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7-11-14 14:24郭海英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教育公平

郭海英

【摘 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制约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针对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为农村小学学生的体育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实现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的计划和目标。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主要是指由社会全员参与到对当地、当时公共教育资源的选择、分享中。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进行,教育公平的实现属于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规划,能够更好的满足时代发展趋势,同时属于我国教育建设的必然性要求。在教育公平视野下,针对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展开分析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当前教育行业持续发展过程中,我国对于教育公平理念有着极高的重视度,促进城乡小学教学的教育公平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一项必然趋势。当前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还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其实际发展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很难实现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1制约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一方面,城乡经济文化发展存在有不平衡性,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文化方面的支持,只有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政府部门才可以为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撑,在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乡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是仍需要考虑到城乡经济之间差异性逐渐增大的这一事实。因为城镇与乡村地区在文化实例以及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城镇地区有着更强的教育实例。在部分经济较为落后区域,社会、家庭等方面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度,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比较少。另外,因为小学体育在小学课程中地位相对较低,导致乡村地区小学在体育教育方面的重视度非常低,体育教学更多的为孩子提供玩耍的时间,没有针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培养和教育,最终导致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有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增大了城乡小学体育教育之间的差距。

另一方面,在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方面,城乡小学体育教育之间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逐渐成为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一项主要因素。乡村小学因为缺乏专业能力强的小学体育老师,其实际体育教学质量比较低,另外,没有完善的硬件教学设施,各类体育教育活动很难顺利有效的展开。受到这些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乡村小学出现了减少体育课程课时情况,难以针对学生展开科学、系统的体育教育活动。受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方面的影响,城镇小学体育教学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同时师资力量雄厚,很大程度上拉大了与小学体育教育硬件设施方面的距离,最终导致城乡小学体育存在有较为严重的失衡情况。

2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2.1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想要实现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教育公平,需要從缩小城乡小学经济差距等方面出发,通过社会经济层面来实现逐步均衡,使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得以实现。国家在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出主导性作用,提高对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视度。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需要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出发,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同时与当地农村的实际特点结合在一起,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2.2利用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门可以发挥出政策方面的优势和吸引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比如说完善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提高其工资待遇等,增强小学体育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专业性、高素质教师人才,使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力量有显著的改善和提高。另外,乡村小学需要提高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度,将其上升至学生成长发展的高度,定期组织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在城镇小学进行参观。通过这种方式,使乡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缩小与城镇小学体育教师之间的差距,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2.3逐步实现体育教育资源公平性

城乡小学在体育教育资源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缺乏公平性,城市小学没有足够的教学场地,农村小学没有足够的教学设施,政府以及教育部门需要根据城乡小学实际情况,提高在教育硬件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不同,教育公平需要从教育整体利益角度方面出发,针对教育过程中处于弱势的群体进行适当的补偿,使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得到显著地改善和提高。农村学生在体育教学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城市学生具有非常好的家庭经济条件,能够满足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器材方面的需求,农村家庭往往很难满足学生在体育器材等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需要与农村小学的实际特点有效结合在一起,从经费、政策等方面出发,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帮助,让其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的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乐趣。

3结束语

实现教育公平性符合社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实际需求,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优化发展的要求。相关人士必须要针对制约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展开研究分析,寻找城乡小学体育失衡的主要成因,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想要跟高的实现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其次要利用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后要逐步实现体育教育资源公平性,通过这些方式,将城乡小学体育教学向着均衡的方向发展,与城乡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交流和总结,最终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提高教育公平性。

参考文献:

[1]李日昌,周军.论海南省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4,1236:171.

[2]周洋.河南省城乡中小学体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1:61+63.

[3]陈耀华,陈琳.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公平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70-74.

[4]黄良福.基础教育亟待加强体育教育[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6: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