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尚+任庆涛
【摘要】 目的 探讨四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100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患者, 通过盲选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均较高, 而且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四联疗法;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胃溃疡;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6.077
幽门螺杆菌是临床常见的病原菌, 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着病原菌的进一步发展而没有给予及时有效对症治疗, 部分患者会出现胃溃疡, 极为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讨及分析四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的疗效并作出对比, 特选取100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分组给予持续1个月的四联疗法、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结束后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取得满意研究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患者, 结合患者的病情情况以及患者个人意愿, 共选取10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工作, 并且通过盲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5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1例, 女19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0岁,平均年龄(39.50±8.5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 女18例;年龄最小21岁, 最大61岁, 平均年龄(39.50±8.6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联疗法, 药物包括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具体用法用量:2次/d, 餐前30 min口服, 每次阿莫西林(1 g)+雷贝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 持续治疗1个月。
1. 2. 2 研究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 药物包括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具体用法用量:2次/d, 餐前30 min口服, 每次阿莫西林(1 g)+雷贝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胶体果胶铋(0.1 g), 持续治疗1个月。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療效果、用药安全性、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进行观察比较。
1. 4 评价标准
1. 4. 1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进行疗效判定, 分为痊愈、有效、无效, 患者经过持续1个月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已消失, 恢复正常, 而且复查溃疡情况已为瘢痕, 即痊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但未恢复正常, 复查溃疡情况已有50.00%以上瘢痕, 即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复查溃疡情况无改善或者改善不明显, 即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2 幽门螺杆菌清除率 患者经过持续1个月的治疗后复查幽门螺杆菌, 结果显示下降≥90.00%, 即为已清除。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中痊愈19例(38.00%), 有效19例(38.00%), 无效12例(24.00%), 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38/50);研究组中痊愈26例(52.00%), 有效22例(44.00%), 无效2例(4.00%), 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中有2例腹泻, 2例头痛头痛, 2例恶心, 共发生不良反应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6/50);研究组中有1例腹泻, 1例头痛, 2例恶心, 共发生不良反应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4/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复查幽门螺杆菌结果显示符合幽门螺杆菌清除标准的患者有35例, 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70.00%(35/50);研究组治疗后复查幽门螺杆菌结果显示符合幽门螺杆菌清除标准的患者有44例, 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88.00%(44/50);研究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是临床较为多见的病原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会出现胃溃疡等各种感染并发症[1-5]。针对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患者, 在临床治疗中如何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是目前临床重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临床多采取常规三联疗法为主, 但是近几年的跟踪随访发现,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或过量使用, 导致其治疗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越来越不佳[6-8]。
本次研究中应用四联疗法[9], 该药物包括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其中,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属于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 可以杀灭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繁殖功能;雷贝拉唑是属于新型质子泵抑制剂(PPI), 其抗菌活性强;胶体果胶铋药物作用于胃黏膜, 对机体内胃壁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而且有效减少复发率[10]。本次研究工作, 将100例为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患者分为两组, 并分别给予常规三联疗法、四联疗法, 持续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 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汇总并作比较分析, 从结果可知, 应用四联疗法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 幽门螺杆菌清除为88.00%(44/50);而应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38/50), 幽门螺杆菌清除为70.00%(35/50);研究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结合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患者的具体病情, 应用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均较高, 而且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 提示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华, 庞峰, 张然, 等. 幽门螺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5(7):1231-1233.
[2] 于建华. 奥美拉唑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处方药, 2016, 14(11):9-10.
[3] 黄衔, 钟志旭. 三联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临床对照研究.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7):1518-1519.
[4] 潘良, 戴兴. 用四联疗法和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胃溃疡的效果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109-110.
[5] 吴卫林. 阿奇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的慢性胃溃疡疗效分析.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8):34-35.
[6] 何洪高. 使用四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的效果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7):10-11.
[7] 高花. 四联疗法和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5):268.
[8] 朱虹, 廖江涛, 李亲亲, 等.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11(7):1330-1332.
[9] 杨琼. 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养生保健指南, 2016, 16(21):323.
[10] 田琰. 四联与三联疗法在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15(9):15-16.
[收稿日期:2017-05-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