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三只蝴蝶》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2017-11-17 04:10林菁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0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摘要】通过对表演游戏《三只蝴蝶》实践研究,归纳、总结教师对幼儿生成活动回应指导的策略,进一步推进游戏课程中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整合,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表演游戏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181-02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的游戏课程发展到现在不再是满足于孩子无目的的盲目玩耍,主要研究如何使游戏成为孩子自发产生、自由选择、弹性发展、积极互动、乐在其中的自由探索课程,因此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师在指导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难点

难点一: 游戏课程中的教师对幼儿的生成活动缺乏价值判断。

难点二:教师对幼儿生成活动的回应及生成与预设活动的整合缺乏对策。

针对难点,通过对表演游戏《三只蝴蝶》实践研究,总结教师对教育契机和价值判断的规律,调整和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认识幼儿生成活动的意义,关注幼儿生成活动中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并予以适时适宜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教师对幼儿生成活动回应指导的策略,进一步推进游戏课程中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整合,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引发游戏的动机。

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

孩子们对民间故事《三只蝴蝶》很感兴趣,表演区里经常几个孩子聚在一起飞呀、舞呀,但孩子的表演只是复述故事中的一些对话,没有头饰,更谈不上表情变化。孩子们有这样的兴趣,引起了教师的注意,在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幼儿不断探索创设相关的游戏情境,一个以幼儿自主探究的表演游戏《三只蝴蝶》开展了起来。

2.教师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服装、道具,进一步激发幼儿游戏动机。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交流,发现同伴之间形象的表演打扮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能起到进一步激发幼儿游戏动机的作用。

案例一:(在《三只蝴蝶》表演游戏初次开展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为游戏准备了自制的头饰)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戴上头饰但兴趣不高,表演显得较平淡,这时教师发现茜茜扮演的“红花”与众不同的地方,她顺手拿起娃娃家里的红花,围着自己带来的红纱巾蹦跳地上场了,由于茜茜对自己的打扮很满意,因此她的表情生动、表演投入。

案例反应了中班幼儿对于表演游戏暂时只有头饰的经验,缺乏相关服装、道具的经验。单纯的头饰装扮,不能帮助幼儿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以表演不够积极、主动。表演结束后,以红花为例,教师请大家观察各组红花的打扮,请幼儿评选出“最佳红花”打扮,通过观察,大家一致认为茜茜的“红花”打扮得最好,因为她不但有头饰,还有服装、道具。案例正好形象地引导其他幼儿发现了服装、道具的重要性,激发了其他幼儿进一步生动形象打扮自己的愿望,可以将游戏推向深入。

3.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布置游戏场景,并一同准备布置。如用美丽的栅栏、悬空的雨滴等,从三维空间上给予幼儿故事表演情境的感受,引起身临其境生动表演的欲望。

(二)关注游戏中的问题,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表演游戏每个阶段都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存在着许多很有价值的问题带,这些问题幼儿常无法主动发现,这时教师可利用幼儿对新游戏的强烈愿望,用启发性地语言展开讨论,帮助其意识到为实现游戏愿望必须解决的问题。

案例二:(在案例一后,幼儿开始考虑如何从服装道具上打扮自己,但带来的多是纱巾等现成的物品。)今早一来园,妍攸兴奋的拿出一个用红新疆帽加一块红围巾制成的红蝴蝶头饰,过一会俊颖也带来了他和妈妈用防晒坐垫剪帖成的白蝴蝶翅膀。我组织了一次投票评选 “最佳创意奖”的活动,妍攸以90%的票数胜出,俊颖也以85%的票数获亚军。我请幼儿讨论后说说投票的根据,许多幼儿都说妍攸的帽子上有蝴蝶结告诉人家她演谁,纱巾又象小蝴蝶的翅膀,所以投她一票。有的小朋友建议把新疆帽加上不同颜色的花就变成花的立体头饰,这样既好看又好戴。討论后,陆续有幼儿带来经过自己思考加工的服饰道具,美工区里也常有幼儿从百宝箱里寻找废旧物进行制作的身影,我把这些作品展示出来,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围在前面讨论交流。再一次的“最佳创意奖”的评选就更丰富、精彩了,不仅有头饰还有披风、裙子、触角等,评选在幼儿的期盼中开始又在开心的笑声中进行、结束。

案例三:一次游戏后的交流,怡丹演的红蝴蝶:“我觉得我演的很好,我是一边发抖一边请求避雨的,可小朋友还笑我。”于是我立即引导幼儿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大家请她再演一遍,这次演完大部分幼儿都觉得有意思:“这样一边发抖一边请求,让人看了觉得很生动”,有些孩子当下就不由自主的学起来,并由此引发了探究表情的第二阶段表演游戏。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到游戏的整个过程,会出现很多问题情景,问题自然呈现在幼儿的视觉中,只要教师退一步,通过讨论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就能促发幼儿更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把活动引向深入。

(三)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点,建构有效的支持。

在任何一个主题探究性游戏开展中,都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点而能及时做出专业判断进行有效支持。

案例四:这次游戏时,屋外正下雨,豆大的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刚好怡丹这组在窗旁表演,怡丹扮演的“红蝴蝶”指着窗外的雨点声说:“听,下雨了,快飞啊!”在她的带动下,小演员们表演的更投入了。雨越下越大时,“三只蝴蝶”被雨淋得发冷了,怡丹一边做发抖的动作,一边请求,另两只蝴蝶也跟着边发抖边请求。随着表演的继续,三只蝴蝶面临雨越下越大的困难时,阳阳从找出一个铃鼓,“哗哗”的敲着:“打雷了,下大雨了,快飞啊!”三只蝴蝶在敲击声中表演的更带劲了,也吸引了不少孩子来观看,这下热闹了,场面开始混乱。小组长叫:“好了,别敲了,都演不下去了!”

分析:案例四中孩子们无意的行为,正好给了我们更进一步挖掘游戏多元价值的机会,借助事件,从讨论开始,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探究背景音响对表演的作用,在下一阶段教师将重点引导幼儿如何用音响表达故事意境。

所提供支持:

环境材料:教师要创设丰富的“配音”环境,提供不同材料、质地的配音物,让幼儿更主动、大胆探索音响的秘密,积累相关经验。

家长资源:亲子收集能发出声响的物品,进行记录统计。

环境创设:1.“声音小实验”。2.“最佳创意栏”重点从怎样用配音乐器表现不同雨量大小方面进行评比。

探究活动:小实验:收集并制作能表现大中小雨的声响材料。

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发现各种音响来源,统计分类。

领域教育:科学:小水滴旅行记;音乐欣赏:春光美;音乐游戏:大雨小雨。

区域活动:

探究区:分类统计体现下雨声音的物品、并感知音量与不同物质的关系。

美工区:设计配音图谱、修补游戏道具、服装、参与公园的环境布置。

音乐区:为游戏选择背景音乐、为乐曲配声响。

(四)重视讲评,分享成功体验增强幼儿表演自信心。

每次游戏后的讲评教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幼儿自发讨论、开展交流学习的环境氛围。

1.自发交流,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 。

幼儿游戏的过程是享受、表现、升华已知的过程,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通常引导语可以是:“把你在游戏中最快乐、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一听吧”、“你有什么好的经验要向大家介绍”、“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想要说吗”等。

2.自发交流,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游戏水平。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问题,引导幼儿评论、发表各自的意见,是一个语言发展、情感表现、思维创造、人格实现的过程。通常可以采用“游戏中有什么困难需要讨论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谁能帮助他”、“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导语。

总之,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考虑幼儿游戏的基本过程,灵活指导,尊重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菁.《<三只蝴蝶>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福建省幼儿园课程整合专题研討会论文及教育活动设计汇编.2005.12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如何构建游戏化的小学音乐课堂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无字图画书的理解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幼儿在场”在表演游戏中的意义探究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略谈
浅谈音乐欣赏活动与表演游戏的整合
探讨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