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璠
摘 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没有数学思维就谈不上数学教学,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分散难点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积极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要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探究学习,激发思维
随着新课标新理念的推行,提倡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思考问题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开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常会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从他们爱提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也恰恰说明他们具有创造和研究的潜能。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时,问学生:“当你认识到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是有四条边,对边相等,而且有四个直角的图形时,你会问同桌一些什么问题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有不少学生提出了实质性问题,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长方形与正方形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等等。小学生之间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提出问题时不能直接提到关键点,这时教师应该多加引导,激发小学生的热情,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让他们体会到质疑的乐趣,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质疑和不断思考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二、直观教学,促进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应该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去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培养他们不同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最基本的思维层次是直觉思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充分利用教材教具,让小学生学会把数学问题直观地表达出来,使数学问题直观简单化,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直觉行动思维。例如,在学习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时,为了使学生明白角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以具体的实物衍出抽象的角。然后再用实物演示,拿两根硬纸条,将一头钉在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定住一边不动,旋转另一边,直观说明:“由一条射线沿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不同角度的角”,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尝试中理解角的概念。教师要坚持直观性教学,以实物與数学相结合,真正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分散难点,乐于思维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师在教授较难的问题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问题适当分解,降低难度讲解,让学生能够较容易解决问题,乐于思维。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掌握较难的知识点,需要将这个较难的知识点分散为几个简单的知识点,一一理解,否则将会出现一个艰难的爬坡现象,导致小学生无法完全理解知识点,打击自信心。就如数字加减法的学习,由一年级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直到三年级学到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一切知识点的学习都应循序渐进,让小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去理解消化下一个知识点。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时,也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引导学生从现在学的知识推导出将要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四、教会方法,独立思维
在教授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活跃的思维,就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要让学生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基础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由表及里的认识能力,把讲解教材的例题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这道题,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想,这样做。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形成独立思维。
总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正确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变得更加灵活,数学思维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2]杨波.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 20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