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请为孩子“慢一点”

2017-11-14 20:00章伟钰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章伟钰

【摘 要】真正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但因为学生囿于认知力和学习力的不足,课堂学习一定是慢的,是会出错的。教师作为教学引领者,应该在不偏离语文教学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在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时,放慢教学的节奏,以呼唤真学的姿态去等待,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尝试、去思考,甚至不执著于一时、一课的教学目标,以生本的态度,去展示教学的张力,成就真正的精彩。

【关键词】慢学 有效课堂 教学目标 思考时间

在“有效”的指引下,四十分钟的语文课堂对教师而言,好像还不够:教师总想多讲一点,听说读写要走一遍,预设流程要走一遍,甚至多媒体课件也要播放完整……于是,我们看到教师出示了一个个精彩的板块,看到教师呈现了完美的教学态势,也看到学生被教师牵着走向预设的教学目标。可真正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发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能不能为了让学生自己学起来而慢一些,甚至为有些一时赶不上教学节奏的学生停一下呢?完成课时目标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自主地学起来,而且是有差异地学起来。那么,作为教师在什么地方应该慢下来呢?又怎样慢下来呢?

一、“陪”——让孩子慢慢读完

第一课时绕不开通读全文,即使课文很长、很难读,也是需要的。然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跟不上班级的节奏,别人早就读完了,他们还读得疙疙瘩瘩。在渐渐轻下去的朗读声音中,教师迫不及待地来一句“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个词”就让他们停下,他们似乎也从来不会有异议。但静下来思考,长此以往,显然会使他们大受打击,逐渐丧失朗读的兴趣,也不会有首先要把课文读通顺的自我要求。其实,这样做让学习的第一环节就“夹了生”。怎么办?一位优秀教师在执教《黄果树听瀑》时,用了一个妙招,让其他已经读完的学生陪着这几个学生将剩余的部分读完。这样的处理使这几个学生不再紧张,有了阅读安全感,而其他学生也多了一次练习的机会。陪,让每一个孩子都把课文读完整了,虽然课堂节奏慢了许多,但这正体现了“生本”意识。我们在课时目标的把握上是不是应该多考虑一下这些“个别”学生和“个别”现象?

二、“再请你”——让孩子慢慢说正确

学生在读重点语句、回答问题时,不可能次次如教师的意,他们会有错。很多教师会说“请其他同学来说”,好一点的教师会说“先坐下,再想一下,等会儿再说”,但事实上,这往往是对他的忽悠,在这个问题上,教师是不会再请他回答了。一位优秀教师在执教《浅水洼里的小鱼》时,一个学生读不准“继续”一词。教师请他读了好几次还是不行,于是让他先坐下,然后请了其他学生读,最后又请了刚才那个学生再读,这回他读对了。我想,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让这个学生停一下,请其他同学示范读给他听,是想让他缓一缓紧张的舌头。最后,教师笑盈盈地说“再请你”时,他就读对了。不能小看这个“再请你”,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是再给孩子一次充分思考的机会。如果一直请他读,他没有静下来调整的时间,那么在全班同学和听课教师的众目睽睽之下,他肯定会越来越紧张,越读越不对。课堂就要让孩子成长。成长,有时就是这样,需要退一步、停三步。在这堂课上,我们还听到了多次的“再请你”。如果能多給孩子这样的“二次”机会,能为每一个孩子慢一点,他们会在我们即时调整的课堂中获得真正的成长。所以,我们在课时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是不是应该去照顾一下即时出现的“小目标”?

三、“请你变一变”——让孩子自由尝试

一位教师执教《从现在开始》时,让学生“开小火车”读生字,第一个学生读正确了,而且还组了一个词,可教师竟然说“现在我们只要读生字,不用组词”,然后让他又读了一次,“小火车”开到底,也不再有学生组词了。然而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开第二列“小火车”时,该教师说要组词。我很无语,我们要调整的应该是预设流程,而不是孩子。既然第一个学生组词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顺水推舟,将预设环节合二为一呢?(此处且不论这位教师预设这两个环节有什么样的初衷)课堂上,我们总是过多地、死板地迎合设计,不愿让孩子跑出预设范围,其实骨子里并不理解课堂是“生成”的,不能总是想着如何把自己精彩的预设点更多地展现给听课的教师。请慢一点,你的板块缺一个没关系,但是,课堂上如果孩子的尝试与投入缺位了,那就罪莫大焉。最可怕的是,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僵化,只会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展开学习,既失去了尝试表现的机会,更失去了创造性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每一堂课上是不是更应在学生学习展示的基础上对其慢慢地加以引导,以此调整我们的目标设定?

四、“想一想”——给孩子思考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是由问题串联起来的。但急躁的我们,总是期待抛出问题后就看到林立的小手。我们怕学生回答不上来,怕时间不够,不是催学生“我看谁第一个来说”,就是不断地讲话引导,避免所谓的课堂“冷场”,有时甚至不由自主地说出一部分答案。宁静方能致远,学生的思考需要“冷场”,请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静静地思考一会儿。必要时,还得让学生再去读课文,以弥补上一环节的不足。教师应当在听了他们思考后的回答,再作调整或干预。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学名言:“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该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语文学习的真正达成,需要学习个体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一味追求课堂的花哨热闹,容易使阅读变得浅薄,或者只是使学生学会贴标签式的解读。这对于当堂而言似乎是有效的,但对于孩子们长远的阅读生命的成长而言,那样的课时目标的达成并不一定是有效的。

五、“先解决它”——让目标“飞”一会儿

备课,先要有目标,这没有错。但是课堂上会有许多意外。遇到有价值的意外,教师不妨先抓住意外,让目标“飞”一会儿,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我在执教《去年的树》时,一个学生没有认真读课文,随着文中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在做“杀”的动作,而旁边的同学也在笑,显然被他吸引了。我没有简单制止,而是暂停流程,让他站起来重复刚才的动作和语言,然后问其他学生这个“shā”是哪个字,全班同学都响亮地说是“杀人”的“杀”。接着我又问学生:“为什么现在连你们也觉得是‘杀字了?你们是怎么想的?”一些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有的说“大树被机器割断,就像被砍杀了”,有的说“锯木厂的工人是杀手,杀死了小鸟的朋友”。我又引导学生:“现在再读‘沙,你带着怎样的感受?”孩子们说出了“刺耳、难受、不愿相信、害怕、愤怒”等词。这不正体会到了小鸟对大树的关心与焦虑吗?不要害怕课堂出现意外,慢一点,先让目标“飞”一会儿,处理好意外,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出现。那这个“意外”算不算课时目标的达成呢?

课堂节奏慢一点,不是拖沓,不是时间的无端损耗,更不是无视课时目标,而是真正奔着语文学习的课程目标,以生本的态度,展示教学的张力。课时目标,这是我们教学的着眼点,但“唯目标”“唯有效”的呆板诉求,会使我们看不到孩子们 “真学”的精彩。只有在他们和我们“慢”下来的时候,才能遇上孩子们真正的语文学习成长点,也就是我们教学的生长点。还是蜗牛说得好:我是慢,但是你们谁也没有我看到的风景多。是的,那才是“有效”的慢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