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力的思考与实践

2017-12-05 18:07孔令娟
学子·上半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口头课堂教师

孔令娟

当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反观我们的课堂,我们往往会发现,我们的课堂仍然没有根本的改变。简言之,就是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本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的课堂应该从什么地方出发,又该去向哪里,这很重要!过去,我们很多老师的课堂往往立足于教师的“好教”,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课堂应扎根于学生的“好学”。

但是,如何从课堂的“好学”,走向学生的“学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呢?我想其关键要看学生课堂的学习力能否得到充分培养和张扬?学生课堂学习力的涵蓋很多,我想至少有以下几种力,一是听课力,二是思考力,三是表达力。

一、聚精会神地倾听

倾听是人的本能,通过倾听来接受外界的信息;倾听是人了解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婴幼儿就是在倾听中渐渐地成长起来。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教师都会关注课堂如何才能预设的精彩,而在课堂的生成中,却较少关注学生听得如何?教育的对象是人。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境况,为着学生的学习而教理应成为教师的使命担当。课堂倾听,无外乎两种,一是听教师的讲解,二是听取学生的发言。

一是凝神倾听教师的讲解。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理应要让学生认真倾听自己的讲解。一堂课的效率达成与否,不在于教师教得怎么样,而在于学生听得怎么样?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听进去,也是枉然!没有听课效率作保证的课堂,必然是低效的。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学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对文本的感悟理解,等等这些学生都要特别地去倾听。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要倡导学生在课堂听讲中随机地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的随机笔记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听课精神,还可以深化学生的课堂思考。

二是专心听取同学的发言。

在课堂上,学生听老师的讲解,天经地义,不容置疑,但是要学生听同学的发言,往往有些学生是做不到的。但这恰恰是需要学生务必做到的,并且也是需要强化的地方。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话,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师生之间的对话,习惯于一问一答式或是一问多答式的对话。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师生之间因为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等等决定其在思维品质和高度上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的。师生之间对话更多的是引领和提升,而生生之间的对话更多的则是碰撞和补充。因此说,倾听同学的发言,更能让学生收获认同感和成就感,也最能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融会贯通地思考

日本有句名言:“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缺乏思考也就得不到知识。”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说过,“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一是立足文本,带着思考进入课堂。

一段时间以来,笔者所在的学校语文学科一直在致力于“会学”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会学,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这里有学习情趣的深度卷入,有学习策略的掌握运用,有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等等。学校为了提高学生课前的预习效率,为每一位学生印制了由学校教师自己编写的《前置作业》,《前置作业》的最后一题就是“我的疑问是什么?”。设立“前置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提前预习,带着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思考走进课堂。我们以为,学生带着学习所获和思考走进课堂所展开的学习才是有品质和有内涵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收获精彩!

二是倾听讲解,即时思考融入课堂。

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我们经常会提醒学生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思考”,实际上在课堂里,学生同样需要“一边学,一边思考”。而且这种即时性的思考往往最为真实,最具含金量,也最能训练学生高品质的思维。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即时性的思考,源于学生认真地课堂倾听。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启迪学生进行即时性思考的意识和策略。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二泉映月》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之一,也是学习的难点所在。为了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性思考,我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阿炳与师傅一道来听泉水时,却没有听出什么,而等到多年之后,自己一个人来听泉水时,却听出那么多的声音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引导学生从阿炳这么多年来经历的人生坎坷去感悟体会,激发学生的即时性思考,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深刻。

三是深度解析,学会思考激活课堂。

学贵有疑,课贵在思。一堂好课,学生的思维激发必然是不可或缺的。思考不同于课堂朗读、课堂临写等,它需要的是思维的深度卷入。没有深度思维,其课堂思考是浅表性的,缺乏生命的活力和拔节的声音。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中,这篇课文中运用了一种写作方法需要学生学习,就是点面结合的方法。在课文学习中,大家知道了写人民子弟兵抗洪场面是运用了面的描写,写黄晓文忍痛拔铁钉是点的描写。这样的教学是不是就够了,笔者想这对于一个五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够。笔者认为,就这一写法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点面结合的描写,还要让学生感受点面描写的妙处。于是,在课堂上,我就追问学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通过深度地解析,懂得“面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知其全貌,点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窥其细节”。点面结合,详略得当,让文章相得益彰,生动具体。

当然,学生课堂思考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梯度思维力培养的意识和策略,一定要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要过度的拔高。过度拔高会伤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他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努力做好这件事,学习也是就这样的。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不感兴趣,自然缺乏做好这件事的动力,其做事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各抒己见地表达

笔者这里的表达,仅限于课堂的口头表达。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可见,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更多的是使用口头语言,所以,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课堂是学生语言表达最佳的训练场所,因为课堂里有教师专业的指导,有同学相互的砥砺,有不同的文本语境……endprint

一是敢于表达,让课堂成为诉说的舞台。

从一个人一辈子发展而言,语文学科培养的什么能力最能让学生受益。我想,第一是说的能力。就是表达的能力。《春秋谷梁传》曾写道,“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人最可贵的在于思想,人的思想很多时候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来表达的。语言表达的能力陪伴人的一生,伴其终老!人是培养出来的,语言是训练出来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表达的能力固然有先天的遗传,但更不容忽视的是后天的训练与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敢说。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更多益于学生表达的环境和氛围。激励的举措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但是笔者想说的是,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要有招数,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策略,有时甚至对一个学生就要有一种方法。

人的胆量是需要锻炼的。胡适在担任中国公学校长时,大胆地启用了笔下洋洋洒洒,却不健谈,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第一次登上讲台,沈从文做了很多的准备,但上课时,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竟然待了十多分钟,最后好容易开口了,他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提纲,原来预备一小时的内容,十多分钟便匆匆而毕。沈从文再次陷入窘迫,他无助地望了望同学们,拿起粉笔在黑板写了这样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大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的小学生呢?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积极的引导,让更多的学生敢于表达,要努力创设表达的氛围。

二是善于表达,让课堂成为练习的场域。

俗话说:“锣有几响,话有几讲。”同样的表达内容,有些人讲出来娓娓动听,让人听了很是舒服;有些人讲出来词不达意,让人听了很是不解。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表达。如在训练学生的发言表达时,我们就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补充别人发言不完整的地方;三是糾正别人不正确的发言;四是发表与同学不一样的见解。

表达是有方法的。这里,我仅以问题的回答表述为例来谈一谈如何教会学生表达,让学生善于表达。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个问题抛出来,对于应答者而言,首先需要的是解题。如何解题,就是要思考提问者提出这个问题的动议在何处?简单来说,就是提问者想问什么?需要我们回答什么?这个明确之后,接下来的是如何答题了。答题一定要有条理,答题时,需要的是清清楚楚的几条线,而不是模模糊糊的一大片。所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所答解所问,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千万不要不着边际地胡侃乱说一通。在学生表达的初始阶段,教师一定要手把手地教方法、习表达,方法要切实管用,不要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感悟。

三是勤于表达,让课堂成为自己的领地。

“业精于勤荒于嬉”,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再到勤于表达,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能够做到勤于表达,实际上也就形成了一种能力,养成了一种习惯。好习惯成就未来!一个人如果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乐于表达的习惯,将来走上社会,其前途将不可限量!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创设让更多的学生勤于表达的机会。大家都知道山东的杜郎口中学。这所中学的核心理念是:还课堂于学生,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生命活力解放出来,使课堂成为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操练场。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学生发言几乎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融入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

当下,大家都在谈如何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培养未来人才。学习力,简而言之,就是学习的能力。未来的社会,必然是一个需要人终身学习的社会。一个拥有着较强学习力的人一定能在未来的时代里,不断地进行属于自己的深度学习,从而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让学习成为自己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美好的姿态。如此,实乃教育之福,学生之幸!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头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口头表达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