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军
【摘 要】不管在哪個学习阶段,阅读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人的进步需要阅读,提升素养、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都离不开阅读。小学是打好阅读基础的关键期,指导学生读一些与教材相匹配的课外读物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大有裨益。华舍小学通过研制教材匹配性书单,设计阅读进程框,以阅读分享与交流活动推动语文阅读评价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课程;课外阅读;年级书单
一个人的进步需要阅读,提升素养、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都离不开阅读。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人均阅读量较低。显然,这和一个人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对于少年儿童,把阅读教育放在多高的位置,都不会过分,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当下的语文课程改革也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有些课文后面给出了相关阅读链接,其实这就是一种链式学习,主题式学习。因为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提升。利用小学阶段学业负担相对轻松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种下这颗阅读的种子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研制“华小18书单”,引领学生美好阅读
基于以上认识,华舍小学于2016年起,发动全体语文老师,特别是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一起研制了华小课外阅读书单,每个年级各18本,简称“华小18书单”,作为必读书目,要求配足配齐,选读书目由学生自定。我们的设想,经历6年的实践后,华舍学子就能保证有一个基本的阅读量(108本),而且共读一本书使学生之间易于交流,会产生一种集体记忆。选定必读书目的基本思路是与语文课本单元主题相吻合,是对课本主题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内含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美学、文学、母爱亲情、传统文化、中外名著等,每个年级还都选有一本年级成长主题的读物。一年18本,要求每个学生自己能根据推荐书目至少配备好其中的2本,由班主任做好协调,保证这些书目每本能有5册左右,并通过建设班级图书角,实行班级图书漂流,让学生想看的时候能随即获取。任课老师在初期有意识地向全体学生介绍这些书的大致情况,在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时有机地渗透、串联这些课外读物内容,让学生的习得更加有成效。
二、设计“阅读进程框”,掌握班级阅读现状
为从整体上了解“华小18书单”在每个班级的推进情况,学校专门制作了一块“阅读进程框”。将每个学生的姓名与每一本书的书名以纵横坐标方式相对应,并取名为“今年我要读完这些书”,张贴在每个教室的门口。在学生自由完成阅读之后,请其给出阅读反馈,用相应色块表示“收获很大”“收获较多”“收获不多”。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特别需要提醒一些阅读迟缓的学生,因为“今年我要读完这些书”是语文学业评定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没读完,考核就得不了“优”。“阅读进程框”最后从整体上还反映出一个重要信息,即在老师们选择的18本必读书目中,有一些确实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因为有很多学生都表示“收获很多”。对于这样的情况,班级内部就可以组织召开相应的读书讨论会,因为大家都表示“有话要说”。但也存在一些从整体上看都表示“收获不多”的书目。对于这些书,学校则需要在下一个学年中作出调整。
三、组织“分享与交流”,测评学生的语文水平
“华小18书单”到底读得怎么样?读出了一些什么东西?词汇量、语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复述表达能力等都是语文阅读水平的需要考量的要求。自“今年我要读完这些书”活动推进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的测评做出了一些尝试。
尝试一:撰写一句话札记。要求每个学生将读过的“华小18书单”中的每一本书,用一句话来记录或描述自己获得的一些体会,(学校提供专门的记录用纸)必须全部完成才能得“优”。
尝试二:组织读后感征评活动。针对“华小18书单”中印象最深刻的那几本书写读书体会。参加活动得“良”,作品入选得“优”。
尝试三:组织班级读书交流会。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中有发言得“良”;表现积极,表达清晰得“优”。
尝试四:组织阅读水平面试。同年级组的老师分组精读“华小18书单”后,成立面试考评小组。学生自主报名选择参加相应一个书目的阅读面试,围绕这本书,接受老师有关阅读水平的考核。根据师生交流情况给出优、良评价等级。
“华小18书单”推出以来,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他们不再“费劲地买错书”了。实践也证明:一年18本,大约三周1本,这样的频次是易于被学生接受的,阅读也更有了计划性。现在,课外阅读在华小已巍然成风。有资料显示,学生在接受上级相关语文学业水平调测时,阅读思考的得分率也大大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阅读观(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