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突围:班主任工作室的推进策略

2017-11-20 06:24
新班主任 2017年10期
关键词:研修班会研讨

□ 秦 望

问题与突围:班主任工作室的推进策略

□ 秦 望

秦 望

“8+1工作室”主持人,现供职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河南省“十佳”班主任,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班主任,主编《高中系列班会课》,著有《光辉岁月》等,被誉为“中国微班会第一人”。

每次提到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内容都会引起很多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注,同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在此一并作答:

问题一:秦老师,你们学校领导重视工作室建设,我们学校领导似乎没有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意识,只知道找我们要成绩,怎么办?

班主任工作室建设路径,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动。学校领导有工作室建设的意识,通过官方倡导或行政命令推动,有资金优势、政策优势、平台优势,推进速度会快一些,难度会小一些,但效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事实证明有的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砸一个项目,最后成效甚微的也不在少数。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强迫我成长,我就想尽办法消解你的努力。如果班主任老师不想成长,学校拔苗助长,也只会适得其反。

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班主任专业意识的觉醒,只有班主任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体力活儿,它需要汗水,更需要智慧时,真正的成长才会发生。我主持的“8+1工作室”最初成立时,没有室名,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清晰的规划。我们组织的研讨就是带班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困惑,自己想不通,几个人凑到一起商量一下就“脑洞大开”了。

于是,尝到甜头的三个人开始了每周一次的散乱交流。后来,被学校“发现”,由“地下”转为“地上”,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只有工作室成员有强烈的成长愿望,工作室才能真正起到引领成长的作用。有领导重视固然好,没有领导重视,甚至个别领导阻碍工作室建设,也依然阻挡不了我们对教育的热爱。因为,热爱教育就是追求幸福,一个死盯成绩的班主任和一个对学生健全成长负责的班主任,谁收获的幸福更多,不言自明。一个智慧型班主任所带的班级成绩也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问题二:秦老师,你们学校班主任真好,那么多人报名参加工作室,我们学校很少有人响应,怎么办?

我是多么希望我们学校的班主任都能自动自发地加入到班主任工作的研究中来啊!可事实上,工作室一半的成员都是我们“骗”来的。我们最初只有三位成员,觉得很孤单,所以我们分头去寻找那些有点儿想法,又担心搞“研究”会影响自己生活质量的“身边人”,先邀请他们参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入进来了。当然,也有知难而退的,这也不必强求,“倒逼自愿”是工作室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发现同路人,私下谈心邀请,比在会上吆喝和行政强制效果要好得多。

问题三:秦老师,班主任日常工作就已经很累了,领导还要求我们看班,哪儿来的时间参加研修?

历史教学、班主任、教科研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读书写作讲学等,这其中任何一项所用的时间都是一个人的工作量。那么,我是如何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呢?

说到底这还是价值观和时间规划的问题。价值观的意思就是:在同样有限的生命里,你觉得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决定了生活与做事的优先级。在过去岁月里优先级的甄选与落实,造就了今天的你我他——每个人都选择了他们自己今天的样子。每个人的时间总量都有定数,说没有时间的人,好好评估一下自己做事的优先级。

“早查操,晚查寝,中间还要盯得紧”这是大多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写照,班主任工作越是单调、琐碎,就越是要规划好时间。“每天专注三小时”是我对自己的硬性要求,一天中总能找到比较集中的三小时用于读书写作研修。酒场少了,牌场没了,心静了,精力充沛了,头脑灵敏了,班主任工作也更有智慧了。能让学生做的自己不做,能请家长帮忙的自己不干,时间自然就比别人多。

我读书量最大的几年,就是利用“看班”时间坐在教室里看书,比在办公室效率高很多。不把“看班”变成“死盯”,你投入的学习状态,学生都看在眼里,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问题四:秦老师,怎么制定工作室的制度?能把你们学校工作室的制度借我用用吗?

制度是人用来约束人的,而人的天性是不喜欢受约束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更多是自愿的,制度的作用很有限。如果非得要制度,那则是越简单越好。比如,按时参加研讨,交作业,迟到或未完成,请到群里发红包若干。

“8+1”团队行动契约

一、班级成绩:校级优秀,每次+10分;市级优秀,每次+20分;省级或国家级优秀,每次+30分。

二、研修活动:

1.考勤。每周研修一次+1分。

2.主持。研讨分三个小组,成员轮流主持,主持人负责记录整理,并发到“8+1”QQ群共享里,每次+2分。

3.每周完成一篇教育随笔或案例(至少500字),并发到团队所驻扎论坛指定区域者每次+2分。

4.在《济源教育》“秦望老师约你谈班队建设”发表一篇文章+2分。

5.在CN级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5分;在CN级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10分。

6.出版专著一部+50分。

7.坚持读书,每本写一篇读书感悟者(至少1000字)每次+5分。

“8+1”校本研修群汇聚了一帮追求上进、愿意发展的有志之士。为了提高研修效率,实现成果转化,特制定本规则:

1.群成员义务:认真准备材料,按时参加研修,贡献自己智慧,准时提交文章。

2.群成员权利:外出讲课学习,发表出版署名,获得稿费、版费、酬劳。

3.研讨时间为每隔周三晚上6∶40,请按时携带发言稿参加。研修期间手机调为静音或关机模式。

4.研修收稿截止时间为研修后的周一早八点。

5.负责人每周周五下班前发布研修主题,召集人下周周一、二、三通知大家。

6.本群为研修主题发布、提醒的主要方式,请置顶且不要屏蔽。

7.研修迟到1至5分钟,在群内发红包5元;5至10分钟,在群内发红包10元;迟到10分钟以上或无故不参加者在群内发红包20元。以任何理由请假者在群内发红包10元。红包个数为群内总人数。

8.研修期间手机铃声响,每次发红包5元,红包个数为群内总人数。

9.稿件要求500字以上,传到校本研修QQ群。未保质按时上交者,在群内发红包10元。红包个数为群内总人数。

10.负责人和召集人未尽到提醒义务的,在群内发红包10元。红包个数为群内总人数。

11.红包钱数不多,为的是共同努力将事情做好,请自觉遵守本规则。

12.本规则即日起开始实行。

这两个版本的制度其实都不是很正规,结合自己的校情和室情,大家动手制定,才是最适合你们的制度。

问题五:秦老师,你的学校氛围真好,老师都爱读书,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不读书,怎么办?

哪所学校都有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老师。我的学校读书氛围多少好一些,可能与我们一直以来的持续推动有关。

“8+1”工作室成立之初的三个人,专业意识觉醒得比较早,我们一起读书交流。后来,工作室形成了共读制度,每月共读一本书,定期分享读书感悟。寒暑假有主题阅读,开学有读书交流。在团队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阅读。

“营造学术氛围,启蒙专业意识”,人可以改变环境,也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创造环境。没有人读,我读,再带动一个人来读,久久为功,终成一片阅读的海洋。

问题六:秦老师,我们学校也有工作室,只是没有你们工作室做得那么好,我们的工作室活动开展不起来,怎么办?

不是因为看到希望了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工作室最初的活动根本谈不上是研究,只是交流一下各自的观点和做法。后来,我们推行“项目负责制”,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项目主持人,主持人负责在活动前准备材料,组织活动的开展以及活动结束后收集整理成果。比如,案例研讨、每月要事、阅读交流、主题班会、电影课程等等,工作室主持人负责成果的推广。

我们最初的研讨成果质量不高,也不成体系,但随着阅读的推进,思考的深入,基于实践的成果得到了编辑们的青睐,伙伴们的作业不断被发表,大家看到了希望,越干越有劲儿。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随之而来,这才是活动真正的推动力。

问题七:秦老师,我们工作室也开展了不少活动,取得成效却不大,看到你们那么多成果,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吗?

工作室的活动不是为了成果而开展,班主任工作室的持续研修活动还会带来其他意想不到的成果。以我主持的班会项目为例,最初是因为学校要求班主任开班会。在团队起初的交流中,每次都谈到班会怎么开。这样一边实践一边交流,团队伙伴开班会的水平提高了,感受到了班会给班级带来的可喜变化。当时学校很多班主任都不会开班会,产生了一种现实需求,团队伙伴们商量,我们何不研究一个班会课程体系,给班主任们提供一本班会教学参考书?于是,我主持伙伴们多次研讨,搭建框架,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学校工作安排设计课程,然后在自己班里实践,并把实施过程写成实录。

项目主持人的活儿可真不好干,立项时,大家信心满满,干劲冲天。可现实是烦累的,一次班级成绩的不理想,一次家庭中的事务缠身,一次酒场的诱惑……都会冲击大家持续写作的热情。这时,项目主持人要耐心地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催稿,最终才汇总起来结集出版。

我们的电影课程等其他项目都是这样一点点做起来的。根据工作需要,选准一个项目,集中团队力量攻关,持续推进,成绩共享,成果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问题八:秦老师,我发现有些班主任写文章、写书,可班级成绩却不怎么样?研究与工作是不是有点儿矛盾?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历史上就有“纸上谈兵”的故事。我们的教育写作,应基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能为了发表而写作。我们是一线的班主任,不是专业的研究者。

班主任的性格不同带班就不同,强势性格的班主任带班见效快,弱势班主任带班见效慢。我曾见过这样一位班主任,爱读书,爱学习,专业水平很高,年纪轻轻就出版了专著,他每天晚上在家陪孩子,很少进班,他的班级高一、高二每次月考都是倒数前几名,到了高考,他的班却是正数前三名,领导和同事很吃惊。对于“慢班主任”,我们要让时间去证明,不要急于求成,慢功出细活儿,“慢班主任”培养的孩子可能更健康,“速成”说不一定就是“速朽”。

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既是新生事物,也是古老命题。班主任工作室是新的,团队建设是老的,如果千方百计想办法,总能把工作室建设好。

(责任编辑 何欣容)

猜你喜欢
研修班会研讨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