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
摘要:工科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校企合作,当前大部分工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存在各种各样的困境,本文从高校自身角度出发,提出通过开展校企学科竞赛推动工科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科竞赛;创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庞大,工科院校数量众多,但在校企合作方面,高校仍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难以适应企业需要的问题,企业方面则因为技术难题多,解决效率低等情况导致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其原因在于,国内高校,特别是一些工科院校,在教育培养方面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导致学生创新意识不强,无法跟上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步伐。所以,国内高校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必须正视以上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改革工科院校的教育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加快探索工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意义重大
校企合作的开展,既体现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为工科院校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大参考。因此,绝大多数工科院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将学科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本校教师科学研究的水平,进而提升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
校企合作的开展,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是帮助教师提升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水平,进而帮助教师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其次是有助于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程度,拓展教师与企业联合申报各种项目、课题的渠道;三是能为工科院校获取源源不断的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
校企合作的开展,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产业升级,推动地方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和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实现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当前工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困境
校企合作是国家推动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产学研合作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在思想观念、组织结构、利益分配、运行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大多数工科院校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
受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高校办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仍集中在重点学科数量、学生层次高低、纵向项目和经费数量上。很多教师也只重视国家大项目的研究,轻视应用研究。工科院校教师更注重获得纵向课题,而不关注横向课题。在开展课题研究中,纵向课题结题一般是专利、论文等形式,较易结题;横向课题因为要解决企业提出的实际难题,从而导致结题困难,使许多老师望而止步。在高校职称评定过程中,纵向课题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横向课题,从而导致高校教师积极争取纵向课题,忽视横向课题。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相对充足,对于主动服务地方企业缺乏兴趣。
2.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理念存在偏差
许多企业对提升企业自身科研基础,合作攻关的意识还有待提升,企业不愿投入经费,支持高校教师开展初期的技术研究,希望直接获得成果,导致技术研究效率下降,成果较少。大部分企业认为,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投资较大、风险较高、回报较慢,购买成熟的生产技术则更迅速和更保险。部分企业对国内外科技水平对比认识不足,大多认为国内技术落后,引进购买优先考虑国外技术,从而不愿意与国内高校合作。
3.部分工科院校科技服务基础有待提升
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理论性研究较多,工程实践经验较为欠缺,进而导致大多数企业对工科院校教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科研能力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另外,因部分工科院校相关学科团队带头人尚未完全形成,使跨学科协调解决相关课题项目的组织协调能力还有待提升。
4.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还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沟通
从整体上来看,工科院校在项目前期的研究开发中较有优势,但是样机开发出来之后,还需要多次调试,以及产业化和自动化等多个环节,在此过程中,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甚至再次研发,进而导致成本增加,企业难以承受。企业则在产业化方面较有优势,技术开发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实现开发主体由高校向企业的转换,在转化的过程中,就要求项目管理各方拥有在能力上优势互补、程序上彼此衔接的组织管理形式。但是,在目前的资源配置方式中,产业联合开发的有效性亟待提升,高校和企业在项目组织中缺乏有效的分工和合作,进而导致项目成果脱离市场需求,相关投入回收困难,导致恶性循环。
三、工科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目前对于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从政府等政策层面提出建议。例如:由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共同设立校企合作风险基金,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相关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科技水平,技术研发经费经政府部门认定后,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给予一定比例的税前抵扣。但这些政策建议能否兑现以及兑现的程度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工科院校推进校企合作,必须转变观念,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为解决高校、企业、教师三方合作困难的问题,建议工科院校大力推进企业出问题、教师带学生利用学科竞赛的模式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其创新之处在于:模式中的学科竞赛模式是指企业将自身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转变为各种竞赛题目,纳入学校教学科研计划,由合作企业提供研究课题及必要的材料及试验条件等,在工科院校相关学科开展相应层次的学科竞赛,集合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力量,群策群力,技能通过竞赛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通过大规模、多层次的学科竞赛,大幅度的提升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的热情,又可以做到教学相长,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企业培养大量的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技术后备人才,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而实现高校和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即为企业解决的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人才,又为高校教师提升科研水平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进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
工科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学科竞赛模式的同时,要做到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能力,加强相关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及各项激励措施,建立实施校企合作学科竞赛活动的长效机制,注意加强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开展学科竞赛活动,进一步夯实高校科研基础,培养更多的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优秀学生,更加注重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在企业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最终实现实质性的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杨莲清,顾春军.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及模式构建[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张荣海.一般工科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7(Z1).
[3]杨兰,夏晨燕.未来高等院校发展中的校企合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