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的病例诊断及分析

2017-11-14 07:36郑小菊张伟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病理诊断阳性率

郑小菊 张伟丽

【摘要】 目的:探究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形态学特征总结并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小细胞癌31例,低分化磷状细胞癌22例,腺鳞癌17例。31例小细胞癌中,Syn阳性率为83.9%,较其他类型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在形态学上存在相似性,不同类型肿瘤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临床在鉴别诊断中可使用免疫组化方法,从而使误诊与漏诊率降低,避免出现治疗风险。

【关键词】 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 小细胞癌; 病理诊断; 阳性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9.0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9-0152-02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与病死率非常高,有研究显示,2008年全世界新增食管癌病例約为45万人次,病死人数达37万,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其中,小细胞癌、低分化磷状细胞癌、淋巴癌、腺鳞癌是食管癌小细胞恶性肿瘤的常见种类,以上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在组织来源与分子表达上也存在差异,诊断与治疗以及生物学行为均存在差异。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形态学存在相似性,形态结构在诊断时容易出现不清晰的情况,非常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影响到疾病治疗效果。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对病理诊断方法探究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所占比例为65.7%,女24例,所占比例为34.3%,年龄42~67岁,平均(54.5±2.5)岁,其中,42~50岁者18例,51~60岁者23例,61~67岁者29例。病例来源:纤维胃镜活检标本49例,外科手术切除标本21例。疾病类型:小细胞癌31例,低分化磷状细胞癌22例,腺鳞癌17例。由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本次研究的意义与目的、方法等,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研究。

1.2 方法

1.2.1 HE染色 使用10%的甲醛连续对穿刺活检标本固定24 h,然后对标本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处理,取切片进行脱蜡、水花处理,切片厚为5μm,后进行HE染色处理[1-2]。

1.2.2 免疫组化 使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所用试剂均为福建迈新公司提供,组化后进行DAB显色,使用蛋白标记所有标本,分别为Syn、CgA、TTF-1、CD56、Ki-67、CK18、LCA、P63等[3-4]。其中,阳性表达以检测结果显示棕色为标准,CK18、CK5/6、Syn、TF-1、CD56、LCA表达部位为细胞浆或者细胞膜,P63与Ki-67表达部位在细胞核。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形态学检测

形态学检测法结果显示,癌细胞体积小且胞质稀少,裸核状为基本形态,圆形核体,无明显核仁,没有清晰的细胞界限,呈现排列式的弥漫,排列状为巢状或者片状,部分标本显示菊形或者团样状。

2.2 免疫组化检测

所有标本经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并对标本标记蛋白,包括Syn、CgA、TTF-1、CD56、Ki-67、CK18、LCA、CK5-6、P63,检测结果显示,标本中小细胞癌31例,低分化磷状细胞癌22例,腺鳞癌17例。其中,小细胞癌中,Syn、CgA、CD56、TTF-1、CK5-6、Ki-67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80.6%(25/31)、74.2%(23/31)、61.3%(19/31)、58.1%(18/31)、19.3%(6/31)。Syn阳性率较其他类型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与CK18阳性率表达分别为6.5%(2/31)、3.2%(1/31)。LCA均表现阴性。低分化磷状细胞癌22例,其中,P63与CK/5均呈现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8.2%(4/22)、22.7%(5/22),LCA、TTF-1及CD56、CgA、CK8/18为阴性表达,Ki-67的阳性细胞占45%以上。腺鳞癌17例,其中,阳性表达有Syn、CK18、阳性率为17.6%(3/17)、47.1%(8/17),CD56、P63,LCA、CgA、TTF-1、CD56为阴性表达,Ki-67的阳性细胞占45%以上。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

食管小细胞癌是肺外小细胞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但食管小细胞癌在食管癌患者中较为少见,发生率占同期食管癌的0.4%~12%。比起小细胞肺癌,食管小细胞癌有着更强的浸润性,且恶性程度更高,早期可在淋巴结与血行转移,中位生存期为5~6个月,当前,食管鳞癌的5年生存率较高,达58.9%。发病年龄在45~70岁之间。男性患者高于女性。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体重减轻,伴有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与食管腺癌、鳞癌有着相似症状[5-6]。有70%左右食管小细胞癌发生在胸下段,20%左右发生在胸中段,10%发生在胸上段。使用X线检查可见其与其他类型的食管癌存在相似性,但是应用CT螺旋与MR三维成像技术检查可清晰观察到食管癌轴向范围与肿瘤对纵膈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为疾病诊治提供了更为科学、可靠的影像学资料。BM Fischer通过对PET/CT及骨扫描对比研究,发现PET/CT在小细胞肺癌诊断分期与手术效果上有显著效果,且在胸外转移与肿瘤复发监测上有一定优势,与FDG配合应用优势更加明显。

3.2 病理与治疗预后

肿瘤标记物诊断标准很多,临床常见有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及CD56、细胞角蛋白(CK)等,可以配合诊断,但是不同报道有不同的看法,当前依然无明确的肿瘤标记物诊断标准,需进一步对免疫组化结果与病理形态相结合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Syn与CgA的阳性率较高,提示了肿瘤的神经内分泌性较强,属于神经内分泌癌。食管小细胞癌在组织形态上与生物学上与小细胞肺癌有着相关性,分为两种细胞型,分别为燕麦细胞与非燕麦细胞型,两种形态不同之处为前者呈燕麦样,且容易受到挤压变形,诊断容易;而后者诊断更加复杂,因为形态不规则,容易夹杂腺癌与鳞癌成分,由此,此前大部分研究均表示其来源与食管黏膜的全能干细胞。

基于以上小细胞肺癌的认识,两者在组织学表现与生物学特点上存在相似性,结合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对食管小细胞癌治疗以化疗为主,顺铂与依托泊苷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并没有将小细胞癌生存率提高,而有研究发现,伊立替康+顺铂同时配合进行早期胸部放疗可将小细胞肺癌生存率提高。在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下,也为人们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支持,认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与络氨酸激酶存在活化关系,会造成肿瘤增殖、侵袭、转移、凋亡、抑制等,Notch通道与P53、Rb表达将相继实现[7]。

3.3 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较为多样,分型较多,包括小细胞癌、低分化磷状细胞癌、淋巴癌、低分化腺癌、腺鳞癌等,因在形态学特征及临床取材上存在相似性,仅应用胃镜下活检诊断或者仅使用HE切片检查诊断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诊断准确率较低,延误临床最佳治疗时机。临床诊断效果直接影响到疾病治疗能否成功,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需要从分子特征及形态學特征上准确诊断与判断,对临床后续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是全世界食管癌高发地区,加强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小细胞癌31例,低分化磷状细胞癌22例,腺鳞癌17例,其中,小细胞癌所占比重最大,发生率最高。

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有一项国外的研究显示[8],食管小细胞癌发病占食管癌的0.7~3.1%左右,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有国内的研究显示,食管癌小细胞占食管癌所有分型的3.5%左右,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出食管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异性抗体众多,主要有CD56、CgA与Syn及NSE等彬,但鉴于标本数量有限,检测方法不统一,造成检测结果存在差异[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一组抗体中,抗体标记结果显示,Syn、CgA、CD56、TTF-1呈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80.6%(25/31)、74.2%(23/31)、61.3%(19/31)、19.3%(6/31),此外,CK5-6、P63、CK18、Ki-67阳性率分别为58.1%(18/31)、6.5%(2/31)、3.2%(1/31)。造成食管癌病理误诊的主要原因除了检测人员疏忽以外,肿瘤分型困难也是重要原因,需加强这方面研究与突破,以将诊断准确率提高[11]。

综上所述,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类型多、不同类型肿瘤有不同治疗方法,临床可使用免疫组化法鉴别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配合专业、细致的检测手法与操作,可将漏诊与误诊率降低,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华锋,赵锡江,唐鹏,等.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诊疗及预后(附67例报道)[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3(8):387-389.

[2]宋岩,王绿化,赫捷,等.151例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J].癌症,2010,3(5):303-307.

[3]徐向红,赵玉年.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影像学表现[J].实用癌症杂志,2010,5(10):510-511.

[4]童贤周,黄文斌,王劲松,等.肺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5(12):507-509.

[5]卢绪菁,孔颖泽,王建华.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34(14):3519-3523.

[6]周海榆,陈刚,林华欢,等.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影像学及病理特征[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1(8):24-28.

[7]孙宏劭,邵明雯.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治疗进展[J].癌症进展,2016,5(11):414-418,422.

[8]林冰,陈少湖.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诊断治疗[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4(18):35-36.

[9]李同飞,万云云.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与治疗[J].社区医学杂志,2012,21(16):8-9.

[10]郭影,王昱良,王甜甜.食管小细胞癌24例临床病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2(30):96-97.

[11]巩丽,赵建业,陈海琛,等.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9(36):1496-1499.

(收稿日期:2017-03-10)

猜你喜欢
病理诊断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男性不育患者尿道分泌物及精液解脲支原体的阳性率比较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分级检验在血脂检验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