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亚萍
新时期下,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随着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对外语人才,尤其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各高校大都设置了英语专业以加强英语人才的培养,满足国际交流的需求。但由于普遍重对话、阅读能力教学,而轻二语写作能力培养,导致二语写作成为学生的薄弱环节。目前,针对学生二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资料还较少,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怎样设计合适的写作话题、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怎样批改作文等实际教学环节中,亟需相关理论指导。《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及语言因素对二语写作影响的研究》(高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对影响学生二语写作能力的因素特征和发展机制做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该书以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多元数据分析工具,探究了思辨能力及语言因素对二语写作水平的影响,并通过质性分析对量化分析所得结果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解折,揭示了它们对二语写作的影响方式及其所具有的特征,对学生二语写作能力培养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该书内容详实,逻辑严谨。全书以思辨能力及语言因素对二语写作影响研究为主线,分为四个部分七章内容。在绪论部分,作者结合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能力实际状况介绍了该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为读者梳理了全书的结构脉络,方便读者阅读。正文的第一部分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归纳,对思辨能力、语言因素等学术性概念进行了专业界定,总结了现有的母语语言因素、思辨能力等对二语写作的影响的研究理论成果,并对研究中常采用的量化和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由此引出书中使用的理论模型和模型构建的理据。第二部分承接第一部分中研究方法介绍内容,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注重模型构建的规范性,选取了合适的研究方法并注重了对高校英语专业二语写作考核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增加了研究的规范性和结论的科学性。以上述构建的模型和研究结论为基础,第三部分对得到的结论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思辨能力及语言因素对二语写作水平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及这两种因素在二语写作能力发展中的非线性特征。在第四部分中,对该书研究的主要发现进行了总结,并从理论、方法论和教学实际三个方面肯定了该研究的意义,提出应该提倡适当培育学习者的思辨能力,继续加强语言知识的教学以利于思辨水平的发挥,逐步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写作能力,在最后作者还分析了研究的不足,并给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由于该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211工程”建设的学术成果,选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文库,因此该书结构不同于一般图书,是以论文结构为框架进行编写的,在语言风格上十分严谨,注重理论逻辑。作者通过大面积抽样和调研,以多个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对受试的写作结果进行了量性的和质性的分析。研究着重于观察学习者完成不同写作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并以考核成绩为基础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写作各阶段划分,具体从审题环节、立意环节、布局环节、表达环节四个方面探討了思辨能力及语言因素对二语写作水平的影响。两种分析都得到了显著的和有趣的结果,例如作者提到有意识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具体方法有在英语写作课程要求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比如命题、限时写作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多用汉语写作文,以此为基础扩展到英语写作,以促进其对某些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在阅读课上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观点做出评价,找出论证过程等等。作者认为通过这些方法训练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二语写作能力的掌握,保障写作练习质量,对英语写作实际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现阶段,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各方的重视,市面上已有不少英语写作方面的指导书籍,但大都还只是对教学经验的整理,相关的教学理论研究较少,而这又恰巧是当下教师最亟需的资料。该书通过对学生二语写作能力发展机制进行探索,对影响二语写作水平的多因素展开分析,从理论层次验证了思辨能力及语言因素对学生二语写作能力的具体路径和功效,并通过模型进行了验证,逻辑严谨,结构缜密,势必能给实际教学带来方便,有利于教师英语写作教学思路的拓宽。
(作者系宁夏师范学院讲师)endprint