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书
摘 要:小學语文的教学中,朗读能力非常重要,朗读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小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正确朗读,使小学生喜欢上语文朗读,不断培养语文的朗读能力。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朗读的能力,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小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朗读是小学生个性实践的体现,朗读能够使小学生逐渐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表达小学生的感悟,也能够使小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通过朗读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智力,熏陶小学生的思想,帮助小学生进行情感传递,获取情感共鸣,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正确朗读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正确朗读、标准发音、读出感情和韵味,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一、让小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能够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体验各种情感,陶冶美好情操,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朗读能够起到促进小学生思考的作用,小学生反复朗读,能够训练他们的语感,规范他们的语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帮助小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列举一些名人在语言方面的出色故事,如战国时期的苏秦,就凭借一副好口才取得了成功,以此激励小学生努力进行朗读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正确朗读,练好基本功
教师要培养小学生正确朗读的习惯,首先要让小学生掌握足够的生字,练好普通话,正确发音,这是正确朗读的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小学生朗读时每个字的读音要正确、标准,朗读时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颠倒,并且带有感情,把轻声和儿化音都能准确读出来。为了使学生读音准确,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字典,每次上新课让学生先预习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把读音弄准,然后反复阅读几遍课文,达到熟练朗读的程度。
当发现学生在读课文时含混不清,教师就要及时给予纠正,因为这样长期下去不仅不能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影响小学生的日常讲话,将来小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也会咬字不清,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很不利。
三、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小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小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而教师的鼓励往往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有着良好的效果,鼓励会让小学生有达到更好的强烈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留心观察,发现每个学生在朗读方面的优缺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指正。
四、教师示范指导,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朗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较低,但语言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教师的示范朗读作用,让学生反复听教师朗读,或播放带有配乐的录音,教师再给予指导,让学生注意掌握读音的标准、区分重音、轻音和需要停顿的地方,以此激发小学生模仿的兴趣,使小学生主动进行模仿朗读。
另外,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他们往往知道要读出感情,而且知道要读出什么样的感情,但是,他们对应该怎样才能读出这样的感情并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小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用意,另一方面,要对小学生进行朗读技巧上的指导,使他们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养成自主朗读的习惯。
五、开展各种朗读活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朗读训练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朗读活动,以此对小学生进行朗读指点,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教师可以举办一些读录音、朗读比赛等活动。在朗读比赛中找出朗读较好的学生,让他代替教师教其他学生,这种教学方法通常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让学生从读录音中掌握停顿、重音、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并反复模仿朗读练习。朗读比赛的内容可以是一段话、一首儿歌,一篇童话等,就是为了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多一些练习机会,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
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教师要明确朗读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引导将其传递给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朗读引导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目的。另外,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点滴的熏陶和积累,因此教师要扎实指导,逐渐实现有效的朗读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梅芹.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25-126.
[2]万云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13):9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