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燕平
摘 要:站在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修养学识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重视情感教育,将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与道德理念,为学生全面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基于此,将探讨中学音乐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旨在通过音乐教育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情感获得升华,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情感教育;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这一点需要音乐教师引起足够重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对此,中学音乐教师要尽快转变教育理念与方法,课堂上将情感作为中心,将其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确保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一、以情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求趣主要是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学习环境,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自我调控与约束等能力的提升。因为音乐教育本身具备情感性、愉悦性和形象性等特点,利用具体的音乐形象和多种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情感熏陶。对此,教师要摒弃以往灌输式、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堂上,满足学生的求趣需求[1]。
例如,在歌曲《美丽的村庄》教学中,主要表达了主人公无比眷恋家乡的情感,教学要通过轻快的语速、喜悦的心情朗读歌词,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理解音乐的特点,脑海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实现陶冶性情、愉悦精神的音乐教育目标。
二、以情促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中学生接触音乐的途径很多,如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且音乐有着娱乐性、直观性和体验性等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不再是音乐的欣赏者或旁观者。当前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需求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除了希望会唱歌曲以外,还希望了解乐理、视唱和练耳等音乐知识,并掌握一种音乐技能,如乐器等。而以情促知就是让教师从学生需求出发,合理选用教学方法,为学生传授所需的音乐知识,以此让学生得到满足,建立自信,增强情感体验,更加热爱音乐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世界名曲、中国名曲或中外著名作曲家作为主线,将音乐教材内某个乐曲片段当成切入点,以外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舞蹈史和戏曲史等作为音乐文化大背景,同时结合现代人文意识开展音乐教学。这样,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其艺术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以情养德,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也可以看作审美教育,可以在无形中净化学生的思想道德,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的心智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形成健康有益、乐观向上的情感。这样,学生才能樹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自身行为也能得到规范。可见美育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防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道德情感。中学音乐审美教育在满足学生求德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将音乐教育的情感培养作用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2]。
例如,在歌曲《黄河大合唱》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演唱歌曲,还要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瀑布的图片,以朗读诗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抗战的故事。这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黄河儿女顽强的生存精神与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入学生的心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知识,还在精神上受到了启发,让学生的求德需求得到了满足。
四、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
欣赏课也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学习歌曲演唱方法以外,还要指导学生欣赏经典名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热情,还能够让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灵,让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活跃。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梁祝二人真挚的爱情,并体会到音乐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鞭笞。学生在欣赏 “长亭惜别”和“楼台会”两段时,将被动人的旋律所感染,并体会到一种纯朴和善良。尤其是在化蝶以后,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灵上获得升华与净化。由此可见,中学音乐教师还要重视欣赏课,为学生提供更多欣赏的机会,在欣赏课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既提升了教学效果,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目标。
总之,通过开展中学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生活的情感,形成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对此,中学音乐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结合学生需求与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将音乐情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伏龙.新形势下中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J].音乐时空,2016(1):187-188.
[2]赵永刚.中学音乐教育中乐感培养的重要性[J].求知导刊,2015(15):125.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