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蕾 王进选 王春雨
(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35)
河北省应用型高校体育类“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①
冯蕾 王进选 王春雨
(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35)
体育类“双师型”教师的现状表明,体育类“双师型”教师的人数可以承担体育专业的转型,但“双师型”教师的实践以及与企业的合作发展仍需加强。现阶段,体育类“双师型”教师的存在的问题:体育类“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标准各异,需要进一步统一明确;体育类“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完善,体育类“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对体育类“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建议主要有:加强校企合作,安排校内教师到合作的企业实践锻炼;引进企业的高技术人才来学校任教或兼职;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应用型高校 体育类“双师型”教师 培养机制
2015年11月份,河北省确定10所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这些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综合类大学转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为主的大学,最关键的是师资的转变,在教育中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他是既是教育者也是实践者和变革者。而体育专业的转型与体育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是关系紧密。如何将现有的单一的理论型教师或技术型教师转变成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还未达成一致概念。但应用型大学转型中,“双师型”教师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的条件,结合国外对“双师型”教师的归类和定义,本研究在调查中对“双师型”教师认定主要以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定义的“双师型”为指导,体育类“双师型”教师多是指“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
从表1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应用型大学体育类教师的学历比例,博士研究生10%,硕士研究生69%,大学本科21%。体育类教师的学历还是比较高的,在理论知识与科研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具备向“双师型”教师转型的知识水平。通过调查,各个高校体育类教师基本都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数据显示98%的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多是刚入职的,资格证正在办理过程中的年轻教师。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将近一半(48%)的体育教师都拥有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多为国家级省级的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医师资格等其他专业资格等级证书。
表1 应用型大学体育类教师学历情况(n=135)
调查显示,受访教师中有48%被评为了“双师型”教师,但仅有14%的教师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非常了解,现有“双师型”教师,多是在单项体育项目中取得的各种职业等级证书,体育类“双师型”教师主要集中在体育教练、裁判员和健身管理方面。15%无校外工作经历;35%有2年以下校外工作经历;33%有校外工作经历2~5年;6%有校外工作经历5~10年;11%有10年以上校外工作经历。由此可以看出,体育类的“双师型”教师,大多数是有工作经验的,参加过或正在兼任其他项目类别的校外教练或者裁判工作。
由于体育类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参加培训多以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为主。以健美操为例,健美操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训是先学习规则理论,然后进行技术的练习和考核。身体类项目,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技术才能成为教练员和裁判员。90%以上的教师参加过各种培训,主要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校组织的培训,还有个体育专业组织的行业培训。培训中不足之处是,培训后的实践较少,需要加强。
“双师型”教师一直是国家提倡和培养的方向,让每个老师都具有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能力。但一直以来,关于“双师型”的概念和标准问题,也没有得到统一。现阶段,“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都是各个地方,或者学校自己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认定,主要以教师资格证以外的从业资格证或者等级证书来认定是否为“双师型”教师。而对教师现实中的教学能力,企业工作能力等的考核还不够具体和明确,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容易使“双师型”教师不能很好的发挥其能力。
体育类教师的培训多以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培训为主,对于“双师型”体育类教师的系统培训还较少,“双师型”教师应该有明确具体的职业培训,调查发现,体育类“双师型”教师的相应的培训几乎没有。各个专业间的培训都是各自独立的,没有什么关联。对体育类“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机制不管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都还需加强与完善。
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进步,进行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如何评价体育类“双师型”教师,是现在应用型高校转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现阶段体育类“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每个学校自己制定相应的标准,以教师考核内容进行考核,而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内容细节还考核不太全面,仍需要加强,建立一个确实能促进体育类“双师型”教师发挥潜能的评价标准。
高校体育类教师基本都是大学、硕士或者博士毕业,具有丰富的理论文化水平,也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将教师们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去,既能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有能帮助企业利用知识来指导实践,促进效益。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去企业兼职,带领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践等,将企业和学校协调起来,用学校的教师的知识提升企业文化和专业素质,让企业培养教师的实践,可以做到双赢。
(1)政府激励。从宏观层面上,国家政府应建立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要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从“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培训和待遇等方面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首先,解决双师型教师人数的问题,有足够的教师资源才可能发展更大的教育,学校在对体育类“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放出方面,应具有决策权,使企业和学校双向互动,让“双师型”教师流通起来。其次,对于现有的教师资源,进行深入的发掘,学校要鼓励允许专业教师评聘教师系列之外的专业技术职称。
(2)评价激励。良好的评价导向机制是体育类“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想得到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首先,在现有条件下,有关部 门必须首先制定培养体育类“双师型”教师的计划,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根据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相应层次的学校和专业进行标准考核,并采取相对合理的措施,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健康发展。其次,在政策上鼓励体育类“双师型”教师深造学习,深入企业,给予待遇上的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体育教师走进双师型教师的队伍,激励他们为个人进步、学校转型、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1]樊友平,章小莲,熊有坚.浅析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模型建设[J].人力资源开发,2016(10):89.
[2]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3]欧榕.地方综合性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2):99-103.
[4]杨静,冯娜.地方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对策个案研究[J].亚太教育,2015(12):220.
G807
A
2095-2813(2017)10(a)-010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109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河北省应用型高校体育类“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编号:ZS16110)。
冯蕾(1975,11—),女,汉族,河北南皮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伦理、运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