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粉玲
小学生刚进入课堂,读题、审题能力有限,如何提高小学生审题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要有一定的步骤和具体的思维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比教给学生结论更重要。
下面我试着从计算题、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一探讨。
一、计算题方面
四则混合运算是一直计算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因此,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一“看”二“画”三“想”。
“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什么数,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画”,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画出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标出运算顺序。“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和运算符号之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
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计算题的正确率。计算题教学还要注意对题目要求进行辨别,是口算还是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是否要求验算。
二、应用题方面
解决实际问题是由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从题中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问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一“读”二“划”三“拟”。
(一)“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提高审题能力的开始。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训练学生要做到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例如,如从“往返”说起。有道解决实际问题是这样的: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一辆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这辆客车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一次要多少小时?老师们觉得这道题是试卷上最简单的一道题,学生理解与解答应该没有问题。可是试卷批下来,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全班竟然有一半学生列成算式:400÷80。可见孩子没有理解“往返”的含义,没有读懂题意,可见仔细读题多么重要。
(二)“划”
“划”,就是划出题中关键的字、词、句,删除次要信息。它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因此,审题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理解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和缩句能力。
学生要对题目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
(三)“拟”
“拟”,就是模拟情景,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甚至表演等方法模拟题目的情景,使题目的情景、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善于形象思维。例如,教学一年级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这样一题:同学们做操排队,小明前面有5人,后面有6人,小明这队一共有多少人?很多小朋友读完题目算式就出来了,5+6=11(人),我并没有及时给出答案,而是很耐心说:有哪位小朋友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这队小朋友表示出来吗?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有的画圆圈表示;有的画五角星表示;还有的画小花表示……孩子们画好图后,让他们对照自己画的图看看,小明在哪里?前面是不是有5人?后面是不是有6人?最后数一数,这一队小朋友一共有几人?这是很多小朋友有了新的答案:12人。我继续追问:怎么多了1人?孩子们通过自己画的圖,发现把小明自己丢了,个个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在解决这道题的过程中,我始终没有代替孩子读题审题,让他们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及时发现错误,提高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中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了,但是形象思维仍然是重要基础。在教学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时,如果让学生能理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与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要解决这两道题,先在比较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条件和问题一目了然。相同点就是都知道3个碗是18元,马上就能想到1个碗是6元。不同点:第一道题是在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也就是8个6是多少,而第二道题是在求“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也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6?但不管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求出一个碗的价钱。高年级在教学行程问题时,画图就显得格外重要,学生要能将语言迅速转化成图形,有了这个能力,学生将会终生受益。
此外,教师在教给学生审题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