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标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字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具有熟悉地使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言语交际技能,即“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正是激活学生的言语意识,训练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在教學一篇课文时,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去认识、学习其中的典型而有丰富内涵的语言现象,领悟作者是怎样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语言技能和技巧。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得入文、入情。首先,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初读可采用较宽松的自读形式;通读时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互读,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一些问题;精读训练要通过师生的活动交流,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达到流利的要求,教师要依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精心和优化组合各种形式的读,以求得最佳的效果;其次,训练的方法要灵活多变。例如许多教师用得比较多的“开火车”、指名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读,还可以互相推荐、发出邀请等,让学生感觉师生之间只是在交流而不是严肃地教与学。各种形式的读配以新鲜趣味的训练方法,能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学好语文的信心,有利于提高训练的效益。
二、透过字里行间,感受语言文字美
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散文、童话的语言结构十分严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推敲、品味,透过字里行间,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从而理解内容和思想,既陶冶情操,又丰富语言库存。
推敲传神的字眼。古诗《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用得生动而传神。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王安石在原稿上曾经用过许多字,最初是“到”,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一共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让学生细细推敲、揣摩“绿”这个字眼,从而悟出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形象地写了出来。品味优美的句式。《林海》是老舍先生笔下的抒情散文,教学时要凭借课文描写的深刻性去拓击学生的心扉,使之进入境界,将课文的思想感情转化为精神财富。
三、进行比较朗读,读出语言文字的蕴含
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初学语言时,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反复咀嚼品味语言,把作者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浓浓的情感读出来,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有感情地朗读,使声音进入大脑后产生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通过让学生齐声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领读、默读、朗诵等形式,一边读一边思考,将读与思结合,做到朱熹所说的熟读精思。从而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如《月光曲》一文第8、9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学生对其中联想部分比较难理解,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读的情感。首先放音乐《月光曲》片断,同时用媒体配以相应的文字所描述的图片,这样学生就一下子理解了“清幽”的意境,“波涛汹涌”的场面。同时音乐的起伏,舒、紧、强、弱,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导着学生朗读的节奏和力度了。
四、引导观察联想,再现语言的意境
通过电教媒体,再现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可以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感知,加深理解。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如果单纯让学生理解词句,则达不到领会语言意境的效果。因此,我把皮鞋匠听《月光曲》时产生的联想按景色变化画成三幅幻灯片:①月亮从大海边升起;②月亮越升越高;③海面卷起狂风巨浪。让学生看多媒体课件听《月光曲》的录音,调动听觉、嗅觉等多种表象,补充视觉形象,在优美旋律的氛围中联想大海、月亮、银光、微风、大风、巨浪、浪花。这时,学生会进入语言所描绘的意境,牵起美的情思,陶冶了审美的情趣。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阅读教学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教学时,以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基点,以课文的具体内容为背景,把重点放在语言现象上学生学起来也就会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训练的目的也就会达到了,并且也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兴奋、愉快、深思、体味,学生的智力宝库得到有力开发,智慧花蕾欣然绽放,他们将在海阔天空中任意驰骋,实现他们的理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