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靖文
[提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改革也必将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震荡性调整。然而,改革不是盲目的,只有深刻的认识现代教育改革的变化形势才能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本文从办学机制、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系统分析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形势的变化,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从而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办学机制;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20日
一、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与方向的转变
从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明确职业教育的职能定位和特性定位,到2014年6月23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决定》提出的新的办学方向“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它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虽有着历史的承接关系,继续强调了“服务”但也赋予了现代职业教学办学机制与方向新的内容—— “发展”的理念。新的办学方向为新形势下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确定了新的定位,明确了新的任务。因而,从2014年开始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开始摈弃传统的闭门造车、填鸭式的办学机制,纷纷开始进行办学机制和办学方向的改革。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职能转变,职业院校办学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相比于传统的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中政府职能开始发生转变,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政府通过对现有各项行政权力的全面梳理,深化机构职能转变,重点抓好简政放权,该放的放掉,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同时,职业院校也从解决学校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出发,摸索建立了适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的体制机制。例如,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建立企業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等。通过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初步构建起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建立,强调校企协同育人。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才能办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此外,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善于运用利益的纽带和公平的规则,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使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和产业界的共同行动。因此,新的办学机制强调立足于行业,强调发挥行业作用及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功能,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三)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作为新兴的教育组织变革,其组成包括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以及职业教育机构等众多实体。而各个实体单位都是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他行业或组织的资源,与其进行充分的合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职教集团这种组织形式既能极大地推动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又能同时促进各关联企业的转型发展。有鉴于此,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鼓励多元主体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并将其作为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和方向的重要内容。因而,深入探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科学方法和有效策略时间紧迫、意义重大。
二、职业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的变化
围绕党的教育方针的转变,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及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创新教育已然成为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践的重要命题。然而,对职业院校创新要求就意味着突破一切陈腐观念,在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教学理念由统一机械性的技能型传授转变为“因材施教”文化素质的人性化教育。从2002年 “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到2005年“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其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对受教育者职业技能的教育,使其具备一种社会服务及劳动的技能。在当时的宏观经济条件及政策背景下,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强调技能的传授性,强调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的技能的盲从性,凸显学生对学校和社会的机械的服从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这样陈旧的教育理念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去加以塑造,而不是将其作为教育的主体来进行培养,致使人性化单薄,物质化十足,缺乏在职业教育改革必要的职业道德及创新精神。然而,随着党的教育方针的变化,职业教育目标变成了“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发展、促进就业”(2014年)。职业教育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是面向多数学生,而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其不仅仅停留于掌握技术并能应用操作的人才的培养,而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爱岗敬业、劳动至上”等价值观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强调人性化教育,强调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内容实施时要用“放大镜”、“反观镜”和“显微镜”发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
(二)教学目标从传统的单纯针对职业岗位的培训扩展到着眼于职业生涯的培养。受现行社会的就业人员价值发展和利益导向的影响,人才流动性加大,社会成员逐渐由“单位人”走向“社会人”。社会人员就业需求的变化也对职业教育目标产生影响。既“会”又“懂”、知行合一的人才,才是能够持续发展的人才。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其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从事特定职业或特定行业,而着眼于职业生涯的培养,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的不同,在确立适合的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时着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配比、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统一、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挂钩、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接,来培养他们具备适应人才流动需求的能力,促进他们能在各职业、各岗位和各行业流动中激发自我学习及培训的欲望,进而提升其作为社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力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endprint
三、职业教育模式及教学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变化
过去受全国信息化技术水平及各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等软硬件设施的影响,以及教学时间、空间及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传统的职业教育较多滞留于教师主导、通过课堂讲授、黑板板书及应试检验等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理论多、实践少,教学形式呆板、生硬,课堂互动较少,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只能被动地依赖老师课堂传授的知识。在整个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明显,其表现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单主体与单客体之间的单向式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和深浅直接取决于任课教师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高低。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选择权,进而影响了学生提升自我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成为能够具备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不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然而,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在教育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微课、慕课、“互联网+”等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和普及将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剧烈的冲击。学生对于教师传统的面对面传授的依赖性降低。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在线教学、线上互动、同轨课程多位教学名师的任意选择、教学讨论区等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及课程网站全天开放、视频公开课、教学笔记、PPT等资源的在线下载等丰富的教学内容更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极大地满足学生进行个体化差异性学习的安排调度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微课、慕课等信息化课堂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任务引导的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已经绽放异彩。
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三大环节的变化:
1、教师教学准备环节的变化。在教师教学准备环节(即备课)这一单向性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上课资料;另一方面还要在遵循学生的学情基础上,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2、师生课堂教与学环节的变化。师生课堂教与学环节(即上课)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这一环节不再是机械地单纯由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认识活动。它包含了师生之间复杂的双向性的认识活动。在这一环节中不再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而是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主体作用,同时也都具有客体作用。教师是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加工教学信息的主体。师生的主客体关系既是统一的又是动态的。学生作为主体,应明确学习目的和确定良好的学习动机,力求从知识的“学会”转变为“乐学”和“会学”。教师则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
3、学生课前知识准备和课后知识巩固环节的变化。现代职业教育在学生课前知识的准备和课后知识巩固环节中更注重双向交流性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主动学习过程并非是脱离教学范畴的自学过程,而是以教材和参考材料作为客体。作为主体,学生应熟悉教学内容,領会教学内容并能灵活应用已学知识。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必然遇到疑难问题,思维受阻,这又必须求助于教师的辅导,因而,学生向教师求教与教师进行有效辅导这一过程又成了双向交流性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求教老师,而学生是以教师作为客体的主体;教师讲解具体问题,而教师又是以学生作为客体的主体。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又始终是以具体材料与问题作为客体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作为双重主体,则要求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必须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对具体问题要多加分析,从中揭示出规律性和应用性,以便学生自研求索,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要与老师多保持联系与交流,在保证独立钻研的前提下不懂多问。
总之,职业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调整。只有从教育办学机制、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系统分析认清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形势的变化,才能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抢抓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超.当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2.
[2]张立华.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策略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9.
[3]孙丽霞.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前景展望[J].职业教育,2015.35.
[4]詹秀娟.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J].职业研究,20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