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雅娜
(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
“振兴体育事业,实现强国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就体育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体育界强烈反响。中国发展迎来了新时代,体育事业亦是如此。力争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体育之作用不可忽视。这是我国体育工作接下来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近日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体系。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学科都有自己的文化基础,追根溯源,我国传统文化之根基可谓源远流长,积淀5000年、传承5000年、发展5000年,经历大浪淘金,存留下来的必定是精髓。十九大提出:以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筹办好冬奥会等促进国家建设。体育强国,固然不能忽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走体育强国之路不能忽视传统体育发展。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属于体育文化传统范畴,是我国各民族之间以体育竞赛形式交流的通用语言。因此,如何稳固和传承传统体育的文化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只有将中华国术弘扬传播走向世界,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才能让中华体育文化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其推进发展亦是民众本土化觉醒的“春天”。
1.1 研究对象 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强国发展新路径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统武术发展等相关文献、书籍资料,结合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体育强国、国家建设需求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1.2.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中西方体育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现状及武术发展等进行对比研究。
1.2.3 逻辑分析法 根据当前我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任务,以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地位结合相关国策,对现阶段如何开辟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发展新路径进行逻辑推理分析。
2.1 民族传统文化
2.1.1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文明演化积淀而成,具有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特征,而文化的传承和优良传统的发扬更是民族强大和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
2.1.2 中国武术文化 中国传统武术并不是单一的体育形式,在2015年3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将武术与体育的关系复原定义:中国武术不仅涵盖西方多种体育运动的形式,同时具有独特的东方传统运动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深邃的思想内涵。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武术不是隶属于体育,而是体育的上位概念[1]。大数据时代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途径的同时,也使人们少有时间思考人文文化当前的处境。科学技术带给我们促进身心健康的便捷路径不可小觑,西方体育项目的兴盛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了较大的贡献,但如今,正在年轻人群体中销声匿迹,逐渐隐退,能使人“身心合一”的中华传统项目该如何更好地传承?走出国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提起中国他们总会提到“Chinese Kung fu”,实际就是传统武术的别称。如,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功夫熊猫》等多部国内外影视作品,所展现的是我国本土武术文化,无不体现着中华武术的强大影响力[2]。
2.2 体育文化传统 体育文化传统具有综合特性,体育文化的范围则小得多。体育文化传统是体育文化中有历史凝聚沿传下来的体育文化因素的复合体,中国武术文化就属于体育文化传统的范畴[3]。武术在发展过程中的门派隔绝、传男不传女等现象,导致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随着近年社会经济变革、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扩大、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频繁,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也非常有利,如果中华武术共融共通能早日完成“一盘棋”,武术的发展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2.3 正确理解武术文化 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民族发展的符号,其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化”一词原意耕作、培养、发展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与“野蛮”“武力”等相对应,体现治国方略中“阴”“柔”的一面,包含着正面理想主义的色彩。“文”,在古代很大程度上与武力征服既对立又有联系,就是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武是止戈,而不是动戈;是维护仁义、和平的实力。因此,传承与发展武术文化要建立在正确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
2.4 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有着强大的修复能力,21世纪后再次重登了学术舞台。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应是“和而不同”。“和”,就是要寻找中西文化异曲同工之处,体现我国与外来文化的亲和圆融,将西方文化可借鉴的地方与我国所缺失的内容相结合,但绝不是满盘兼收。2种文化的“不同”是本质的差异,无优劣之分。2种文化的背景不同形成的特点也很鲜明,如,武术讲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而西方的体育运动更多追求的是激情和释放。以篮球文化为例,他们讲求个人竞技技能等突出表现、不拘于某种模式束缚,是“个人本位”“多元化”的体现;中国篮球侧重强调整体配合,讲求团队实力整体的提升[4]。因此,无论是西方的舶来品,还是我国自己的本土文化,都要根据时代发展去更新、变革,融会贯通,形成时代的产物,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也应如此,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才能为更多人所接受。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外来文化的区分和融合,不是摈弃、一味迁就,没有原则底线的变更,而需要不断地挖掘、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让中华体育精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体育的魅力。巩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基础,才能立足于现代社会。想要将其整合、推广、现代化,就需要内外结合,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投入更多精力,使更多人受益,让前人的智慧在当下和未来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为我国成为体育强国添砖加瓦。
3.1 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现状需调整
3.1.1 学校体育教育是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体育强国需要强“根”“本”,“少年强则国强”,如今教育的普及几乎使所有青少年都能接受9年以上的学校教育。因此,从学校体育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强化。强国就需让“君子务本”的思想深人人心,先从自身开始把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接收下来,勿使湮灭。届时,与国际接轨才会水到渠成[5]。现今,我国青少年跆拳道、空手道的推广风生水起,并已经成为了奥运会比赛的正式项目,“3人3篮球”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也成为了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而我国的体育项目却被拒之门外。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无不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步伐缓慢有关。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播极其重要的形式,学校则是重要的传播场所。有关学者写道:1953至1958年年间,是我国基础教育最好的时期。而今,只有本真教育的回归,才能让文化更好地传承。学校体育教育的良好实施,才能加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基础。如何传道授业,让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师者可通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孜孜不倦地向学生传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从事体育工作的心得、成果等,循序渐进地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
3.1.2 提升直接参与体育人群的人文素养 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是每位体育人倾尽毕生精力去追求的伟大的职业理想。体育工作者没有传统体育文化的扎实功底,就没有底气和自信向大众传播。这种情况导致一些体育教育者妄自菲薄,课堂中人文关怀很少,只是刻板地教给学生技术、技巧等非根本性的知识,纯粹是急于求成的表现。而期末测试也大都降低难度“迎合”学生的“水平”,盲目追求合格率,形成恶性循环。老一辈的学者正在陨落,一些即将在民间散落的极有价值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急待整合,年轻的师者、学者如何薪火相传、独当一面亦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当前面临的考验。所以,提高直接参与体育人群的文化认知虽不能一蹴而就,但迫在眉睫。大众所关注的竞技体育只是体育的1个小的范畴,对全民健康提升的影响较微弱,全民健身更多的依托校园体育和社会体育。因此,要想更好地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练员,以及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从事运动训练的运动员等,都需承担责任和义务。作为直接参与体育的人群,务必要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基础,不能只教、只学或只练。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课时要潜心研读,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学练结合内外兼修。
3.2 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史需整合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重要的是文化本身的交流、融合、弘扬、传承,而不只是项目的教授、推广[6]。传统体育文化的整合是促进传统体育发展的科学有效的途径,这就需要当代学者们,走进民间搜集有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我们所熟知的“杨家将”、杨家武术,明清武术史等。传统体育在未来依然是建构民族传统体育新时代文化的重要性因素,它不会随着时代发展走向消亡,而只会因时代需求不断地改革创新[7]。因此,发扬我国优良传统,必需把传统的事物进行整合优化,形成理论化、科学化的范本,才能更好地以文化的形式为他人所知。
3.3 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需现代化 文化无优劣之分,但有先进落后之别。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背景下产生,其发展滞缓是因它在流传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与现代社会有某些不适应的地方而造成[8]。如今,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极推向世界,有着世界人口的1/3的中华民族,在世界较弱的文化影响力下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满招损,谦得益”,中华文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实际上是一个需要革新、创新的过程。在开放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同时,务必不断优化本国文化,取精华去糟粕;也要抓住根本,大力弘扬其精髓,勿舍本逐末、丢掉根本;潜心研究、不断发掘、整合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齐头并进、动静结合,大力推广,让传统体育文化对未来的体育文化产生更大影响。
3.4 不忘中华传统武术“天人合一”之道 “全民健身是全民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是全民拥有健康体魄、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传统武术“天人合一”之道,亦是人的发展的可持续之道和至高境界的追求,它与印度瑜伽修行追求的“梵我一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前,瑜伽练习风生水起,我国的传统武术怎能让它销声匿迹?而且,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讲,练习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进行养生健体再适合不过,也不易造成身体部位的损伤。因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行动,中华武术可供选择的多种项目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3.5 坚持做走向世界的尝试与努力
3.5.1 加大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 体育强国也需依靠我们自己的传统项目。世界上诸多国家和民族都保留着传统的体育文化,有些虽没有成为奥运会的竞技项目,却也并未因此丧失其文化魅力而被本国人民鄙视和抛弃。反之,却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受到各国人的推崇和喜爱,甚至狂热的崇拜[9]。我们有自己历史的骄傲, 但近代以来主要在西方文化框架的规则下“游戏”,在奥运会上至今没有我国的任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0]。本族体育文化是历史之根、未来之源,只有自觉从事广泛的交流与创新,自视为世界体育文化组成部分,才能使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中占有更高的地位,更好地立足世界文化之林[9]。近年来,我国支持专家、学者及一些习武人士出国,给其他国家提供免费的教学和器材,并为来中国的留学生开设武术相关课程等,兼是传播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途径。《意见》也指出,支持中华武术等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为更好地推动中外文化的互鉴交流,助推我国优秀文化国际传播,通过文化节展、体育活动等传播活动,让他国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使传统文化逐步走向世界。
3.5.2 继续做走向奥运殿堂的尝试 中国传统体育当然要竭力进入奥运殿堂,不能仅看着跆拳道、柔道进入奥运会却视而不见。积极推进中西文化融合,将中华体育推向奥运舞台,是东方文化在奥林匹克文化中锦上添花的一笔,是对奥林匹克的献礼[11]。固然,武术的种类多达120多种,竞技评判的标准也有很大差别,要想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难度异常大。繁多的技法种类各有千秋,但也必然有其共通之处。要想让武术走进奥运殿堂,必须杜绝内耗,齐心协力,更理性地去思考、定夺。不要只想让自己从事的项目入选,不管哪个项目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推广来说,都是巨大的跨越。通过其他途径推广,也会是有力的助推器。“时也,势也”,如,可以在202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现场表演、视频播放等体育展示的形式进行传播。形式不拘于此类,只要不断地努力尝试,泱泱大国文化定会在未来成为世界人民交流的语言。
体育强国思想要想深入人心,民族传统体育要想传承发扬,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要想提高,必须先强化大部分国人对自己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意识。“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基础传播、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其重担必然由参与体育的体育人肩负。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虽任重道远,但意义非凡!
[1]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5.
[2]鲍磊, 赵彩红.《功夫熊猫》对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启示[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45(4):62-66.
[3]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279-280.
[4]张浩林,齐越.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与中国篮球的发展[J].体育时空,2014(5):35-36.
[5]刘定一.教育的回归[J].上海教育科研,2013(6) :6-7.
[6]韩志芳.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学刊,2002, 9(2):53—55.
[7]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279-280.
[8]张鹿.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基础[J].搏击(体育论坛),2014(5):93-94.
[9]程鹏宇.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103-106.
[10]王广进.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与科学,2010(1):33-36.
[11]郑贺.对武术进奥运的理性思考[J].体育学刊,2004,11(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