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
摘 要:教书多年,对语文课有个很朴素的认识:语文课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思考,只有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实现自主学习,满足学生成长多方面的需要。因此,语文课要认认真真念好“读、思、用”三字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要把书读好,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
重视朗读、背诵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在小学阶段,老师要把握好“记忆黄金期”,让学生多读多背,这样不仅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还有利于培养语感。教课文,首先要指导学生认真读,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感情!现在有些教师上课还没让学生把文章读通就急于分析讨论,课堂上看着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收获不大,有些学生学完一课,甚至连课文都读不通顺,这样的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起多大作用呢?
我在听课时还发现有的老师把重视朗读等同于“指导朗读技巧”,这是不对的,有感情地朗读是要依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的,没有朗读者的理解、体验,朗读技巧的指导就成了无本之木。
二、要边读边想,在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要在潜心会文时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探究。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要担心学生的质疑与你的预设有出入,也不要担心学生的问题太琐碎,因为质疑最能看出学生是否在真的阅读,是学习真正发生的明证。
现在,有些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安排了自主学习环节,却只是流于形式。自主学习首先要有时间保证,老师要自主学习后才加以引导,要变“课堂”为“学堂”。比如,教学《梅花魂》一课,学生自读后质疑:什么是“气节”?“低头折节”是什么意思?理解这样的词语当然可以查字典词典,但是不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我提示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外祖父为什么说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为什么说“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在大家有了一定的感悟后我再组织大家讨论,通过讨论才明白作者是借物喻人,将那些有骨气的中华儿女比作梅花,表达外祖父对梅花的敬意、对祖国的思念。
2.阅读教学最大的价值在于训练思维
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知识背景等有关,但核心是思维能力。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适合进行思维训练,教师要善于挖掘、运用。比如《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在教学时,老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理解内容,更应该让学生学习晏子的思维方式。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感悟“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晏子三次反驳楚王时各抓住了什么要害?他是怎么反駁的?最后师生共同探究。以晏子第一次反驳为例,学生找出了有关语句分析,弄清了晏子的思维轨迹:“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王让我从此洞进,就等于承认楚国是狗国。”因为他的推理很严密,所以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他。而第三次反驳更有意思,在熟悉反驳的内容后,我让学生想一想晏子用的是什么计策?学生兴致很高,讨论激烈,最后达成共识:晏子不急于揭露楚王的栽赃,以橘生淮南淮北结出不同果实为例证,推导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齐国人在楚国盗窃,是楚国风水不好,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晏子用的是“将计就计”!这样的学习过程无疑会对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要重视语言实践,在任务驱动下学会表达
语文课要多给学生创造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媒介,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反复实践。在传统教学中强调“听说读写”的训练,现在强调“当堂迁移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积极创造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如学习诗歌,可以安排仿写、改写;学习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可以安排情景表演;学习结构经典的课文安排仿写等。我在执教老舍先生写的《猫》一文时,让学生给同学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由于有课文做例子,学生都能把喜欢的理由说具体;在学习《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想象作者站在小桥上往溪水里撒野花是怎样的情形,他会想些什么,学生兴趣浓厚,想象丰富,在课堂练笔时出现了不少充满童真童趣的好片段;学习《晏子使楚》《草船借箭》,我们排练课本剧,学生表现出让人惊喜的创意……
语文是基础学科,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做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都强调“文以载道”,所以学语文和学做人密不可分。作为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在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发挥好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喜欢阅读、学会阅读,能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自主提升,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洪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J].学苑教育,2016(22).
[2]侍孝颖.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J].文教资料,2006(18).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