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7-11-07 23:04兰华
新课程·教师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能力

兰华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世界面临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激发思考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思考是智能的核心,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才能把知识内化、掌握、应用。

1.以质疑促进学生思考。以“质疑—判断—掌握”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学生理解能力低,对应用题不理解。盲目猜想应用题的运算方法,则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小华家里有10个桃,吃了3个,还剩几个?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做完题出下面问题:

(1)小华吃了3个桃,他家里桃子个数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2)计算结果是7个?还是13个?

(3)应选择加法还是减法计算?

这样设问题,把学生思路由猜想转到依题思考判断计算结果上来,掌握减法意义。

2.以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在课堂上,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发现者,教师可创设情境引起思维冲突,使学生探索并讨论结果,实现课堂信息的多元化交流。如让学生思考9+5=□时,可以让学生想5分解成两个数,学生想后,请讨论为什么5分解成3和2不对?为什么5分解成1和4对?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凑十法”。

3.以操作促进学生思考。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可要求学生对照算式25-19=□进行学具操作。要从25根小棒里拿出19根,应该怎样拿?学生操作中遇到:个位上的5不够9减怎么办呢,组织学生讨论后,再让学生把操作过程加以完整复式。结合竖式讲明理由,顺利地归纳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使法则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一个问题,求异求佳。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探索规律是教学中较常采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1.一题多变是适当改变题目的结构,把一个题目改变成许多题目或将问题逐步引申和发展,使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迁移。如:工人计划修一条24千米的公路,已经完成了318千米,完成了百分之几?可变为:(1)工人修一条24千米长的公路,已经完成了75%,完成了多少千米?(2)工人计划修一条24千米长的公路,已经完成了75%,还有多少没完成?(3)工人计划修一条公路,已经完成了75%,完成了18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4)工人计划修一条公路,已经完成了75%,还有68千米没有完成,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2.一题多解是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现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如:水稻选种用的盐水,盐的重量占盐水重量的20%,现在有60千克盐,可制成这样的盐水多少千克?配制时要加水多少千克?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解法一:用分数知识,已知盐的重量占盐水重量的20%,可求盐水重量。60÷20%=300(千克),水:300-60=240(千克);解法二:用比例知识,通过盐的重量占盐水重量的20%,可知盐重量与盐水重量比是1:5,即设盐水为x千克。1:5=60:x解得x=300,水:300-60=240(千克);解法三:用倍比法:通过盐的重量占盐水重量的20%,可知盐水重量是盐的5倍,即盐水60×5=300(千克),水:300-60=240(千克)。

3.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做到能让学生思考问题,力求让学生能独立思考,学生能操作的,力求让学生动手,学生能得出结论的,力求让学生归纳总结。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实验,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可看出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最后让学生自己推导圆锥体积公式。

通过这样发散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思维开阔,思维灵活、流畅,不仅有利于学生展开富有成效的想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联想,能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有利于学生认识新的事物,产生新的设想。如:低年级教学9+4=13,除教材讲的“凑十法”计算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其他方法。其中“减补法”思考方法:4的补数是6,用9减去4的补数6得3,3加10得13。这样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如:林场有2800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500棵,松树比柳树少1200棵,松树有多少棵?改成逆解题:林场有杨树2800棵,比柳树少1500棵,柳树比松树多1200棵,松树有多少棵?这样培养学生从逆向去思考问题,防止思维定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重视并鼓励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已有的信息、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或途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求异创造性欲望,而且要培养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大胆归纳、类比、重组或猜测,启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法地进行尝试,提出合理的、新颖的、独特的解决方法。如:饲料小组养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教学本题时,可鼓励学生:(1)把白兔只数看作“1”。(2)把黑兔只数看作“1”。(3)把黑兔只数看作1倍。(4)黑兔与白兔的只数比1:5四个角度、四个思考思路来思考。让学生充分地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各种解法,找出最佳方案。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大大地得到培养和发展。

總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树立一种意识,凡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要面向全体,鼓励质疑,激发创造。

参考文献:

程高飞,王欣禧.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4):85-8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