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确定课的难点应注意的六个特征

2017-11-08 10:51李志勇
体育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垫球普遍性层次性

李志勇

摘 要:课的难点是指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或技术。如何确定一节课的难点?本文结合实践提出了六个特征:普遍性、层次性、适切性、具体性、动态性、重点性,旨在为一线教师确定课的难点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难点;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9-0041-02

一、普遍性

从难点的概念出发,不难发现难点应具有普遍性。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确定的难点没有普遍性,导致教学出现偏差。

案例一:

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A教师执教“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元第一次课,她确定的难点是“翻腕拨指”,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有个别学生没有“翻腕拨指”,而大部分学生存在“持球时两肘外展”的问题,但教师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让学生“翻腕拨指”,而对“两肘外展”的错误现象却视而不见。由于难点不具有普遍性,加上教师未及时调整,致使技术教学效果较差。

分析:

教师虽然解决了部分学生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多数学生的错误。无独有偶,在最近一次教研活动中,另一个教师也上“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课,他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持球时两肘内收”,结果该课的教学效果得到观摩老师的好评。

由此可见,难点应具有普遍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但如何落实普遍性?笔者以为,教师只要解决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落实了难点的普遍性。当然,教师在确定课的难点时,除了注重普遍性,还需要注意个体性,即个别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将“关注个体差异”落到实处,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提高教学质量。

二、层次性

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技能,部分经典体育教材内容有必要在不同水平段重复出现。对于重复出现的教材内容,由于不同水平段的学生,身体素质、技能基础等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确定其难点应体现层次性。

案例二:

去年,笔者观摩了两节“跨越式跳高—空中动作”。一节是小学课,难点是两腿依次过杆;另一节是初中课,难点也是两腿依次过杆。教学步骤相差无几,但小学课的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参与,初中课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练习积极性差。

分析:

同样的教材内容,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原因较多,其中难点缺乏层次性是重要原因。其实,案例中初中教师存在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具有普遍性。笔者特地翻看了展示课上有关“跨越式跳高”的教学设计,发现大多数教师把“空中动作”的难点确定为“两腿依次过杆”。对此,笔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技能储备少,身体素质差,把“空中动作”的难点确定为“两腿依次过杆”是可行的,但对初中学生,大多学生都已学过,仍把“两腿依次过杆”作为“空中动作”的难点就值得商榷。其实,初中学生学习“空中动作”容易犯的错误是“摆动腿过杆后不能内转下压”,因此,“摆动腿过杆后内转下压”是“空中动作”的难点。

如何体现层次性原则?笔者以为,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学习技术会犯哪些错误,另一方面要了解错误的难易程度,然后,教师根据错误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确定各个阶段的难点。唯如此,确定的难点才能体现层次性。当然,难点的层次性不仅体现在重复出现的教材内容上,还体现在单元的每一次课中。如小学跨越式跳高单元,第一次课与第二次课的难点也应该体现层次性。

三、适切性

难点的适切性,是指难点相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度的,是“跳一跳”够得着的。如果难点太难,就会增加学生突破难点的障碍,让其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降低教学效果。目前,部分教师照搬杂志和展示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存在差异,这样的难点并不适切;还有部分教师照搬某些教科书上的难点,缺乏对不同学段学生实际情况的判断,教师如果按照这样的难点组织教学势必“水土不服”。

案例三:

一位教师上“山羊分腿腾越”课,他将“高提臀,大分腿”视为山羊分腿腾越单元第二次课的难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尽管教师采取了诸多方法进行突破,但所有学生都未呈现出“高提臀,大分腿”。

分析:

究其原因,是该难点来自于体操教科书。众所周知,体操运动员练习时,助跳板离山羊较远,运动员助跑较快,起跳后有明显的腾空。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体操运动员难以做出“高提臀,大分腿”的动作。但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上课地点在体育馆,地面比较滑(为了防止助跳板打滑,教师将助跳板紧靠山羊底座)。这样的器材布置,学生助跑起跳后根本不需要“高提臀,大分腿”,只需要“小提臀,中分腿”,身体便顺着惯性过了山羊,如果是“高提臀,大分腿”还容易导致学生前栽。经过以上分析看出:就本课的器材布置和学生的实际,“高提臀,大分腿”没有适切性。如本堂课,应该将难点降低为“直腿分腿”,因为,就本课堂而言,“直腿分腿”是大多數学生难以完成的动作。

当然,教师确定适切的难点既不能“唯书”,也不能“随意”,而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学生,积累教学经验,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慎重确定难点,并积极实践。唯如此,才能确定适切的难点。

四、具体性

具体相对于模糊而言。难点如果表述模糊,说明教师对难点把握不清楚,或者清楚但不会表达。如果教师对难点不清楚,估计突破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也会偏离方向。如果执教者对难点清晰但表述模糊,虽然不会影响教学,但会影响其他教师观摩和借鉴。因此,教师对难点不仅要清晰,而且表述也要具体。

案例四:

一位名教师写了一篇“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案,课的难点是“降低重心”,一位刚毕业的教师在汇报课上借鉴该设计,在突破难点时,由于对难点的理解模糊,因此,多数女生出现屈髋降重心,可教师视而不见,导致教学效果差。

分析:

也许,部分教师把该课效果差的原因归于新教师业务能力弱,但仔细分析,写教学设计的名师也有问题,因为他没有把难点表述清楚。对于该难点的表述,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跨大步降低重心”,另一种是“屈髋降低重心”。显然“跨大步降低重心”是本课的难点。如果对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比较熟悉的老师可能不会误解,但对于不熟悉该技术的老师,看到该表述会觉得两种方式都行,因而,当学生出现“屈髋降重心”的错误动作时就会视而不见。

当前,我们很重视教学目标表述的具体和明确,往往忽视难点、重点的表述。其实,难点是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环节,从概念出发,体育课的难点应该是技术的环节或细节,既然是技术的环节或细节,笔者以为肯定是具体的,而且具体的表述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教学,也便于其他教师借鉴。因此,教师在表述难点时要具体和明确,尽量不要引起大家的歧义。如上述难点,可以表述为“向异侧前方跨大步降低重心”,这样便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五、动态性

众所周知,难点是教师在课前确定的,由于学生基本情况的复杂性,尽管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了解学情,但预设的难点还是与实际有较大出入。有时,尽管难点确定正确,但教师突破难点有法,难点会很快得到解决,此时,我们如不重新调整难点,教学就会无趣无效。此外,每个教师一般任教好几个平行班级,而每个班级的学生存在差异,教师确定的难点也许适合某班级,但不一定适合其他班级。综上所述,教学难点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的,具有可变性。

案例五:

前几年,笔者上了一节展示课,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内容是“正面双手垫球”单元第一次课。难点:击球点。准备活动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怎么办?按预定计划上课,还是调整计划?最终,笔者将难点调整为“移动迅速”,同时对教学目标和步骤等也做了调整。由于调整正确,那堂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观摩教师的好评。

分析:

教师要落实难点的“动态性”,需要随时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特别是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及时发现实际难点与教案中难点的差异,如有差异,要果断调整,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六、重点性

难点是大多数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或技术环节,由于技术难度大,学生接受能力差,有时一堂课中会出现大多数学生难以掌握的1~2个知识或技术环节,对此,教师如果不区分重点,期望在一节课中解决多个难点,就会出现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的尴尬局面。

案例六:

一位教师上蹲踞式起跑课,他确定的难点是:用力蹬地,快速起动,逐渐抬上体。尽管教师采取了多种方法、手段进行突破,学生也认真练习,无奈难点过多,最终教学效果较差。

案例七:

一位教师上“正面双手垫球”单元第一次课,教学对象是缺乏垫球基础的学生,教师上课的内容是“对垫球”,课的难点是“协调用力、快速移动”。由于上课的内容是“单元计划课时化”,导致一节课出现多个大多数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难点),但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为了抢时间,教学蜻蜓点水,由于时間关系一些非常好的突破难点的手段成了摆设,教学效果较差。

分析:

案例六效果差的原因是教师确定难点缺乏重点性。案例七效果差的原因是教师一节课选取的内容太多,导致难点分散,不集中。众所周知,一节小学体育课的时间一般为40分钟,除去准备和结束部分,主教材的时间大概为28分钟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可能解决很多问题。因此,难点的确定要有重点性。

首先,我们选择一节课的内容要适当。如课的内容太多,教师很难把握难点。在案例七中,教师如针对学生的实际,将上课内容确定为“抛垫球”,由于抛垫球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少,教师可根据大多数学生易犯错误将难点确定为“击球点”。

其次,教师要慎重确定难点。当课的内容确定后,我们要根据本次课学生易犯的错误确定难点,如学生易犯的错误有多种,但其中有一个是大多数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可将其确定为课的难点。如果有两个以上大多数学生易犯的错误,教师需判断每个易犯错误解决的难度,一般而言,难度大的错误应为课的难点。如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单元第一次课中,“持球动作”和“协调用力”都是大多数学生易犯的错误。但根据难点的定义:难点是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其中的关键词是“难以”,换句话说是比较难解决。在大多数学生易犯的“持球动作”和“协调用力”错误中,“持球动作”容易解决(通常采用语言提示等解决),而“协调用力”就难以解决,因为学生的协调性较差,因此,根据难点的定义,教师可将“协调用力”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猜你喜欢
垫球普遍性层次性
多元表征: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
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排球垫球熟练度的方法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区域文化外宣中特色文化符号翻译的普遍性和独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