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存在的问题与课程体系构建

2017-11-27 23:04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体育教师

宋 旭

(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11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颁布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1](以下简称《标准》)对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定。从国家层面来讲,期望通过《标准》的建立,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和运行,切实提升我国教师培养的质量,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提供专业化的课程设置保障。《标准》成为高校制订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编写教材、建设课程、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的具体实施依据。本研究以“体育”“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为关键词,查阅数百篇相关文章,通过刷选选取52篇文章进行精读;还通过专家访谈探讨体育学科实施《标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新的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以及新的内容体系建设的原则等问题,发现:几年的《标准》实施、体育学科课程建设与其它学科比较相对滞后,尚未形成统一的参考教材或大纲;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上“新瓶装旧酒”与“旧瓶装老酒”的现象并存,课程目标设计上“应试培养”和“能力培养”难以取舍;《标准》执行较差,改革进程缓慢。根据系统科学方法,设计并构建出应用型、普适性、实用性的新课程内容体系已成为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紧迫任务。

1 目前体育学科实施《标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标准》将课程界定为“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领域目标,共同勾勒出了职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在课程结构上,将教师教育课程划分为6大学习领域,在各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组成上,《标准》提出学科课程设置要有“课程设计与评价”“有效教学”“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学科教学设计”等建议模块,然而在体育学科实施中却暴露出以下问题。

1.1 新老课程体系并行,新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

按照《标准》要求,体育学科课程内容应涵盖“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与评价”“体育有效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体育教学设计”[1]等基本模块。然而,目前只有模块名称,没有统编教材、大纲或课程内容标准。一些内容散见于《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材教法》《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以及考编辅导、教师资格证考试等不同的教材和资料中,不论是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倒推,还是从课程模块集成的角度来考量,目前体育教师教育新课程建设依然没有体系化的教材和大纲。几年的《标准》实施,在体育学科的课程建设上,表现出将新老课程内容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3]、考编大纲[4]等做简单的拼接组合,造成从思想到内容不成体系,没能形成可供参考、有权威的大纲或标准,亟待构建以《标准》精神为指导的职前教育教师培养与考编、考证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

1.2 绝大部分学校仍以传统课程为主体,改革进程严

重滞后 “山东省17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是《学校体育学》《中学体育教材教程》《体育教学论》《体

育科研方法》”[5],而在安徽省的11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仅有一所学校建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其他学校均与山东省情况相似,从这里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并没有按照《标准》设置和建设课程。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材教法》《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等老课程体系完善,教师有教材、有教学经验,而新课程无参考教材、建设有难度;同时存在课程改革对教师本体性安全感的破坏以及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要求高的问题,这成为影响教师教育者自我改革认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考编、考证内容仍然是老内容,并没有按改革精神来进行,多层因素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建设的进程。

1.3 实施《标准》课程体系左右两难,“应试”禁锢手脚 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迅速催生了资格证考试的应试教育和考试辅导等业态。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中公布的《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6]考试大纲中,“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4个方面“考试目标”中突出了教学应用的理论和实践基本知识与方法,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初衷相吻合。而在“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中的“学科知识与能力”模块内容却是《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基本知识。特别是打着“依据国家最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严格依据最新教师最新招聘考试标准编写”等招牌的《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1],《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中学体育》等多种参考复习资料,有关《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主体仍是以《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材教法》等课程的内容汇集而成。而关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模块的内容设计过于简单,没能把《标准》所应涵盖的内涵体现出来。《标准》的新理念、新内容在“考编”“资格证考试”中找不到,旧内容成为主体,甚至是全部。以至于教学中“学的不考”“考的不学”,致使实施《标准》课程中教师和学生处在选择重“应试”还是重“应用”的两难境地。新老内容体系并存,陈多新少,新教材没有形成,内容体系建设缺乏指导,“教师资格证”和“考编”大纲与《标准》内容体系不一,难以有效推进《标准》目标的实现。

2 《标准》指导下的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2.1 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依据和思路 《标准》建构了3大领域课程目标,在每个学习领域内提供了若干建议课程模块,并提出“每个模块涉及一个重要的主题,并指向问题解决”[7]的课程框架,共同勾勒出了职前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标准》对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如“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科教学设计”等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凸显了对学科化的重视。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学科课程体系是《标准》的要义所在,同时又“鼓励教师教育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者的需求来确定并开设课程、组织课程内容”[8]。为此,体育学科课程内容设计应该基于应用性的课程建设和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例如,如何进行体育有效教学、如何进行体育课堂管理、如何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如何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如何研究教材、如何进行体育教学评价、如何进行体育教学研究、如何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等。建议课程模块内容的设计是以体育教师岗位培养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基础来选择与设计。

基于以上背景与问题,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和提升教师的实际能力为中心,联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际,吸收教学实践的应用案例和先进经验,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系统性要求,选择经典的、实证的、应用的课题内容,以解决体育教学实际问题、经验掌握和能力提升为出发点,构建微小型、模块化、系统性、问题式的课程内容形式呈现给学生。

2.2 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构成 《标准》的着眼点在于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坚持实践取向,强化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师范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准确把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目的、任务、内容和途径才能科学地构建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体育学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由许多总体目标一致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体育教师教育学生全面发展靠的是所有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子系统具有各自的功能和特点,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共同构建体育学科教师教育课程系统。子系统的结构调整和功能发挥直接影响到学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大系统的建设质量。为此,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应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上建立完善的内容体系。根据“课程”“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概念内涵与层次关系,整合教师素养和能力,结合体育教学实践需求,可以将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成《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体育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方法》《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系统学科课程,各门课程具有各自内容体系并构成各子系统,共同构成教师教育课程整体内容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涵盖《标准》中的“课程设计”“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设计(中观部分)”等基本模块。内容体系突出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涵盖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总体理念与思路,课程的思想演变,课程的内容、性质与功能,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体育教学关系,体育教学模式选择,体育教学设计的理念、基本特点、要素、过程模式、层次理论,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水平、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制定与实践,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等内容体系,通过课程建设的宏观与中观视角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案例研究,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建设能力和体育教学设计能力。

《体育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课程涵盖《标准》中的“有效教学”“课程评价”“教学设计(微观部分)”等模块,内容体系重点体现教学实践过程中各环节的实施理论、方法和案例。涵盖体育教学过程规律、导入策略、探究学习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运用策略、教学环境创设策略、课堂负荷安排与调控策略、体育教学评价策略(课堂观察、教学诊断、课堂评价)等理论与实践案例研究等内容,通过微观和课堂教学实施层次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和掌控能力。

《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涵盖《标准》中的“教育实习”“教育见习”“课程评价”“教学设计”等模块,内容体系突出体育教学实践操作技能。涵盖说课、讲课、无生上课、微课、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备课、上课、评课、课外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等理论方法、案例研究和实践操作方法训练等,使学生从“接地气”的“实践取向”上掌握教学实践方法,提高教学技能能力。

《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方法》课程涵盖《标准》中的“教育研究方法”模块,内容体系突出体育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涵盖研究问题的确定、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准实验法、论文撰写与答辩等,使学生职前掌握教学研究方法,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促进“终身学习”。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涵盖《标准》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发展”等模块,内容涵盖“教师专业发展概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策略”等,内容体系突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建立和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逐步提升自身从教素质,为将来专业化发展提供思想引导和有效路径参考。

3 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课程是把宏观的教育思想与微观的教学实际联系的唯一途径,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桥梁。关北光研究指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理论教学不考虑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仅仅追求知识的高度与深度,使课堂教学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就教材而教学,缺乏实践性,学生在其课堂中很难获得间接的经验”[9]。为此,从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改革精神看,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不单要关注课程理论、知识、案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应以教学实践问题为中心,以实践逻辑取向取代学科逻辑内容体系,本着“目标性”“实践性”“普适性”原则,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彰显“教育实践”和“问题解决”特质,透视出真实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全面性和过程性,体现出应用型的课程内涵。

3.1 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普适性”原则 信息化迅速

发展促动了知识体系的变动性更加突出,知识的稳定性日益削弱。但是,在迅速的更新过程中,体育教学实践依然有一些相对稳定、不变的东西,如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体育教学基本规律、原理、方法等,它们形成学科课程的知识基础和主体结构。因此,在编制教材时,应该依靠体育学科教学中的这些稳定性因素来支撑课程的主体结构,同时又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新信息、新问题,“如‘动作教育’‘教学有效性’‘大单元教学’‘运动季’‘领会教学’‘体验性学习’‘假说验证学习’‘SPARK’等等”[10]外来新名词,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将具有普适性的新发现、新思想、新需求和新成果融入其中,用“新瓶”(新形式)全面装“新酒”(新内容),处理好新旧课程内容体系的更新与衔接,强基固本,构筑具有前瞻性和普适性的课程内容体系,全面贯彻《标准》精神,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3.2 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目标性”原则 “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为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材的编写是否妥善、教法的选择是否适当都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并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11]。《标准》中课程设置力图与课程目标适切,正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适切,才能形神兼备地贯彻《标准》[12]。体育教育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构建应紧紧围绕《标准》的目标要求,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学校体育改革实践与发展的精神和要求,透视当前新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问题,剖析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反映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构建先进、合理、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育类课程在理论知识、教学技能、运用理论知识观察与分析、评价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使之既有先进的体育教育理论指导,又有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特色和可操作性,促进系列教材建设。通过校本课程内容设计,切实提高学生将来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的职前教育综合素质,以适应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充分体现体育教师教育的全面课程价值。

3.3 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原则 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契合度是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是一种“双专业”的职业,其教学不单需要具有体育专业的素质,也需要具有体育教学相关的理念、知识和技能,知晓“教什么”“如何教”“如何用”,依赖的是一种明显有别于理论教师的特殊类型的知识与技能——实践性知识与技能,它融合了体育教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育实践经验,是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在内容设计上,要为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实践需求的交叉互动做好内容资源选择,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优秀体育教学经验、体育名师课程实录、典型体育课教案等课程案例资源,对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教学、指导中小学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增强其从事体育教育的职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案例分析,体验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具体教学中的融合,加深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理解,培养参与者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处理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疑难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无缝衔接’”[13]。为此,课程建设中的案例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需要,精心挑选,要做到典型性和系统性相结合。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经验为目标,有效分析和解决在实践中会遇到的系列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做到“先知先觉”,成为准“行家里手”,这对培养“适销对路”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4 结 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内在精神,而不是学者、教师与局部群体的利益,更不是《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材教法》“老三门”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存在。否则,便会造成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脱节,使课程改革变成徒具形式的空壳。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建设要协同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汲取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实际和体育教学实践进行课程建设,使高校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更好地适应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在这一变革中,只有专业化的教师教育者和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专业化的体育教师培养改革目标。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等改革建设新要求,对加强体育教师职前教育、构建专业化的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S].2011.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 [S].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中公教师网.2017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大纲[EB/OL].ht tp://w w w.zgjsk s.com/html/2017/baokaozhidao_0422/225429.html,2017-08-20.

[5]邵萍.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现状与优化研究-基于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6]中公教师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EB/OL].http://www.zgjsks.com/html/ntce/l,2017-08-20.

[7]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8]陈红艳.《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师,2013(15):59-61.

[9]关北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的策略[J].体育学刊,2013(3):75-77.

[10]毛振明,叶玲,杨多多,等.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探与究[J].体育教学,2016,36(5):10-13.

[11](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2]陈彩燕,肖建彬.《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课程理念解读与贯彻——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高教探索,2013(4):128-132.

[13]田建荣.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J].当代教师教育,2015(3):12-17.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体育教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