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灾难片的类型分析

2017-11-16 06:25谭依林郑智斌
电影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灾难片釜山灾难

谭依林 郑智斌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十年来,韩国灾难类型电影佳作频出,获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2006年上映的《汉江怪物》被认为是韩国灾难片的开山之作,是韩国导演和好莱坞技术的结晶,当年创下1300万人次的观影奇迹,相当于五分之一的韩国人观看了此片。2016年9月,最新灾难片《釜山行》成为韩国电影史上第14部千万级票房的影片。该片在中国内地也口碑极佳,几乎一夜之间刷遍了中国人的“朋友圈”,可谓当之无愧的“现象级”影片。不过,和此前的灾难片相比,《釜山行》是更加典型的“韩式出品”,从制作团队、人物设计到影片场景,全部来自韩国本土。不少影评人认为,《釜山行》是韩国学习好莱坞的毕业之作。可以说,今天韩国灾难电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基本法宝,构建出灾难类型电影的成熟内涵与明显特征。

一、韩国灾难片的题材及其叙事模式

每一种类型片都有自己的主要题材及叙事要素,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来构架。在基本题材和内容设计方面,韩国灾难片主要分为污染病毒类和自然灾害类两大类。前一类,在影片中通常会出现怪物形象,其基本情节是:人为污染导致动物变异或病毒入侵,一个有性格缺陷的主角在危险环境中被亲情或爱情唤醒,拼尽全力解救家人或爱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遭到政府或反派人物的阻挠,主角不断失败、不断尝试,最后逃出生天。简而言之,可归纳为类似于网络游戏“打怪—掉血—觉醒—通关”的模式。但是,韩式出品与好莱坞灾难片的喜剧结局有所不同,它往往在最后一分钟营救不成功,片中主角很可能在关键时刻以牺牲自己来解救他人,这成为韩国灾难片的催泪秘方。《汉江怪物》《釜山行》和2012年的《铁线虫入侵》、2013年的《流感》等影片,都属于此类。

而在自然灾害类影片中,最大的危险则来自于火灾、海啸、地震等。其基本情节是:政府高层忽视安全隐患,一意孤行。片中主角发现危机却人微言轻,最终灾难突如其来,主角不顾一切拯救家人以及陌生人。但是政府却奉行官僚主义,优先解救大人物,忽视民众安危,导致主角的营救之路困难重重。与好莱坞的灾难片追求震撼逼真的视觉效果有所不同,韩式出品则更加注重人物情感的刻画,擅长以细节打动观众。2009年的《海云台》、2012年的《摩天楼》等,都属于此类。

通常,灾难片不仅追求视听效果带来的感官刺激,也注重故事情节带来的情感冲击,这是打动观众的两大利器。在叙事及其技巧方面,不同的影片会根据自己追求的效果而各有侧重,并因此形成自身的风格。纵观近十年来的韩国灾难片,其叙事要素包含五个方面:A.动机。即灾害发生的原因,看似平凡人物的主角,他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状态?他们为什么会卷入灾难?这一要素主要用来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B.对抗。在逃生、救援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包括人与灾害的对抗、人与人的对抗。C.人性考验。面对危险的环境、重重的危机,主角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完成人性的自我救赎。这部分关乎影片故事的思想主题,往往是浓墨重彩的部分。D.通关密钥。即克服灾害、战胜怪物或病毒的决定性必杀技。E.逃出生天。主要人物最终获救,同时又在片尾再设悬念,以备拍摄续集。比如《釜山行》,其节奏明快、感官冲击较为强烈,叙事上重视刻画要素B、C、D、E,对要素A只做简单概括。影片开头,仅用几个镜头交代病毒变异的原因,几位主角与丧尸的对抗、与反派人物的对抗则贯穿整部影片。男主角从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和女儿的安危,到逐渐被周围人感化、开始帮助他人,这一人性回归的历程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线之一。男主角为保护女儿和一名孕妇跳车牺牲,小女孩和孕妇历尽艰辛终于来到釜山,却险些在隧道被军队射杀,小女孩用歌声唤醒了军人的同情而最终获救。导演用凄美细腻的镜头着力演绎了要素E,广受观众好评。而在以情动人的《海云台》中,导演着重刻画人物的情感故事,其要素A、C、E所占比重较大。影片从开头到第75分钟,用了相当于六成的片长来交代剧中主要人物的情感纠葛,海啸镜头从第77分钟才开始。影片结尾对各主角命运的描述也是影片的重头戏。虽然这部电影被不少观众评价为“特效不够,情节来凑”,节奏缓慢,但不得不承认,影片对人物命运的前期铺垫很成功,正因如此,故事结局才更让观众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二、韩国灾难片的人物形象构建

韩国灾难片不仅重视题材内容设计,更注重人物角色的塑造,这使其在常见的灾难题材之外有了更多看点。从其近年来有影响的灾难片来看,片中主要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共同特征。

(一)男女主角

去英雄化、去偶像化是韩国灾难电影中男主角的最大特征。他们都是韩国社会中的平凡人物,年龄在30~40岁之间,家庭角色多为爸爸,他们既不是富可敌国,也没有超能力。比如《汉江怪物》中智力不高的杂货店老板、《铁线虫入侵》中破产后转业卖药的医学博士、《摩天楼》里的大厦保安队长、《海云台》中的乡村渔民、《流感》中的119急救队员,都属于底层人民形象。在《釜山行》中,男主角也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基金经理。此外,男主角们常常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除《摩天楼》和《流感》的男主角始终善良勇敢外,其他灾难片的男主角都有自私、暴躁、懒惰等方面的问题。而影片中的女主角的社会地位也都不高,但是她们都善良坚强、智慧果敢。

(二)反派人物

不丑化弱势群体似乎是全球电影达成的默契,韩国电影也不例外。或许是出于韩美两国之间比较敏感的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不仅仅是灾难片,韩国很多电影中的反派人物都是美国专家、美国官员。在灾难片中,主要反派人物还包括韩国官员、企业高管、金融大鳄、公司常务等,年龄设定在40~50岁之间。这类人物无一例外都属于社会精英阶层,往往身份高贵,但是自私自利、刚愎自用,这种人物设计使得影片具有某种社会批判性。

(三)典型配角

一些韩国灾难片中有一种独特的配角,他们是某种“高大全”的英雄式人物。比如《海云台》中的地质学教授、《摩天楼》中的消防队队长、《釜山行》中的摔跤选手,他们都是年龄在30~40岁的男性,其性格特征是正义、善良、智慧、舍己为人,这种人物设计作为一种人类普遍追求的精神价值,代表了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四)大众群体

韩国导演对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感染、意见领袖作用都有十分深刻的把握和批判。以《釜山行》为例,随着丧尸队伍的急速扩张,列车上仅剩的人类乘客陷入极度恐慌,求生的原始本能开始膨胀,并超越道德的约束,使得他们迅速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而成为乌合之众。此时,反派人物准确抓住大众的恐惧心理,以恐惧诉求的方式,宣称为了救人和丧尸对抗的主角一行人很可能感染了病毒,并呼吁大家孤立主角一行人,反派人物立即成为大众中的意见领袖。当人群中一个乘客对主角一行人小声喊出“滚出去”之后,在群体感染作用下,主角一行人很快成为众矢之的,被隔离开来。电影《流感》中也有相似的情节。韩国灾难片对群体在崩塌环境中的深刻描绘,常常能使观众在观影后反思自身,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这也是近年来韩国影片在国际上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

三、韩国灾难类型片的法宝及其启示

(一)韩国灾难片的三大法宝

归纳来看,深刻的人性展示与救赎、强烈的本土场景与现实感以及对政府官僚主义的鞭挞堪称韩国灾难类型电影的三大法宝。

其一,韩国灾难片中的人物角色涵盖老中青幼等各个年龄段以及官商民和病残孕等各个社会阶层或类别,简直是一个缩小版的人类社会,这使得不同类型的观众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类似自己的人物。尤其是主角人物设计,没有超能力者,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没有颜值盖世的偶像,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代表。影片通过白描般的演绎,将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置于巨大危险的灾害环境下,将其人性中包含的自私、软弱等弱点暴露无遗,但是最终都实现了一种自我救赎,从而传达出最宝贵的人性的光辉。这样,观众在享受灾难片带来的视觉震撼和情感冲击之后,也会不自觉地反思叩问,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

其二,强烈现实感的韩国本土场景设置是韩国灾难片的第二法宝。纵观十年来的韩国灾难片,其拍摄地都是韩国的著名景点,如海云台、釜山、首尔、汉江等地,影片中也常展现韩国特色美食,如烤肉、炒年糕、拌饭之类。虽然灾难片属于超现实题材,但极具真实感的场景设置能让韩国本土观众更有代入感。有人说,韩国旅游业的兴盛得益于韩国影视作品的输出。实际上,对他国观众来说,韩国电影中的本土元素就是一种巧妙而高效的韩国文化输出与广告途径。2006年《汉江怪物》热映之后,汉江的旅游价值的确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其三,影评界有个说法是“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善于表现社会问题让韩国电影在国际上更受青睐。韩国灾难片继承了韩国电影热衷于鞭笞政府的传统和特色,包括批判政府官僚腐败,不顾百姓安危,剥夺民众知情权,阻碍权威信息发布等问题。一方面,对灾难中存在的种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揭示能够升华电影的主题,使观众得到更多思想收获;另一方面,灾难处置本身就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而电影中非常态的剧情设计能更好地将政府形象融入其中,艺术化地表现和探讨政府在抗灾救难中的种种作用,达到用艺术作品督促和帮助政府加以改进的目的。

(二)韩国灾难片对我国类型电影的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较少拍摄真正意义上的灾难片,甚至有导演认为“恐怖片在中国没有出路”[1],有影响力的作品少。我国灾难类型片存在情节套路老、故事逻辑不严密、灾难表现力不足、特效不够逼真等内容和技术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电影人应该多多学习借鉴韩国灾难片的创作经验。在题材内容上,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开发类型电影的题材。比如民间流传的志怪故事,这些经典IP可以让我国灾难类、恐怖类电影剧本做到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给观众带来惊险刺激的新鲜感受。同时,要注意设置和表现中国现实的生活场景。现有国产灾难片大都是在虚构场景中拍摄,其实最可怕的事都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因此,电影表现现实生活场景,不仅能让观众更“入戏”,还能让现实场景被观众牢牢记住。

同样值得指出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视听效果,中国电影人还要学会把钱花在刀刃上。韩国总人口只有五千多万,电影市场小,这决定了韩国电影的制作经费十分有限。以2016年的大热片《釜山行》为例,它的实际制作经费只有九十多亿韩元,折合人民币不到6000万,[2]这与我国动则上亿的拍摄制作经费相比,简直相形见绌。但是韩国电影人善于把钱花在刀刃上。《釜山行》大多数镜头都是在摄影棚内拍摄,再通过特效技术后期加工制造逼真的视觉效果,所以特效制作费用是影片最大的投入。再者,《釜山行》的恐怖氛围主要依靠大量群演的卖力演出和精致的丧尸妆容,道具和群演部分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而韩国一线演员的片酬并不高,其一线男星的片酬约为7亿韩元(相当于420万人民币),一线女星的片酬大概还要少2亿韩元,这与我国大牌影星的片酬简直不是一个量级。我国在2015年就成为全球电影第二大市场,全年总票房收入440亿元,[3]这使得我国电影的制作经费比较宽裕,但是其中大半都花在主要演员的个人片酬上。今后,中国电影业要加快改革明显失衡、不合理的影片生产成本结构,对灾难片等类型电影应该加大特效制作经费的投入,毕竟观影效果才是这类电影票房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猜你喜欢
灾难片釜山灾难
当下国产灾难片的共同体书写
雷击灾难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釜山国际电影节,展现国际新姿态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灾难不是“假想敌”
防范“抗生素灾难”
这个夏天要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