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平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教育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当下推行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当融入个人情感,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理论性课堂模式,给予学生抒发个人情感的机会,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知识积累与学习。就此问题,对情感教育进行阐释,并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情感教育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应用
历史本身就是对过去已发生的事情的叙述,与其他学科相比,是一门较为枯燥的科目,而高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较重等诸多原因,对于历史事件并非十分了解,这就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历史知识中的一些难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容易产生混淆。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情感教育,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在周围愉快的氛围中积累知识,这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分析
情感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调动自身的情绪,从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创设环境;另一方面是指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将个人情感发挥出来,在课堂中发挥自主性、主动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兴趣。
二、情感教育之于高中历史课堂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当下教育领域,师生关系一向是被关注的焦点问题。师生之间如果缺乏沟通与交流,将无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也无法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高中历史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上述情况,教师以自身情感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感到亲切,缓和师生之间的矛盾、减少隔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也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有利于培養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学习新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应当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秉持情感教育,打破以往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独立性思考能力进行正确引导。根据迁移理论,这将使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更好地把握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针对当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笔者进行了相关实践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得到了情感教育应用的有效策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变教师观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在传统应试教育课堂中,教师以自身为主进行讲学,学生为辅进行听讲学习,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应当及时转变教师的这种旧教育观念,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的情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发展情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行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名人轶事,使学生进行主体发挥,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推动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营造情感教育氛围,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自由、活跃、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师生来说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营造情感教育氛围,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可以根据当地的红色故事进行阐释,将浓郁的爱国情感融入课堂中,使学生感同身受,在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感中进行“抗日战争”这一课时的学习,更利于学生进行知识记忆,加强其学习兴趣。
(三)推行小组合作制,在合作探究中渗透情感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能够接触到更多新的知识,往往思维面广泛。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中评价人物时可能会根据个人情感进行论述评价,这对学生会产生一些影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制,在合作探究中渗透其情感教育。例如:在评价历史人物一代女皇武则天时,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功过”探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其最后的评价更为完善,具有辩证思想。教师总结时将学生的个人情感融入人物评价中,将诸多学生的观点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更好的结论。
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出现了诸多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情感教育与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情感教育也是深化高中历史教学的侧重点,如何将情感教育历史教学进行良好结合是一线教师与诸多学者需要不断实践、分析研究的。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注意将情感与教学整合,这有利于构建情感教育历史教学体系,也有助于构建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人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做出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能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渗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攀.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6.
[2]刘晖龙.高中历史课堂开放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