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国亭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关注教学细节,把握动态生成资源,巧用教学机智去化解课堂教学中的意外. 捕捉意外资源,顺水推舟,精彩生成;善待错误资源,将错就错,动态生成;发掘创意资源,尊重个性,创造生成.
[关键词] 动态生成;资源;高效;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动态变化、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敏锐发掘、及时捕捉和有效利用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抓住契机,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舞台,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探究、交流、创造,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自由驰骋,认识体验得以不断加深,个性得以尽情张扬,让课堂闪烁智慧,充满灵性,焕发生命活力.
捕捉意外资源,顺水推舟,精
彩生成
课堂是充满变数和不可预测的,时常会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思路时,是视而不见,继续按照原有预设进行,还是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这些都直接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意外资源,教师应急中生智,随机应变,沉着、冷静地对待,妥善地处理,善于顺水推舟,化课堂意外为生成契机,演绎出独特的教学价值.
譬如,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圆”时,作业习题上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AB是⊙O的直径,且OD∥AC,求证:弧CD=弧BD. 由于这道题比较简单,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 只要连接OC,由OA=OC,可以推出∠OAC=∠OCA;由OD∥AC,可以得到∠BOD=∠OAC,∠COD=∠OCA. 从而推出∠COD=∠BOD,所以弧CD=弧BD. 在作业讲评中,笔者没有详细讲解,只稍微提点准备讲述下一道题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做法. 是继续按照预设流程走,还是停下来让学生深入探究?笔者犹豫了一下,最后决定顺水推舟,结果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学生甲:如图2,连接OC,由OD∥AC,得到∠1=∠2,∠3=∠4,接着由OA=OC,推出∠1=∠3,所以∠2=∠4. 所以弧CD=弧BD.
学生乙:如图3,连接BC,因为AB为⊙O的直径,所以AC⊥BC. 又AC∥OD,所以OD⊥BC. 因为OD经过圆心O,所以弧CD=弧BD(垂径定理).
学生丙:如图4,延长DO交⊙O于点E,因为∠BOD=∠AOE,所以弧BD=弧AE. 因为OD∥AC,所以弧CD=弧AE(平行两弦所夹的弧相等). 所以弧CD=弧BD.
学生丁:连接AD也可以推出弧CD=弧BD.
……
抓住意外,顺着学生的认识起点,课堂真正成了学生思维碰撞的运动场和自主探索的舞台. 面对课堂意外,教师不应搪塞过去,不应视而不见,不应断然否定,要注意把握教学契机,顺势而为,借机施教,化“意外”为“精彩”,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和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长点.
善待错误资源,将错就错,动
态生成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资源恰恰是动态生成的学习资源,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应嗤之以鼻或置之不理,而应正确善待学生的学习和思维错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发挥教学机智,灵活应对,因势巧导,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错误中探究,在错误中领悟,在错误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在错误中演绎动态生成的别样精彩,真正实现变“错”为“宝”.
比如,在讲解“利用SAS求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后,笔者原本打算设计一些当堂巩固练习题,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此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SAS求证法中的这个角不一定是两边的夹角,我画了两个直角三角形,△ABC和△DEF,∠CAB=90°,∠FDE=90°,AB=DE,BC=EF, 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笔者追问:“你是如何证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的呢?”该学生答道:“我是借助画图得出来的,因为不管我怎么画,我发现这两个直角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对于该学生的这一结论,笔者感到不可思议,但并没有直接指出其错误,而是将错就错,借题发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深入思考.
师:同学们,对于这位同学的说法,你们认为正确吗?
生1:他的说法不正确,他所画的三角形只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
生2:这位同学的结论不够全面,因为除了直角三角形外,还有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他并没有加以考虑.
师:确实,这位同学的说法不够严谨,那么同学们,请你们围绕如下问题,开动脑筋想一想,并展开探究性学习. ①如果对角为锐角,那么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②如果对角为直角,那么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③如果对角为钝角,那么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经过深入思考、探究和合作研讨,学生最终得到:若两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或均为直角三角形或均为钝角三角形,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
这样,通过将错就错,以错误为契机,巧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對比辨别,不仅让学生认识、发现和纠正了错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在学生的头脑中再次刮起了思维风暴,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同时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了课堂的动态生成.
发掘创意资源,尊重个性,创
造生成
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对问题会有不同的视角和见解,这些见解也许简单,没有深思熟虑,它们可能是与众不同的“怪想法”,或是天真幼稚的“傻问题”,但都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是学生某一时刻灵感的迸发,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是宝贵的创意资源.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跳出学习“整齐划一”的教学框架,善于发掘学生的创意资源,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课堂创意无限,惊喜不断.
比如,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去括号”时,笔者首先出示了如下式子,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①a+(b-c)=a+b-c;②a-(b-c)=a-b+c;③a+(-b-c)=a-b-c;④a-(-b-c)=a+b+c.
师:你能从上面的式子中得出“去括号”的规律吗?
生1:我认为括号里面的和括号外面的符号一致时,变加号,不一致的,碰在一起要变减号.
生2: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及前面的加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反之,括号前面是减号时,去掉括号及前面的减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生3:遇“+”号,括号内不变号;遇“-”号,括号内要变号
师:同学们真棒,能想出这么多种办法来处理符号和括号. 对于上述几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种?请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加以理解和记忆.
生4:我倾向于第一种,我认为它很形象.
生5:我倾向于第二种,我认为它更具体.
生6:我倾向于第三种,我认为它更简洁.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知识和经验的不同,让学生施展个性,大胆表达,自主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见解. 个性感悟、共同发展是动态生成的最终归宿,面对学生生成的独特见解,教师应予以尊重,耐心倾听,积极鼓励,并和学生认真分析、探讨,让学生的想法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迈向更高层次,让课堂活力无限,让学生共同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不可预测的精彩历程,灵性高效、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智慧、耐心、细心.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关注教学细节,把握动态生成资源,巧用教学机智去化解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善待学生的错误,耐心等待、仔细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从而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无限智慧的课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