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餐后活动时间是幼儿重要的自主活动时间。教师在组织幼儿餐后活动时往往会遇到过度宽松、自由或过分强调安全,管理人手不足、里外兼顾不了等问题。本文通过将餐后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合理安排规划,循序渐进地小步实施,采取四定策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要求,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最后从中提炼了收获:给幼儿提供了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让幼儿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和不安全性,也加快了幼儿吃饭的速度,同时也为幼儿安静进入寝室午睡提前做好了准备;使保教人员眼中有幼儿,心中有活动,职责更加明确,合作更趋愉悦,将隐性的教育价值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
【关键词】餐后活动;有效组织;中班
所谓餐后活动就是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午餐结束后的大约一个小时内所开展的活动。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部分幼儿的“进餐”和部分幼儿“自主活动”阶段;二是全体幼儿都进餐完毕,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安静的非正规的“集体活动”阶段。
一、自主活动——心中有底
为了让教师和幼儿对每天的餐后活动的开展做到心中有底,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周前规划表。
(一)四定到位,安排明确
每次餐前教师对餐后自主活动做到“四定到位”,即: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要求教师心里有孩子,活动在心中。每次在饭前交代活动的地点、供幼儿选择的内容和要求,使幼儿心中明确。我们通过周前将下周每天11:10~11:30自主活动内容规定下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以图标的形式呈现,张贴在幼儿看得到的地方。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和幼儿自主观看规划图的双向实施下,使幼儿的自主活动到点到位,有声有色。
(二)多元内容,自主选择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老师组织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幼儿“自主活动”阶段,老师根据班级孩子的兴趣爱好,每天有二到三项内容供幼儿自选,如:周一:积木、娃娃家、看图书;周二:建筑角、魔方、拼图;周三:叠叠乐、穿线版、积木……;周四:自带玩具、积木、看图书……。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仅给予了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满足了不同个体的兴趣和需要,更使活动安全而自主的展开。
过程管理:走动式管理、随时的介入、隐性的指导,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二、餐后活动——精彩缤纷
每天的餐后活动是幼儿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此时我们把活动的空间交给了孩子,幼儿完全是自主的,虽然活动内容由教师定,但是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指导为主。我们把此环节分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结束三部分。具体地说:
(一)三步并进——活动前
第一步:个别用餐慢的幼儿——快速放好碗筷后,擦嘴、搬椅子;
第二步:保育员——负责餐后桌面以及地面卫生工作;
第三步:教师和保育员组织幼儿活动前准备。一是组织幼儿小便、整理衣服,最后整队;二是活动交代。户外散步、观察活动等,教师交代要求、规则,以及注意事项。
(二)观察、引导、互动三结合——活动中
(1)自主活动:以观察为手段,教师隐性指导为主,及时处理偶发事件,渗透教育。此时,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引退在一旁,观察每个幼儿,适当地介入,确保活动的有序和安全。以幼儿的兴趣出发,安排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一是使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给予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利于幼儿自主发展。
(2)户外散步:做到两点,一点是科学合理巧安排;第二点是注重过程中的指导要求。
第一点:科学合理巧安排。组织过程中我们做到以静为主、结合季节、天气变化等科学灵活的安排。
以静为主。从健康的角度,安排相对静的活动,以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选择一些适宜的幼儿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内容,既有利于幼儿健康,又不影响孩子的午睡。
结合季节。随着季节的变化有目的地带领幼儿参观园内的各种植物、景象的变化,以陶冶幼儿的情操,扩展孩子的知识面。
天气因素。晴天的安排:安排在室外开展活动,一周每天的活动不重复。如:看图书、自带玩具、橡皮泥、积木、户外做手工、户外手指游戏、户外拼图等。雨天的安排:幼儿的活动场就在教室。于是区角活动变成了孩子雨天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如:娃娃家,表演区,数学区,建筑区,美工区等。
第二点:注重过程中的指导要求。一是明确活动内容和要求。告诉幼儿今天餐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使每个幼儿清楚明了;二是过程中的指导。围绕活动主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与活动,与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拓展知识面。三是及时处理好预设外的事件;四是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渗透和培养。如学习细心的观察,养成不攀摘花草的习惯等等。另外,我们做到规则在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习惯培养。如是区角,幼儿自主选区进入,合理控制进区人员,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操作探索,教师走动式的管理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三)交流共享——活动后
餐后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引领幼儿在自然的交流中轻松的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想,此过程教师的语言要简短、语气要温婉,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与教师互动,在自然流畅的氛围里获得积极有效的肯定和评价。这种隐性的教育价值将蕴含其中,其魅力将是无限的。
三、水到渠成——点滴进步
在餐后活动组织策略实施的初期,在进餐时和用餐后,我们随机抽查了某个星期中的3天多名幼儿进行观察。并做了相应的记录。
(一)个别观察,改进策略
从观察中可以看出,在调整過程中,幼儿在餐后活动中开始慢慢地学会安静地自主活动,大多数幼儿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活动。只是有些方面我们考虑地还不够周全。
1.一些区域材料更新不及时。
思如在植物角发现了好多虫子,其实在上周五的时候已经有小朋友提出来了,因为忙于其他的事情,忘记把有虫子的盆栽扔掉了,才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及时检查区域内材料的投放,更新,以及区域环境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改进。
2.幼儿规则意识不强。
佳佳和别的小朋友争执中,可以发现很多幼儿在活动时仍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才会导致把书撕破的情况发生。
(二)群体观察,反思提升
根据第一次观察后挖掘出来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反思,制定了新的策略。再次随机选出3天进行观察。挑食、吃饭动作慢的幼儿情况有所改善,走廊自主活动的幼儿规则意识有所增加但仍然是重点培养目标,争执大多数能自己解决,告状的行为明显减少。
四、提炼收获——亦有所悟
《指南》在“说明”部分指出:“应关注幼儿学习发展的整体性。”这就告诉我们对幼儿的教育要面向整体,不断地根据幼儿的反应,调整措施,才能多方面同时兼顾,有所成效。
有效组织餐后活动第一阶段后,不仅是教师管理、中午进餐还是餐后活动都明显有了好转:
(1)给幼儿提供了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让幼儿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和不安全性,也加快了幼儿吃饭的速度,同时也为幼儿安静进入寝室午睡提前做好了准备。
(2)使保教人员眼中有幼儿,心中有活动,职责更加明确,合作更趋愉悦,将隐性的教育价值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
但是,餐后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还需要长时间的跟进和实施,在活动的组织上,还需要教师多花心思设计指导。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丰富活动内容且教师在管理上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味地呆板管束。给幼儿有选择的空间,引领幼儿积极前往,仍是研究的核心要素,也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下一步如何跟进式研究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