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英
摘 要:利用好除上课以外的课余时间,对促进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多读些文学作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是在闲暇时间拉开的。美国闲暇教育专家布赖特·比尔说:“告诉我你在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做些什么,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哪类人。”
关键词:闲暇时间;语文素养;课外阅读
一、研究问题的意义
同样的教育环境造就的学生素质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于学生本身对于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外界对其的影响。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一般对于孩子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充分促进了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
课外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与眼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与好奇心。
二、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7~9年级要阅读的名著总量要达到10部文学名著。“附录”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了诗歌散文作品如冰心的《繁星·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的《西游记》等。
三、课外阅读现状
1.家庭环境
家长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工作性质以及经济条件,决定了他们对孩子在阅读方面的影响力是不同的,文化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在鼓励孩子课外阅读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2.社会环境
目前社会的阅读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从阅读的内容上看,实用、功利、穿越、卡通漫画等题材充斥大街小巷;从阅读的渠道上看,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纷至沓来,其中手机的碎片式阅读非常普及。这对青少年的冲击和影响超乎我们的想象。“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种情况影响了中学生有效地阅读对他们身心有益的读物。
3.学校环境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使用情况如何呢?在校时间忙于上课写作业,一点课余时间用来集体跑操。除了有限的几个学生会在下课时冲到图书馆借书还书,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图书馆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以分数作为教学的指挥棒,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眼睛都盯在了分数上,以致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被限制到升学考试推荐的阅读篇目,并且此类阅读并不强调真读,只需提炼出梗概或重点即可。原本生动趣味的阅读变成了被动阅读,学生感悟不到名著的文学意蕴与整体美学价值。
四、采取的措施
1.制订计划
结合新课标,教师帮助学生先从大方面制定本学期的计划,再从小方面制定每周的阅读计划。
2.教师引导
教师能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以及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读物给不同的学生。这些推荐都不仅仅限于升学考试的推荐,而是大面积地推荐和引导,将学生阅读的大门打开,让学生进入书库的海洋遨游。我也常常给学生推荐好书,比如《时文杂粹》《意林》《如何阅读一本书》《目送》等等。
3.学会选择
一是选择科普读物,这类书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既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也可以启迪智慧,帮助我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二是选择经过历史沉淀流传下来的古今中外名著。这类书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对丰富我们的人生有積极的意义;三是读名人传记,领袖人物、爱国先贤和科学家的传记,会向我们展现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历程和光辉的业绩,展现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执着的追求;四是选择一些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这些都是最好的“无声老师”,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都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4.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或对书中的名言警语、新颖材料进行摘录抄写,或是对书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或是随后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在书上做笔记,一面读书一面用笔把书上重要的地方划出来,或者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还有做摘录,把书中主要的观点,重要的内容,或者精彩的章节、段落、名言、警句等抄录下来;还可以做提要,把原文读通、读懂,抓住要点,概括出基本内容,文字力求简明扼要,紧扣原文,突出重点。
5.开展各种展示活动
这项工作主要是配合学校与语文组进行,如办手抄报、经典诵读、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文学社的投稿等等。班级也有,如介绍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书有感、和大家分享我的阅读体会等等。
通过以上的种种活动,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虽说不是全部,但大多数学生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利用好闲暇时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不是一个梦想,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我希望所有的学生能与好书为友,让读的书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欧阳招娣.名著阅读与提高中学生文学素养[D].天津音乐学院,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