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转青+杨柳+刘积德
摘 要 本文在阐释符号的概念及符号互动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指出体育课程生成应当是一个多元主体间互动沟通的过程。提出课程目标生成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符号信息的采集;课程内容生成过程中,应当鼓励任课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各方均应重视符号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对符号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的生成应当包括四类符号互动,即教材语言与教师符号互动、教材语言与学生符号互动、教师与学生符号互动、学生与学生符号互动;教学评价过程亦应注重各方符号信息的传递与解读。
关键词 体育课程 生成 符号互动论
近年来,体育课程按照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进行了相应改革,但收效甚微。改革过程缺乏学生的参与,几乎成了改革者或者教师的一言堂。“符号互动论”强调通过沟通互动来建构意义,达成目标。从该理论的视角来理解,体育课程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多元主体之间借助符号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理应是其中的主体之一。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学生的思维、情感、意志等融入体育课程,实现体育课程的最优化,是摆在每一位体育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通过符号互动理论来解读。
一、符号的概念及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1.符号的概念
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米德认为符号主要包括表意的姿态和语言两种形式,他特别强调意义对符号的作用[1]。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则对符号进行了如下阐释:“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的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2]。
可见,符号有两个基本要素。(1)能够通过人的感官感受到;(2)代表某一特定的意义。本文将符号界定为能够代表人类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文字、语言、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它是人类互动作用的中介。
2.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符号互動论主张从微观层面对社会系统进行分析,致力于研究人类之间的互动过程[3]。其研究重点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与作用的方式、机制和规律,又称为象征互动论[4]。该理论认为符号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中介和工具[5];人类社会最典型的特征即为符号互动[6],整个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符号互动的结果。可以将其核心观点归纳如下:“社会中的人创造符号、运用符号、通过识别他人使用的符号认识自我,同时对情境进行理解并做出反应,发生人际之间的行动,并建构稳定的行动模式与结构。”
二、符号互动论与体育课程生成过程
通过符号互动论来解读体育课程生成,为体育课程生成研究提供另一种视野。该理论将着重从体育课程生成过程中各微观主体之间符号互动的方式与过程,以及关注微观主体之间符号互动对体育课程生成的意义这两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分别从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学过程及体育教学评价四个层面逐一解读整个体育课程的生成。
1.体育课程目标的生成
当前,我国体育课程目标正在逐步完善,由以前较为单一的目标转为由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和效果目标组成的多位一体的目标系列,体现出系统化、多元化和层级化的特点。遗憾的是,这一目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缺失了学生的参与,且除效果目标以外的其他三层目标无一例外地将体育教师排斥在外。大多数决策者都很少真正去了解和倾听学生对体育课程变革的意见,而仅仅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认识来制定体育课程目标,其间的主观臆测可想而知。
我们姑且不讨论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因为这些目标相对来说较为宽泛,针对性和具体指向性不强。然而,效果目标(这里指的是每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具体明确,针对性强,而且也利于检测评判。体育教师在设定技能目标时是否可以兼顾学生已有的智能结构、学习前的准备情况呢?同样,设置情感目标时,是否可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等情感因素了然于胸?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一层次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这些基本情况,将这些因素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之中呢?师生互动无疑是最佳的解决方式。体育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重视学生符号信息的采集、解读。
2.体育课程内容的生成
课程内容的生成包括确定开设课程的种类、数量,各类课程选用的教材和具体教学内容等。这一过程的参与主体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层面、学校体育部门、任课教师和学生。每一参与主体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职责。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面来说,他们扮演统领的角色,更多地起着宏观指导的作用,他们发出的符号具有引领性和指导性等特征,这需要其他参与主体认真领悟。学校体育部门在这一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对其他主体表达的符号意义的理解和采纳从根本上决定着课程内容的最终生成。因此,学校体育部门应当重视与其他主体的沟通互动,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通过互动沟通得来的决策具有更好的合理性。由于决策过程中参与主体更多,而且每一参与主体都与决策内容息息相关,对课程内容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能够提出更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弥补单一决策主体认识的误区。其次,通过互动沟通得来的决策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由于课程内容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和学生)参与了这一决策过程,并在其中发出了自己的符号,同时也及时解读与接受了其他主体发出的符号,因此,他们更乐意接受决策的结果。在我国体育课程内容生成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一直被边缘化,单纯扮演着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他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非正式场合发出的符号信息很少被理解和采纳。由于缺乏互动沟通,他们可能会对学校体育部门做出的课程决策存在某些看法,甚至会误读其中的含义,最终影响课程效果的实现。因此,在课程内容生成过程中,应当鼓励任课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多方互动沟通,以达到最佳效果。
3.体育教学过程的生成
(1)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符号种类
我们可以根据来源的不同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符号类型进行如下区分:来自教材的符号、来自体育教师的符号和来自学生的符号[5]。来自教材的符号主要指体育教科书上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它具有规范性高、内容繁杂、相对学生来说难度大、部分内容过时等特点。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对教材符号进行重新编码和认识才能转化为自身知识。来自体育教师的符号主要包括教师讲解、示范、演示、提问和纠错等,它具有通俗化、个性化、个体差异性大等特征。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力求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标准美观的示范、形象生动的演示和最别具一格的启发式提问来诠释正确的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来自学生的符号主要包括学生的练习、展示、回答教师问题、主动提问和同学彼此交流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错误较频繁、表达不连贯及与老师理解存在误差这三方面。因此,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沟通,更深入地了解认识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endprint
(2)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符号互动种类
主要有以下4类。
一是教材语言与教师符号之间的互动。这一过程包括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教材语言对体育教师产生的影响,教材通过文字或图片等形式将所蕴含的意义传递给体育教师;第二环节是教师通过思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结合现实条件、学生实际情况等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教学符号,从而传递给学生。
二是教材语言与学生符号之间的互动。这一过程的形成机制类似于教材语言与教师符号之间的互动。首先,教材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与信息,并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呈现的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在自己已有知识能力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对教材内容进行把握。
三是教师符号与学生符号之间的互动。这也是一个包含两个层面的互动交流过程,两者基于教材符号这一共同中介相互作用。首先,教师将教材内容编译转化为自己的符号,通过讲解、示范、提问等形式将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他还必须接受并解读学生传递过来的符号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在对教材符号解读编码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接受着来自体育教师的符号信息,并对这些符号信息进行着编码转译,同时学生也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及某些问题的看法通过各种符号传递给体育教师,最终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一互动过程中,情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当营造一种有利于师生相互沟通交流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实现双方符号的互动。
四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符号互动。不同学生之间基于各自对教材符号和体育教师传递的符号信息的理解進行相互沟通交流,通过探讨、合作、比赛、相互帮助等形式来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这一互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竞争意识、群体意识等方面意义重大,但也有赖于特定场景的提供。
4.体育教学评价的生成
(1)对学生的评价
当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式较为单一,表现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二是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三是重视绝对评价,忽视相对评价。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这种评价方式进行改变显得尤为重要。符号互动论强调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互动,提倡通过彼此的互动来实现目标。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亦应如此。首先,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作为体育教学过程的两个重要参与主体,体育教师与学生对学习过程都有自己的发言权与评价权,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应当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避免单一主体评价带来的片面性,又有促于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评判能力,最终有效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其次,应当提高平时成绩在最终评价中的比重,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学习互动等因素纳入到最终评价中。最后,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发展等因素,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促于师生良性互动。
(2)对体育教师教学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也应当重视符号互动,评价主体应当包括学生、教师本人、同事和相关领导。首先,学生是教学对象,是教师授课的客体,全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最有发言权。因此,应当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身理解和实际体会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判,并以相应的符号传递这种评价,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发出的符号进行解读,并针对学生意见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发挥学生评价的实质性功能。其次,同事的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有着相似背景的教学同行,他们的评价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若应用得当,能够对教学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也能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而若应用不当,则可能造成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剧同行之间的矛盾。最后,就相关领导的评价而言,由于受传统文化与教育观的影响,历年来,领导基本上掌握着对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裁决大权。由于不重视符号的传递与沟通,导致很多教师对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不满意,有的甚至会对这种评价心存芥蒂,影响整个团队的和谐发展。因此,对体育教师教学评价应当重视各方主体之间的符号互动,否则,体育教学评价将流于形式,甚至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
不同于结构功能主义重视从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结构等宏观层面来解读体育课程生成,符号互动论提供了研究体育课程生成的微观视野。从这一视角出发,体育课程生成过程是一个多元主体之间符号传递、解读的过程,唯有加强各参与主体符号信息的采集与解读,重视他们之间符号传递的方式,才能使体育课程目标更为合理,体育课程内容更为贴切,体育教学过程更为多元,体育教学评价更为客观。显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符号互动论的功能,诚如符号互动论本身带有较强的局限性一般,它必须与结构功能主义等其他理论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更完美地诠释各种社会现象。
参考文献
[1] 李文跃.符号、教学符号与教学符号互动的探析——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
[2]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J].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2).
[3] 张洁,刘忠政.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中学师生关系[J].教育学术月刊,2009(4).
[4] 叶忠,雷芳.学校文化领导的理论基点与实践机制——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5] 夏永庚.透视课程生成:符号互动论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9(7).
[6]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
[作者:刘转青(1980-),男,湖南娄底人,贵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柳(1964-),女,贵州黔西人,贵阳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教授;刘积德(1981-),男,湖南娄底人,贵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刘永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