瘀毒,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体质状态,增强脏腑机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透析后患者仍以虚性证候为主。李燕林等[6]观察不同透析频率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结果发现:虚证积分大于实证,说明透析患者仍以虚证为主。此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笔者认为:经络检测结果反映了上述变化情况,可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无论是否透析,治疗都应当强调补益正气。
[1]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13-1826.
[2]刘东伟.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变迁及其系统评价[D].郑州:郑州大学,2015.
[3]刘章锁,王沛.K/DOQ I指南关于慢性肾脏病分期的临床指导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8,28(1):21-24.
[4]王萌.1057例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0,9(5):281 -282.
[5]朱亮,骆文斌,吴承玉.TDS中医经络检测仪的原理与功用[J].中医学报,2011,26(4):502 -503.
[6]李燕林,赖海标,黄振炎,等.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中医证候学特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6):333 -335.
R692
B
10.3969/j.issn.1001 -6910.2017.11.15
1001-6910(2017)11-0029-03
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项目(20150127)
2017-08-15(编辑 颜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