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霞霞
摘 要:倾听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是有着主导意义的词汇,一个人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能够收获更多朋友,学会倾听他人的理念,能够开阔自身的眼界,倾听是提升一个人思想境界的唯一途径,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强。因此倾听能够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有更多收获。
关键词:小学教育;倾听习惯;养成对策
倾听是每个人人生的首要课题,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会不断与他人的交流,并不断表达自身的想法,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倾听都是我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开始自主理解他人语句表达当中实际想要传达的信息。这样才能让学生开闊眼界,逐渐填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为此文中将着重分析,供教师借鉴。
一、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普遍是倾向自我为主导,由于对外界的认知不完整,所以对待任何事物都只能够以自身的主导思维去理解,这会导致学生对知识、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都十分狭隘,所以为确保学生的眼界得到拓展,倾听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如同白纸,倾听过程便如同在画纸上绘制精美图画的过程,让白纸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倾听教师的课堂教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通过倾听同学、教师以及家人在平时生活中针对人、事、物的看法,能够了解每个人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进而丰富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收获颇丰的过程,听取他人的理论与观念,如同收集邮票一样,随着收集越来越多,学生会发现自身所见的世界越来越广阔,也只有在认同了不同观念的存在时,人才会更加宽容,由此可见倾听的重要意义。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师本身的思想尚缺乏包容性,因此针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
二、小学阶段学生倾听习惯养成策略
1.教师首先学会倾听
要确保学生倾听思想的养成,教师的倾听思想养成是第一步,教师是学生的标杆,所以如果教师的思想本身便是主导性的,那么学生的倾听习惯养成自然也无从谈起。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教师需要去倾听学生所想,并引导学生倾听,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养成这一习惯。以师生初识时的自我介绍来说,许多教师都只是直接切入正题,简单介绍,便开始了授课,这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倾听缺乏重视,因此自身也不会重视。如果考虑到相互倾听与深入了解,教师应当首先在自我介绍当中,融入更多问题,让学生去倾听,被倾听。例如,学生说自己喜欢唱歌,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那么平时你喜欢唱什么样的歌曲呢?在自我介绍完成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什么想问老师的吗?这样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解的要求,并主动开始倾听。
2.确保倾听思维的渗透
倾听应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任务。为确保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教师应当让倾听更深入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例如,在课下,教师可以定期在家中或是气氛和谐温馨的小餐厅,与学生定期开办茶话会。不需要限定主题,任何意见想法都可以表达,顺其自然倾听他人的表达,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是倾听习惯养成的最佳方式,此外还可以将倾听布置为小课题,例如让学生在回到家中之后,去询问父母、同学或是教师今天一整天的见闻,第二天将自身通过倾听得到的见解表达出来,无论是赞成或是反对,都代表着学生确实认真倾听了他人的理念,让倾听变得顺其自然,才能成为一种习惯。
3.利用职业体验,体现倾听的价值
在这个世界上,人如果不去倾听,是无法与他人达成交流的。因为社会上任何职位,大到国家领导者,小到企业基层工作人员,都需要依靠倾听,获取信息,并完成工作,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任何自身喜欢的职位,进行职业模拟体验,而教师则可以作为学生的上级、客户或同事,从不同角度展开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了解工作过程当中信息的获取有多重要。对于许多重要职位,漏听只言片语,便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这便是倾听的价值,学生了解到了,为了自身未来的发展,自然会主动去了解,去倾听。
“倾听”一词仅有两字,但其价值是不可预估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是不可不去学习的一门课程,是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所以,教师只有利用合理的引导,耐心的沟通,以及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学生了解到沟通的重要性,并顺其自然养成习惯,才能为学生成长打下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兰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J].文学教育(上),2016(2):78.
[2]马宝平.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4(14):27.
[3]卿亚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2):5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